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语文的"场",为此,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童真与童趣,让"童"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让"真"和"趣"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营养元素,这样就可以保证儿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在场。一、童真意味着基于儿童的立场教"真语文"童真意味着语文教学在儿童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语文教师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语文及语文教学。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四年级的学生读此  相似文献   

2.
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适切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是本位语文,养护儿童的“真性情”;真实的语文是本色语文,贴近儿童的“真生活”;适切的语文是本场语文,发展儿童的“真素养”。童真语文三“本”一体,以实现“用每一个40分钟玉成师生一生‘童真’”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追求人文的高雅与深刻,过分追求语文的厚重与审美,势必使课堂远离童真和童趣,儿童习得语文就会失去本真。因此,语文教学要力求树立儿童为本的理念,回归儿童习得语文的自然状态,呼唤语文课堂的本真特色,拓展儿童习得语文的空间,追求一种习得语文的本真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追求人文的高雅与深刻,过分追求语文的厚重与审美,势必使课堂远离童真和童趣,儿童习得语文就会失去本真.因此,语文教学要力求树立儿童为本的理念,回归儿童习得语文的自然状态,呼唤语文课堂的本真特色,拓展儿童习得语文的空间,追求一种习得语文的本真境界.  相似文献   

5.
童真语文要“循道崇真”,所循之道和所崇之真可概括为五句话:儿童是语文教育的主语,真实是童真语文的灵魂,学会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核心,生动活泼地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表征(表情),儿童创造自己的语文是童真语文的境界。关于童真语文,还要进一步展开理性追问:儿童是谁?儿童的伟大之处是什么?儿童究竟在哪里?儿童究竟是怎么学语文的?儿童怎样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应该尊重"儿童文化",让童真、童趣融入小学课堂,让孩子们的童心在课堂上尽情飞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让孩子的童心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上飞扬:创设自由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儿童的乐园,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儿童本应该具有的童真与童趣。文章从引导学生发现,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创设教学情境,让童趣在情境中闪烁;激发想象思维,让童真在课堂中流淌;要让读写互促,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意味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有效的阅读教学呼唤真切的课堂互动,提倡真正的语文实践,因此,"真"应该成为每一堂语文课的追求,而还原教学的本真,追求教学本源的实践,必须从低到高,一以贯之。《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力关注文本的价值和孩子的学习状态与灵动潜能,追求教学的本真与文之情、童之趣的相谐相融,体现教学的真  相似文献   

9.
"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学的语文。"童真语文"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践行"道法自然"的深度变革,便是清晰地认识到:"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忘初心,让每一个儿童做最好的自己;不忘童心,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忘真心,让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不忘本心,让语用成为学习的根本。"童真语文"不是培育完美,追求完美,而是着力追求基于儿童真实生活的教学,让"童真语文"润泽儿童的生命发展,为儿童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一首诗,要凭借诗情的激发,凭借诗意的追求,创造诗意,让学生也进入诗一般的意境。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歌中,以“我想变……”的句式,  相似文献   

11.
童年是生命的源头,是人类精神意义上的本源。而有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成人化倾向、功利化取向和庸俗化趋向,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保卫童年、保护童心资源刻不容缓,让童真、童趣、童心回归儿童,改善小学生的课堂生活及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诗充满了童真与童趣,是童真世界中的浪漫诗吟。文章从利用儿童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发挥儿童诗作用,培养儿童审美意识;相互传诵儿童诗,提高儿童叙述能力;课外阅读儿童诗,促进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论述。  相似文献   

1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它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夏日的特有景象,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于遐想中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全诗语言浅显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活孩子内心的体验,适时点拨,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抒发情怀,张扬个性,展现童真童趣,从而使阅读过程充满体验和创造.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原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说:“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充满着“童真味”的语文,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特征,教学中有什么样的关注?作为“使者”的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教学策略面对童真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童年味道”就是“有童真、有童趣、有童梦”的味道。“童真”即儿童般真实:纯真无邪、天真浪漫、求真务实;“童趣”即儿童般情趣:充满情感,充满兴趣、充满浪漫;“童梦”即儿童般追求:爱幻想、有理想、有梦想。江湾教育集团聚焦“童年味道,半天学校”的办学愿景,紧紧抓住深化课改的机会,坚持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两条腿走路,积极推进课堂转型,打造童年味道的江湾课堂。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儿童的成熟期不断提前,在部分儿童身上我们已然发现不出童趣童真,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倡导将儿童文学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去,以发挥小学语文教育在营造健康和谐成长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章叶尊 《学语文》2008,(2):24-2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  相似文献   

18.
一、欣赏,品读孩子的纯真大文豪苏轼传授给葛延之的作文秘笈是:一物摄之,意是也。“意”就是思想、观点,体验和感受等。任何一个人写作,都是要表达自己的“意”。对生活,儿童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观察和体验,有自己的“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和欣赏童真、童心和童趣。其次应该创设轻松的写作氛围。  相似文献   

19.
“绿色作文”概念借用于“绿色食品”,是指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的情思从笔尖自然流淌。“真”、“实”、“趣”是绿色作文的价值追求,即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绿色作文倡导动态开放的教学系统,努力使课堂成为孩子演绎生命的场所,使作文课堂铺陈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教学的策略则是:情趣为先,生活为本,个性表达为的。  相似文献   

20.
"童真语文"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季科平提出的教学主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认为季老师倡导的"童真语文"解释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渗透了语文课程的人本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认为"童真语文"就是在求真老师的引领下,儿童们快乐地拥抱真善美的语文。浙江省特级教师莫国夫认为"童真语文"的价值在于回归常识、回归儿童、回归真实,"童真语文"的使命是寻求儿童心理逻辑与语文学科逻辑的完美契合。"童真语文"追求的是这一类、这一个孩子的语文生命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