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正>一、捋清关系,化解教学两难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视同仁表现为:没有任何歧视,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表现为:根据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技能学习能力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一视同仁保证了学生享受平等的教学,但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身体能力等方  相似文献   

2.
<正>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评价,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坚定,积极和热情向上的情感,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3.
一、一对矛盾,引出问题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体育成绩是无关痛痒,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学生也根本不会在乎这个与升学、评优毫无关系的成绩。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对体育成绩是非常在乎的。很看重体育教学中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这样一来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时  相似文献   

4.
培训体育骨干,是《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之一,能否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体育骨干的培训,使其热情、主动地学习,做课堂的“小主人”呢?于是,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委员“终身制”改为“轮值制”进行教学尝试。一、“轮值制”的概念约4人1组,共同担负组织、管理工作,每组轮值3课时。二、轮值的内容 1)课前联络,转达信息;2)协助老师布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常感到学生自觉练习的积极性总是调动不起来,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枯燥、单调,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而我自己也弄得口干舌燥,特别在分组练习后,为了督促学生进行练习,花的苦心更大,到头来,效果也不见得好。针对这些情况,这几年,我尝试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1.按学生素质、技术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一类生和二类生,再把每类学生组成两个对抗小组,即每个班分成四个体育小组。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2012年第2期《体育教学》中李伟和梁瑞涛两位老师撰写的《"圆弧队形"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及示例》这篇文章后感同身受,倍感亲切.为了让这篇文章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二位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1.体育舞蹈方面:如在练习《校园华尔兹》时,"圆弧队形"是再合适不过的一种组织形式了,男士站于内侧,女士站于外侧,两人一组,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图1).  相似文献   

7.
<正> 1996年4月5日,在北京市八中举行了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北京市教研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北京市第八中学共同主办的该校教师杜家良的体育教学研讨会。杜家良这位普通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40年,40年里杜老师并非只是简单地埋头苦干,而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体育教学之路。诚然,任何体育教学思想与方法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杜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却有着良好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一视同仁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目标一视同仁是指教学中教师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放弃学困生、后进生,不纵容不偏袒优秀生等,是一种平等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指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践行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实施“自定目标、自主发展”教学,是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新理念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确定自主发展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2002学年开学初,我在所任教的高一年级9至16班男生中,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自己在未来二年内能够达到的或预期达到的目标。目标内容包括:体能(速度、耐力、跳跃、力量)、健身技能(…  相似文献   

10.
我校是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之一,学校业余田径队学生分布在各个班级作为体育“尖子生”,我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和体会有如下几方面。1.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长处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2015,(1):75
《专题讨论》栏目投稿指南2015年,我刊《专题讨论》栏目主要围绕"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讨,每期一个主题,欢迎各位老师积极撰稿并参加体育教学论坛(http://bbs.tyjx.net.cn)的在线研讨,我刊将择优刊发。1.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的标志是什么2.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体验到什么乐趣3.我们为什么需要改变学习方式4.体育课堂中自主教学与放羊教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在体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甚至提出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提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历史上曾出现并受到批判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第6期:最佳投稿日期(2010年3月21日4月20日)1.教师心声:(1)我的学校体育生活;(2)我与体育委员、体育小组长(学校体育骨干)的故事;或我与异性学生的故事。2.教育策略案例。3.点子下载:体育课堂教学中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或带队参加比赛的策略。4.点点新意:巧用体育游戏提高"投掷"技术水平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课课练"回归的势头挺劲,从《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近两年刊出的文章就可以读出此信息。比如吴键老师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毛振明老师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李京诚老师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党林秀的《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等,从标题就可以清晰体现。专家学者的引导,一线老师也开始进行“课课练”的一些实践研究。本文拟在“课课练”强势回归时,谈几点“可能”,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校体育》2006,(11):38-38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栏目将于2007年开设“教改论坛”,对如下一些使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开展研讨(原则上半年讨论前6个问题):1.关于运动技能教学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问题问题的提出:有人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技术与健康之争”;而有人则不同意这种说法。2.关于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问题问题的提出:有人把学生学习体育比喻成顾客到商店去购物,把学生当成是“顾客”,是“上帝”;而有人认为这种比喻是不正确的。3.关于技术教学的系统性与规范性问题问题的提出:有人说技术教学不需要讲求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而有人则说非常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博客沙龙”开栏了。“博客沙龙”的稿件源于“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博客沙龙主题探讨”以“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为宗旨,着重探讨和发现体育常态课堂中的过程与真谛!本栏目以“原生态”为特色,刊登来自真实课堂的“教学点滴”。博客沙龙的主题源于亲临一线的老师,它再现了教学实践中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过程。博客沙龙主题的目的是让一线教师动用、显现、检验和反思自己对课堂(学生)的实践理解,让自己在“做”与“回应”(参与博客主题讨论)之间建立联系,促使圈中的老师整合和丰富经验,获取处理复杂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方法和能力,真正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获得灵感和智慧。欢迎广大体育教师参与。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地址:http://q.blog.sina.com.cn/zgxxtybkq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1]。常赛,即让比赛成为常态,其中不仅包括在体育课堂中常赛,还包括课余时间的体育比赛。课堂教学中的“常赛”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具备的体育运动技能,合理设计课堂的比赛,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单个技术到组合技术,可以是个人的比赛,也可以是小组的比赛。“常赛”的过程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也是检验学生学习阶段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比赛过程中,体育教师能直观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视同仁,出于韩愈的《昌黎先生集·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意为不分厚薄,同样看待。一视同仁对体育教学而言,我认为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如对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等方面都要一样对待,不可厚此薄彼。要求教师要做到:不因学生表现好则近之,差则远之;不因学生成绩好而亲之,成绩差而弃之;更不能因为学生有残疾而歧视之。作为教师始终要牢记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全体学生,着力创造友好、平等、互助的教学环境,养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从而避免因教师主观臆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幸拜读了李国峰老师发表于2006年第3期《体育教学》上的一篇名为《三步上篮教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的文章,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所得,特提出自己的几点异议,现叙述如下,望与李老师共同探讨。1.解决一大二小三起跳的问题李老师在文中写到的几种方法都很具有实用性,但有一点必须要提醒学生,其实现实运用当中的三步上篮只有二步半,所以现在有很多称三步上篮为行间上篮。三步上篮的每一步都要求要跨起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的掌握上篮技术,我认为把一大二小三起跳称之为一大二小三高跳为好。毕竟第三步的动作是跟前…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15,(2):80
《专题讨论》栏目投稿指南2015年,我刊《专题讨论》栏目主要围绕"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讨,每期一个主题,欢迎各位老师积极撰稿并参加体育教学论坛(http://bbs.tyjx.net.cn)的在线研讨,我刊将择优刊发。1.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的标志是什么?2.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体验到什么乐趣?3.我们为什么需要改变学习方式?4.体育课堂中自主教学与放羊教学的区别。5.体育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