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现代足球运动传入中国算起,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再到文化模仿的发展路径。过度的文化模仿导致了中国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对强势足球文化的简单学习和模仿绝非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正途,我们只有自己掌握文化发展与创造的主动权,才能使得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文化心理学,城市学的角度比较中国古代足球"蹴鞠"与英国民间足球发展过程.其结果显示社会文化心理产生的运动行为深深的影响"蹴鞠"运动的发展,城市的演变过程制约了"蹴鞠"运动的发展,这使得"蹴鞠"无论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社会属性上与英国的古代的民间足球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至今还误导我们对足球运动的理解,特别是这项运动的特殊性--对抗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更好发掘足球运动社会价值,发挥足球运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教育功能,为足球运动发展争取更广泛社会共识支持,运用观察思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足球运动项目特征,分析了足球运动在文化开放与竞争比较、文化冲突与积弊挑战、社会改革与文化重构等方面的社会意义,结合外侮威胁、内部分裂、三大球低迷等历史与当代教训,得出结论:(1)发展推广足球运动有助当代中国建立一种集合民主、法治、竞争、合作、科学、系统,兼顾民族特色与独立理性,开放引领,融入世界的现代型社会文化;(2)足球运动的成本投入有其价值,它小于国家文化落后招致发展落后、外敌复返、社会动荡带来的社会成本,执行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定律对人类文明的竞争激励和比较筛选指令,为社会文化提供发展动力和检验手段,形成一种新型社会文化探索、建设、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4.
发展校园足球,有利于培育新一代足球人才,提升我国群众在足球运动上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力量"。研究根据中国足球与文化自信的内在文化联系深入展开,分析得出发展校园足球对当代校园足球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具有:培养后备人才,提升未来我国足球运动的国际竞争力,展示当代中国软实力。利于构筑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独特特色的足球文化、体育文化。普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让群众产生文化归属感等多重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世界杯随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足球运动的实质是一种文化 ,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制约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消极因素。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之路应是将中国文化精髓与西方足球文明融合 ,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足球文化土壤 ,寻求现代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论述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文化素养的关系,其中对国内外文化素质现状、以及文化素质对足球运动训练的影响给予了说明,并从中指出,足球意识和技、战术发展到一定境界时,提高足球运动的必然途径就是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中国境内的主体民族汉族已经形成.内地与缘边各民族间存在的发展差距,使彼此在文化上、心理上产生激烈的冲突和差异.随着国家统一和边疆的开发,人口迁移和民族迁徙,各民族问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既推动了汉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足球运动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球风格是在文化适应中发展形成的。分析足球文化的特征对我们了解足球文化的功能,扩大足球运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第10届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上,中国青少年女子篮球队的表现不尽人意。总结其差距,可概括为:一流的身体条件;粗糙的篮球技术和专项素质;急待提高的篮球意识、团队精神和思想文化修养。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国青少年女篮运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简要概述我国古代马球运动发展流变的历史路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球运动在我国古代兴衰发展的文化原因,深刻探讨了马球运动的文化内涵。认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上的发展变化影响着马球运动的兴衰发展;马球运动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融汇了中国传统伦理精神,而且其传承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体育超常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要尊重科学、讲求规律,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竞技体育、足球运动的自身规律实施训练。然而,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存在许多问题,情况使人悲观。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设计了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训练状况的问卷调查表,结合青少年足球项目发展的规律,对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理念和训练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时数过长,而且总体训练一直重复着基础阶段(15岁年龄段之前)的训练内容,其技术、战术及身体训练缺乏明显的划分和渐进性,基本上处于滞后1个,甚至2个年龄层次的位置上。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要从实战出发,要根据比赛中的情况拟定训练方法,摒弃一味追求训练时数的训练理念。应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运动素质敏感期,科学、合理地安排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使其运动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从中西体育比较看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体育既有差异也有相近的一面。当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断深入,中西体育趋同的趋势日渐明显。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新形势下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文化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释了儒家文化借助社会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信念、教育等媒介对中国体育文化控制的过程及其文化控制在体育文化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层面上的表现,探析在儒家文化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之文化道路,以促进体育运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构筑一种东西结合的新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球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儒家化作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古代传统化,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至深,对儒家思想中有关胜与败,得与失,竞赛过程中人们的友谊的存在及其在足球运动中的各种表现方式作深入分析,就儒家化与足球运动发展关系提出相应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指出了两者的差别,进而阐述了传统体育在差异中走向世界的契机,认为二者最终将会共同构成世界体育文化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政治哲学视角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自信的概念、我国体育存在的不自信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自信的意义,旨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自信并为我国政治服务,促进我国体育的良性发展。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却存在着严重的体育不自信现象,这个问题制约着我国体育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提出建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自信的意义:有利于坚定体育改革的信心;有利于凝聚力量建设体育事业;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和构建体育文化;有利于矫正崇洋心理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捶丸"游戏被西方世界誉为"东方高尔夫",因此,便有了现代高尔夫运动起源于中国的学术观点.然而,中国历史上的"捶丸"并没有像苏格兰的高尔夫那样,成为当今世界风靡全球的现代体育运动.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点,探究中国历史上"捶丸"游戏的启蒙与发展,为丰富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完善我国民族体育历史研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不同文化底蕴孕育出的体育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异,面对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消除这一沟壑。首先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寻求中西方两种体育理念的“和合”的渠道:努力拓宽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粹“东为西渐”的路径,同时,吸取西方竞技体育精神融合并完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外电视体育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 体育节目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大型体育赛事对体育节目的收视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中外电视体育市场发展都呈现了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举办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年份体育节目收视状况要优于其它的年份.不同国家地区的电视体育市场有较大的差异,显示了文化和传统的差异对体育节目收视影响.足球节目在欧洲、南美和亚洲地区足球节目的收视率占有绝对优势地位,F1赛车是欧洲观众除足球外最喜欢的体育赛事;冬季运动在北欧、东欧、北美等气候寒冷的地区收到了欢迎,俄罗斯、美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观众的收视习惯具有"本土化"的特征,收视行为较少受到世界大赛的影响.足球节目在我国较受欢迎,但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世界顶级大赛对我国观众收视行为有巨大的影响,说明我国电视体育市场发展缺少本土品牌赛事的支撑,打造高水平体育赛事是发展我国电视体育市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