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动休闲之要素——兼论竞技娱乐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运动休闲将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将成为体育理论的热点和前沿.中国体育迫切需要接纳运动体闲并探讨其学理,最佳切入点是竞技娱乐化.娱乐展现着体育活动的趣味和魅力,成为开展运动休闲的要素,而具体进行娱乐活动时则需要把游戏精神视为灵魂.重视运动休闲的娱乐要素,通过游戏方式,使运动竞技彻底休闲娱乐化,是奥运后我国体育由专业竞技向职业竞技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2.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手段、自我完善发展的手段、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休闲体育的活动形式、活动內容、活动思想和活动重视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探求制约休闲体育发展的历史文化因素,为新时期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休闲语境中的中国民间体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民间体育所包含的具有浓重乡土气息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游戏娱乐性,对当今中国人休闲娱乐生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民间体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对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作出积极的应答,并与其他的休闲娱乐文化美美与共,形成多元一体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休闲娱乐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4.
马玉星 《新体育》2005,(11):46-47
如果“一杯牛奶能强壮一个民族”,那一份报纸就能改变一段生活。可惜《南方体育》只五年,就香消玉殒了,甚至这帮家伙倡导的所谓“体育改变生活”才维系了半年有余。这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专业体育传媒,相信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南方体育》却让人更有理由唏嘘,因为她在中国体育娱乐化的暗路上投来了一星半点的柴火。荒唐的是,很多人都把“体育娱乐化”这样的字样当作了她的墓志铭。体育是人的项目,人的运动。认祖归宗,生活远比娱乐要来的亲。某老师举例说,刘璇等运动员涉足影视圈就可看见中国体育娱乐化的端倪;我想问的是施瓦辛格当选加州州长,…  相似文献   

5.
黄利霞  赵超 《体育世界》2011,(1):111-112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及《纲要》的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向休闲娱乐化发展,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阐述了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及影响他们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因素,并着重探讨了高校教育课程休闲娱乐化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理清休闲对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探讨休闲时代的来临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社区体育的传统功能凸现不足,生活方式的变化给社区体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休闲娱乐化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人们对体育休闲娱乐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和上升的趋势。政府在中国的休闲体育发展的过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扮演为民服务的重要的角色,充当着市场所不能调节的角色。但是,我国政府长期将重点放在竞技体育发展,相对忽视了休闲体育娱乐的发展,而且其发展盲从于市场。政府应该重视人们体育休闲娱乐的发展,并采取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8.
开展休闲体育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可以达到体能的恢复,更能够使闲暇时光丰富多彩,提高人民大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和正确处理休闲体育与健康的几组关系:健身与健康的关系;娱乐与健康的关系;自然与健康的关系;多样选择与自我的关系。在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加强理论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体育设施;调动大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运用《休闲学》和《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在阐述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休闲、娱乐、游戏、旅游、教育、和谐、幸福、小康等八个要素的本质及其构成的体育上进行研讨,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对休闲与体育的联姻、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我国休闲体育应该向着民族化、娱乐化、产业化,以及休闲体育教育普及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促进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娱乐促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劳动方式的影响,趋向利用体育休闲娱乐使人类保持身心健康。新时期体育活动主要在人们越来越多的闲暇里进行;劳动方式的非体力化使体育进入生活,休闲时段逐渐成为弥补身体活动匮乏的主战场,趣味性成为吸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亮点。在非强制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力倡导体育的娱乐因素有利于健身,是促进小康体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如何理解休闲体育休闲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少部分运动精英的体育。而休闲体育则是取悦于大众的世俗化体育,它旨在满足大众的休闲生活中健身与娱乐身心的需求,它追求休闲化、个性化,追求健身强体,娱乐身心,而不过分留意运动的风格技巧。休闲体育也不等同于传统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于娱乐死于庸俗——体育娱乐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外体育娱乐化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体育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本质的回归。在社会娱乐化语境下,有效驾驭"娱乐要素"已成为一个赛事或活动运作的关键。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更不同于色情化,体育娱乐化运作应张驰有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个案研究法,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对"城中村"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中村"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方式随社会变迁而改变,近20年来居民体育休闲娱乐快速发展,并成为居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节庆仪式性体育走过辉煌历史后出现下滑和分化现象,现代体育在"城中村"逐步呈现发展趋势。体育休闲娱乐在"城中村"不同社会群体间起到和谐、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休闲娱乐体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休闲娱乐体育是我国未来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中 ,休闲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全民健身活动要持之以恒 ,必须使参加者体会到活动的乐趣。休闲娱乐体育趣味性强 ,活动气氛轻松 ,最易获得乐趣 ,同时也为积极引导大众休闲生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二、休闲娱乐体育是一种最积极的娱乐方式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人的健康 ,而且能使人高度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 ,可以调节人们的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 ,从而使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由于运动的激励 ,还可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质条件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与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与品质。休闲体育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方式,成为人们所自愿参加的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需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互联网+"休闲体育融合发展提供了良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成都市休闲体育的现状。研究认为:休闲体育活动中易发生损伤、互联网时代休闲体育末端化、成都市休闲体育硬件设施不健全、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发展背离初衷。根据存在问题特提出成都市休闲体育的发展路径:革新"互联网+"休闲体育的发展理念、加快休闲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促进多元休闲体育业态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进行综述研究,明确体育休闲娱乐和人才概念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同时构建体育休闲娱乐人才的培养类型目标和培养规格目标体系,再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课程体系,主张实行以学分制为主的培养制度,强调合理的教学原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从而构建起富有“通识教育”精神的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休闲理论与体育的娱乐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倡导弥补我国体育长期缺失的娱乐环节,引进西方现代休闲理论,顺应体育活动的娱乐化趋势,促进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1.现代体育与休闲(1)大众体育与休闲大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大众体育以娱乐身心,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自主的、积极的亲身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西方国家有1/2以上的人投身到各种形式大众体育活动之中,我国也有1/3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与休闲竞技体育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随着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产业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竞技体育向着专业化和精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概念入手,分析人文精神的内涵,批驳了体质派对人文体育的偏见。指出中国体育自古以来就存在人文精神的缺失。从实施全民健身、体育休闲娱乐化、持续发展观的建立、人文奥运的理念等角度,提出重新建构人文体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