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引入"Q值法",解决A、B、C三系分配11个学生代表席位的问题.首先按照比例分配法使A、B、C三系按整数部分分别分到2、3、4个代表席位,即n1=2,n2=3,n3=4,然后再用Q值法分配剩余的代表席位,通过Q值的计算、比较大小,确定把代表席位分给Q值最大的系,然后再重新计算各系变化以后的Q值,同样的方法依次分配.最终的学生代表席位分配为:A:3席,B:3席,C:5席.通过验证我们认为,"Q值法"解决席位分配问题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Q&A     
<正>Q:有哪些振聋发聩的对话让你记忆犹新?A:校长说,去年的大扫除是由初一学生负责的,今年该轮到初二了。Q:女生的必杀技是"你不爱我了",男生的必杀技是什么?A:你要是这么想我也没办法。Q:什么东西听到名字就觉得很美好?A:肉。  相似文献   

3.
习作内容: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如果了解不多,可以作些调查访问,也可以直接拜访一下"名人",然后写一篇习作。习作指导:1.选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你身边没有大名鼎鼎的"名人",也必定有一两个在地方上小有名气的"名人"。如果某位"名人"已过世,可以采用查阅资料法获取素材,对于健在的"名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这个词,是当前经济领域比较热门的关键性词语,也是新一代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特征的判断和预期。何谓"新常态"?《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对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我是个"门外汉",粗浅地理解,是不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受这一理论的诱发,最近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回归本源、适应"新常态"的问  相似文献   

5.
Q:How many letters are there in the"English alphabet[字母表]"?A:18 letters!Three in "the",seven in"English",and eight in"alphabet".  相似文献   

6.
微访谈·Q&A Q=高中版A=陈晓我对自己也有些审美疲劳Q:都说现在是个看脸的社会,你觉得娱乐圈是这样吗?A:不完全是这样。我一向认为娱乐也是要凭实力的,在中戏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Q:从小到大是别人追你多还是你追别人多?A:说起追女孩的话,其实我追别人比较多,我经常给女生偷偷递情书。很多人会以为我应该是被追的一方,事实上那时我对自己的容貌很没有自信。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意味着不同于以往的创新而又相对稳定。在"新常态"理念下的教学变革应该聚焦于:教学理解出"新",聚焦本质为"常态";师生关系出"新",凸显主体为"常态";学习方式出"新",适应特点为"常态";教学方式出"新",教学存在为"常态";资源开发出"新",基于基础为"常态"。  相似文献   

8.
强迫完美     
正张妮1991年出生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作品:《角牙的"宿命"》Q:你的毕业设计作品主题是什么?A:以大自然的动物头像雕塑作为设计主题。Q:为什么会想到在衣服上设计出立体的动物头元素?A:我们学院这次开题的主题要求是"绿色环保可持续",近两年动物元素比较流行,我个人又比较喜欢动物。但秀场上,大  相似文献   

9.
Q:跟大家打个招呼吧。A: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宾服专业二年级的王夏夏,是学校礼仪队队员。我嘛,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女孩,喜欢听音乐,也喜欢跟同学们一起打闹。很高兴认识大家!Q:对于自己的身高有什么要说的吗?A:我身高173厘米,虽然很多人见到我都会说"你好高啊好高啊",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身高和长相  相似文献   

10.
1.I can't find my backpack。我找不到背包了。(P35) It can't be John's.它不可能是约翰的。(P35) (Question简称Q Answer简称A) Q:两句中的can't用法相同吗? A:不同。情态动词can可用来表示能力,是"能"、"会"、"能够"的意思,也可用来表示推测,指"可能性",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can't find中的can是表示能力,而can't be中的can表示推测。再如:The hall can hold al least 2000 people.这个大厅至少能容纳2000人。  相似文献   

11.
"名人教授"是美国高校现今的一个普遍现象。美国高校之所以喜欢延请"名人教授",主要是为了吸引生源和展开校际竞争。美国高校的"名人教授"主要有六大种类别。"名人教授"在给美国高校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和亟待避免、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有"名人教授"现象的我国高校应该权衡"名人教授"的利弊,做好相关工作,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名人教授"是指本身先是名人,后来成为高校教授的人。"名人教授热"现在是中美两国高校的一个共同现象。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名人教授热",并对它进行客观、理性、批判性的研究。"名人教授"有利有弊,利弊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名人教授热"将继续存在下去,因此高校就要正确认识它,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需要保持高度清醒,正确看待"名人教授",正确延请"名人教授",正确使用"名人教授"。  相似文献   

13.
互动     
《留学生》2014,(20)
正Q读者提问:完美的爱情是怎样的?A彼此包容对方的不完美。Q读者提问:把学费用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收获更丰富?A在没有充分的知识为基础的情况下,即使环游世界也只是走马观花。Q读者提问:打勾表示选择这个行为起源是什么?A"勾"来自拉丁文veritas的首字母v,这个词的意思是真实,也有说是直接来自法语的同源词vrai。但现在有很多地方,勾是标记而不是正确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     
"新常态",是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学术语,指的是一个新的、与过去不一样的状态,同样也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激烈变革的状态。"新常态"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本刊借用这一概念来诠释学术期刊领域"新常态"的基本特点:不同期刊的差距主要是由期刊的历史、地域、学术资源支撑等因素决定的,当然也离不开办刊  相似文献   

15.
Q+:我独自走在那"少电"的门口,我要听听编辑们都说些什么?当科技日新发展,现在到底什么最流行哦……(此处省略50字)"少电"编辑部门口嘟嘟:以前常说"你Out了吗",现在则变成了潮语"你Q+了吗"?八爪鱼:嗯嗯,成绩用A+来表示,那么新时代的网络应用就用Q+来话等级吧。自言自语Q+:Q本来就有小尾巴,现在后面又多了一个+号,看来我需要隆重地推出自己了!  相似文献   

16.
Q&A     
<正>Q:手机上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应用有哪些?A:关机。Q:打雷的时候关窗户有用吗?A:没用的,我试过了,关了窗,雷一样在打。Q:"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是什么意思?A:我有病,谁有药。Q:互联网时代的"笔者"叫做什么?A:"键人"  相似文献   

17.
邵春新 《教书育人》2012,(20):25-26
教学常规通常指的是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也正是这些环节,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也许正因为是"常态",太过熟悉而致于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我们忽略,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常态",又何来正常、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事实上,也唯有让这些"常态"真正地规范、正常,"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等,才有抓手,才有落脚的地方,也才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仕龙:今天我们研讨的话题是"常态"课向"优质"课的转化.当前老师们普遍反映:一学期上的课感觉有一大半都是平平的"常态课",最羡慕自己也能像智慧型教师一样上出更多的出彩增效的"优质课".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质量课堂"需要大量的"层出不穷"的"优质课",需要更多的老师超越平庸、实现提升,构建有自主特色的"优质课".下面,我们结合所听的一节常态课的教学片段,来谈谈各自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名人吗,都‘博客’。"这是春节晚会上一句经典台词。我尽管不是名人,但在我62个学生眼中也算得上是个"名人"。既然是"名人",哪能落伍不写博客呢?我在2006年3月8日正式开博,并向全班同学开放。一时间班上开博的学生前赴后继,每日写博客、给博客留言似乎成了我们的"自主作业"。这事还引起了《大连晚报》和开发区报等媒体的关注,连我自己也没想到这小小博客竟有如此魅力。记得在"开博"动员大会上,我曾和学生说:"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童言,这是对自己童年最好的纪念。"我还亲自写了一篇范文:"敝人为师九载  相似文献   

20.
时下,走进任何一所中小学校园,你都会被校园里浓浓的"名人气息"所"感染",被重重的"名人情结"所震撼.花坛里、草坪上"名人雕像"时隐时现,让人目不暇接;墙壁上"名人名言"、"名人字画"、"名人画像"更是各领风骚,互不相让;就是学生们各类作业本的页眉和页脚处"名人"们也争夺得不亦悦乎,或者介绍"名人生平",或者摘录"名人警句"……从古代的孔子、屈原,到新时代的雷锋、张海迪;从国内的鲁迅、巴金,到国外的列宁、高尔基,校园里处处挤满了"名人"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