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教育意义重大,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意义重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及针对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素养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方能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大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打造学习场、规划学习线、解压学习包,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进行全景敞视、长程设计、深度展开。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单元整体育人功能,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的育人价值,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学习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落实新课标要求,要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从实践生成角度探索核心素养培育的正确方式和最佳方法。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优化从“吸引”“激发”到“对话”“指引”的路径,增强趣味性、针对性、参与性、实践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曾志伟 《中国教师》2020,(5):105-106
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改变了以往思想品德课程单一的品德培养方向,将法治教育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深化。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学校实际教学现状,从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创新教学策略,以适应教材、教学全面改革的需求,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标成为课程实施新常态的新背景下,把握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意涵,探索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实践是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道德与法治课要与时俱进,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推动课程内容结构化呈现,在“大思政课”体系中找准定位;要纵横联动,推动学科关联结构化呈现,彰显跨学科学习价值;要深入生活,以学科实践为路径,推动育人方式结构化呈现,构建实践型学科育人方式,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薛文军 《天津教育》2023,(18):54-56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环境、搭建深度学习桥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学习,不但能够更好地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也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真实生活为载体,以学科主体内容为依托,以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考查为重点,彰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了对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8):120-12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道德与法治素养,它决定着素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统领着其他方面的素养教育,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该学科素养教学的价值取向,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部位,突出素养教学的核心,让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发展注入强心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巡航、奠基。  相似文献   

9.
谢毓芳 《天津教育》2023,(32):26-28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实现提质增效,改变传统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创新教学形式,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意义,以及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其次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策略,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79):102-103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很多内容,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个人价值等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美育人,将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坚持以美育人,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体验之美;设计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凸显核心素养之美;创设有序进阶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科思维之美;强化学生实践参与,彰显知行合一的价值之美。  相似文献   

12.
唐隽菁 《江苏教育》2023,(18):77-8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深化教学改革”部分明确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作为具有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育人是其重要特征。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通过提取核心概念、发挥教材资源、展现真实场景、探究真实问题、开展体验操练等措施,进行行为引导和习惯培养,进而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体悟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内在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体悟式教学特点与作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课程目标、详细课程设置、开展情境教学、重视感悟思考等方式,强化体悟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合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雷小芳 《湖北教育》2023,(10):69-70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凝练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了课程的育人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历史主题内容的教学应重在启迪智慧,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丰富对世界、人生的认识,健全人格,学会做人。笔者以《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历史主题内容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和课程的整体性;在课程内容上,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在课程评价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6.
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道德与法治习题解析,促进教师秉持素养导向、价值引领,创新多元育人方式,让课堂教学有“新”意、有“形”神、有核“心”,达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相统一,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因此,新时代教师要提高习题解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要就课程教学做有效的组织与规划,要提炼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教学主题出发,向学生传导正面价值。文章提出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让学生懂得自我保护,利用社会时事普及法律知识,运用教育戏剧提升教育效果,完善教学评价,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8.
黄志红 《天津教育》2022,(22):174-176
<正>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需在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理解能力、规则意识、实践能力等。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紧紧把握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具有交互性、自主性与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探索与思考,在交流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取课程知识,形成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采用学生生活内容构建的综合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蕴含了丰富的育人要素。教师要立足课堂、走向课外、创新渠道,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对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及作业布置等作了新规定,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课程标准的调整与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将强化育人导向,实现立德树人;优化课程结构,开展综合性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实现知行合一;调整评价方式,实现以评促学;创新作业布置,实现减负增效。从多个维度改进教学,努力开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