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雪艳 《科教文汇》2007,(1X):171-171
本文通过对辛弃疾词中两首作品《木兰花慢》《鹧鸪天·代人赋》的分析,揭示其作品中隐含的天文学和教育科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琢磨     
“琢磨”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琢、如琢如磨。”诗人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曰:“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古人赋予“琢磨”一词多么美好的含义。而把这含义一剖无遗的则是古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识义。”可近些年来,“琢磨”一词的含义却变得由褒而贬,尤其是“琢磨人”三字更耐人琢磨。工作中,谁也不愿意身边有个爱  相似文献   

3.
吴茂林 《知识窗》2010,(8X):50-51
<正>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每当在教学中教授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常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词作也是豪放派词的代表,词中为什么会有令人感伤的情怀呢?笔者当时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做了解答。现在想来,这种情怀也可以冠之名曰:婉约  相似文献   

4.
任晓剑 《科教文汇》2008,(10):168-169
中国武术与中国古典文学,是同根同源的共生关系,历史中,有无数的武术家本身就是文学家,而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也洋溢着武术的风采。这在世界文化史上尚无先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作品、人物的叙述与分析,如《易经》、《诗经》、《论语》、《史记》四大名著、李白、辛弃疾等,论述了中国武术与古典文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定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境界一词来形容一些人在某方面的高超技能和学识涵养.如棋艺精湛者,谓日:技艺境界真高啊;精通五行八卦者,谓曰:道术真是练到一定境界了啊;学富五车,虚怀若谷者,也有学术境界之高的称谓. “境界”一词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后汉书·仲于统传》中有记载:“当更治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在这里,“境界”只是用于形容面积大小罢了.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其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以气为词的词体风格,被称为词中之龙①。稼轩词论及气的灵境塑造上彰显了稼轩词独特的美学思想。故本文以此为题,在辛弃疾以气入词的美学思想表达中,探索稼轩词的词体风格。  相似文献   

7.
左小勇 《知识窗》2011,(6X):11-11
<正>"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而朱光潜在其文艺随笔《咬文嚼字》中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相似文献   

8.
李园媛 《科教文汇》2010,(11):76-77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其"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以气为词"的词体风格,被称为"词中之龙"①。"稼轩词"论及"气"的灵境塑造上彰显了"稼轩词"独特的美学思想。故本文以此为题,在辛弃疾"以气入词"的美学思想表达中,探索稼轩词的词体风格。  相似文献   

9.
正不知不觉间,炎热的夏天又来了,说到夏天,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辛弃疾的那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不清楚辛弃疾当年所见的青蛙是哪一品种,但多半是经常出没在农田里的黑斑蛙、泽蛙、金线蛙等,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却是青蛙中的一些极品奇葩,如果辛弃疾有幸能见到它们,不知道又会作出怎样的诗词了。  相似文献   

10.
葛致远 《百科知识》2023,(16):40-41
<正>《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种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外形似龟,却长着鸟头、蛇尾的生物,它会发出似劈木头时的叫声,被人们称为“旋龟”。在《山海经》描写的众多动物中,“旋龟”可能是最接近现实存在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掌握单词,扩大词汇量的途径有多种。依据笔者的经验,其途径有:1.充分运用联想根据李赋宁教授的《英语史》和汪榕培教授的《英语词汇学教程》,英语的基本词汇不到1000,而这些基本词汇又可以和其他的一些词构成新词,如paper——newspaper,room——clas-sroom,bedroom,bathroom等。因而我们在弄清了基本词汇的语义后,充分运用联想力,扩大词汇量。下面以in为例,in作为介词或副词时,其基本意义为“在……里面”,“在……之内”。从基本意义出发,还可组成insid,eincome,然后再根据这两个单词的语义,采用逆向联想的思维方式,记住outsid,eoutcome,再…  相似文献   

12.
“潮热”一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在此书中见于条文总计11处,现代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潮热的定义是:“指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与《伤寒论》中潮热古义似有不符之处,故本文试以《伤寒论》原文中对于“潮热”的记述为突破口,探讨“潮热”一词古今含义之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吴瑶 《科教文汇》2014,(20):152-15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梁任公先生作为学者的政治情怀,也曲折隐晦地表现了梁实秋的政治情怀,两位伟大的学者不论是演讲还是文章,都让读者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动情”才能“动人”。  相似文献   

14.
“とる”一词,汉字一般书写为“取”,意思颇多,是所含意思最多的动词之一。《広辞苑》(第6版)列出的意思是52个,《国语大辞典》56个,而日本《大辞林》列出的意思最多,为73个。《现代日汉大词典》是49个意思。如果再加上由“とる”所组成的词组、惯用句那就更多了。那么“とる”一词最主要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作者以为应该是“选择”、“挑选”。  相似文献   

15.
董小伟 《科教文汇》2009,(15):213-214
苏轼、辛弃疾在文学史上并称“苏辛”,两人都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现就两人的词风进行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6.
尚银芳 《科技创业月刊》2009,(12):I0013-I0013
开国领袖毛泽尔主席在其《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曾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激情绝句;而今现代版的“长缨缚苍龙”,再次奏响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绝响之曲。  相似文献   

17.
杨涛 《科教文汇》2009,(30):247-247
中国的诗词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词的异名有很多,如曲子词、诗馀、乐府、长短句等等。吴丈蜀先生的《词学概说》对词学基础知识作了全方位的解说,如词谱、词牌、词调、押韵、平仄、对仗、领句字、声律、句式等。他说:“词是由长短句组成,形式比较活泼;而且一首词中可以换韵,比格律诗灵活,声律也比较和谐,更具有音乐性。”咿‘散声和泛声的性质和作用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者添加音声,后者引长音声。不论是添加或引长的音声,经过‘逐一声添个实字’(朱熹语),于是改变了绝句诗原有的旬式,成为长短句的词。”  相似文献   

18.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理解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这句话出自柏拉图《智者篇》(244a),海德格尔为了确立“存在”问题的合法性,曾将其置于《存在与时间》的开篇。但是,令人茫然失措的不仅是“存在”,“客观性”亦然。人们不假思索地将“客观性”运用于各种场合:有时候,外部世界被称作“客观世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使命”这个词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使也从口,命令。命也从口,使令。而《新华词典》的解释为:派人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如:历史使命。古今解释的演变在于感情色彩的不断加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使命就是命令,但它承担的是更多的理想与期望。  相似文献   

20.
说“吹”     
<正> “吹!”古已有之,但追溯“吹”之本源,并无贬义。如《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意即风吹所至,及于万物。后来其义渐变,如杜甫诗:“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这里的“吹嘘”,也不过是替人说好话,帮人宣扬而已。至于“吹牛”那是现代一些人的发明和专利。 试看今日之环宇,“吹”风甚盛,科技界也不例外。细绎“吹”者动机,各有不同;若归其类,则大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