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江畔独步寻花》师 :读了诗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生 :诗中的“花”是什么花?师 :嗯!诗中的“花”是什么花?请大家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诗。(学生读诗、研诗、猜诗 ,有的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生 :有桃花、李花……生 :还有水仙花……师 :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生 :没有。因为诗中所写的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水仙花是草本植物 ,不可能“压枝低”。师 :确实如此 ,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生 :桂花。生 :对 ,桂花!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中看出来。师 :你能将这两句诗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吗?…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课文《题西林壁》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第一次游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题西林壁》的“题”是书写的意思,作题诗解。“西林”,即西林寺,是庐山上的一座庙宇。“题西林壁”,即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全诗四行共两句。第一行:“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即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山的尖端,形状尖而高。这行诗的意思是:正面看庐山是一座座巍然屹立的大岭,侧面看庐山却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陡峭高峰。第二行:“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行诗的意思是:随着视线的转移,从远近及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4.
(教学《赠汪伦》)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诗,借助注释对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你们说说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李白与汪伦的感情很深。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看出来的。师:坐在下面的同学有和他一样感受的请把手举起来。(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师:深,但还不够。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真深啊。你读得太好了。同学们一起读读好吗?(学生齐读)(点评…  相似文献   

5.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落“字故意写得比“花生“大),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看课题,老师写的课题有特点吗?  相似文献   

6.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7.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8.
师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 :从课题看 ,你能知道些什么呢?生 :这是一篇游记 ,我从“记”字看出来的。生 :我知道双龙洞在金华 ,属于浙江省。师 :看了课题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为什么叫“双龙” ,那里真有龙吗?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多大。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哪些地方值得游览。师 :看来 ,同学们的兴致一点儿也不亚于作者叶圣陶爷爷。这节课 ,我们就陪叶老一起游洞 ,大家愿意吗?生(齐) :愿意。师 :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 ,看看作者从哪儿出发?经过哪儿 ,…  相似文献   

9.
师:今天学习一首写渔人驾着小船在江面捕鱼的古诗,题目是《江上渔者》 ,这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诗作。“江上渔者”是什么意思 ?   生: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师:在江面上捕鱼的人怎样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诗,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学生听读 )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这首诗,读准每个字音。 (学生朗读 )   师: (指鲈鱼图 )这就是鲈鱼,很多人喜爱它的鲜美味道。“但”是什么意思 ?请结合前后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A.只,仅 B.但是,可是   生:“但”的意思是“只,仅”。   师:怎么朗读这两行诗 ?请看屏幕…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录】一、审课题,依据文体定目标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第一个字右半边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谁来读课题。(生读)师:你一下子就把这个字(揠)念正确了(注音:yà)。那么这个"揠"字是什么意思呢?生:"揠"就是"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师: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那什么叫寓言呢?生: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一】(人教版第七册《题西林壁》)师: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试说5分钟,然后交流。)生1: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庐山,横看,竖看,远看,近看,都不一样。生2:写了诗人看到的庐山不同的风景。……师:你能背诵这首诗吗?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准备一下!(学生自己练习背诵)师:谁来背一背?(没有学生举手,有几个学生欲言又止。)师:请大家看老师做动作,一起来说是哪句诗。(教师往前伸出手,做绵延不断状;再侧过身来,两手做一座山峰状。学生马上接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师  相似文献   

13.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小摄影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生字的读音和书写。(边板书课题。边提示)“摄”是个生宇,“影”字的笔画也较多,要注意它们的笔顺和笔画变化。(书写完)我想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怎样才能记住并写好这两个字? 生;“摄”字是左右结构,“提手旁儿”加“聂耳”的“聂”。 生:“影”字是景色的“景”加“三撇儿”。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认识的方法也很好。怎样把它们写好呢? 生:我认为写“摄”宇右旁的“聂”时,应注意上面的两个“耳”要写得稍扁一些,下面的“双”左边“又”的那一“捺”要变成“点”。 师:你上来在黑板上写给大家看看,好吗?请同学们也练习写一写。(走到同学们中间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相似文献   

15.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生:我字写得不好。师:没关系。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练习练习吧。(生上台板书)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生欲回去)师:先不要走。当老师还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生:和……朱元思写信。师:“与”有“和”的意思,但这里应解释为“给”;“书”解释得很好,在这里是名词,“信”的意思。生:给朱元思的信。师:非常棒!你再看看书,会知道,这…  相似文献   

16.
<正>一、解题预测文本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上有个生字,谁来读题?("侣"字下加红点。)生:走遍天下书为侣。师:读得很好!注意这里要有停顿——走遍天下/书为侣。课题是什么意思呢?生:走遍天下,书是我的伴侣。生:不管走到哪里,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师:由这个题目再猜猜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生:是写关于读书的话题的。生:可能会写让我们以书为伴的吧。生:告诉我们读书会有哪些好处的。生:这可能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倡导我们以书为侣。  相似文献   

17.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颗枸杞豆》.大家注意一下,课题中“三颗”的“颗”是哪个“颗”? 生(齐):“果”“页”——“颗”. 师:“三棵枸杞树”的“棵”呢? 生(齐):“木”“果”——“棵”. 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齐):小说.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齐):注释①——选自《小说林》. 二、把握形象 师:很好.同学们读书很善于利用注释.这篇小说同学们预习时提了很多问题,老师梳理了一下这些问题,发现主要有两大类.这节课,我们主要根据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先看第一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申申 《语文学习》2021,(1):14-1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之前也学过不少古诗,有什么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可以分享吗?生:我会先看课文的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生:可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生:我会先把这首诗大声读几遍,读熟。  相似文献   

19.
郑志薇 《学语文》2012,(1):17-19
【教学流程】一、导人师:今天。很高兴能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错过》。那么,“错过”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我们看文中是怎么写的。请大家齐读第二段。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引题,揭题入境师:请大家看一个画面(课件播放人山人海的景象)。画面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同学们猜一猜:人们想看什么?生1:人们可能来看球赛。生2:人们可能来看龙舟比赛。师:老师告诉同学们,人们是来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观看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板题:观潮)看了课题,同学们的小脑瓜里一定产生了不少小“问号”吧?谁先提出来?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大潮?生2:我想看看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的?师:看来同学们都想看看钱塘江大潮,老师就带领大家到钱塘江大堤前先一睹为快。犤评:开头通过欣赏画面,让学生猜一猜,问一问,能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