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吴蕴瑞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以及在长期高等体育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为核心和特色的体育思想及价值,进行较为深刻的论释。  相似文献   

2.
昊蕴瑞体育教育思想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著作中,<运动学>一书的出版发行是其体育教育研究学术化成果的标志;<体育教学法>则是他将理论与体育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晶,该书系统论述了体育教育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一些思想对当前的体育教育改革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蕴瑞作为我国现代体育理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吴蕴瑞的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为推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蕴瑞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全面发展观,扩大了中国现代体育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价值;主张体育学术化及其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之先河;坚持洋土体育的融合互用,指明了中国现代体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倡导体育普及化及其亲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现代体育普及化由学者思想到国家体育政策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诠释吴蕴瑞先生普及体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吴蕴瑞较早注意国民体育之弊端,呼吁普及全民体育.他剖析运动选手制与总锦标之弊病,参与国民政府体育法案之制定,对女子体育和运动比赛成败有独到精深论述.现代体育应深思体育之目的和体育教育之本质,注重国民体质的切实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体育之终极目标,传承和发展吴蕴瑞之普及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德、智、体三位合一和相互促进,提倡"动"以致强,文武兼备的教育主张,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体育面临创新体育发展方式与路径的历史任务,包括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等等。重读吴蕴瑞先生的《体育原理》,探索体育发展的未来之路、追寻体育的本真意义,论述吴蕴瑞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启示,即创新是体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体育要促进社会进步、体育要以文化优先。吴蕴瑞体育思想为当今体育解决更深层次的管理与文化创新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约翰·洛克的体育思想进行归纳和整理。洛克"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体育思想,把体育放在三育之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从服装、饮食、睡眠、户外运动等方面阐述其以健康为指导思想,以"能工作"、"忍耐劳苦"为标准,以培养有德行、有能耐而又具有礼貌与良好教养的人为目的,构建其健康教育体系。洛克重视把个人幸福、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与健康直接联系,其体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大学体育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指导意义,也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以及思想道德、服装、饮食、睡眠等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鹤琴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做出卓越教育贡献的教育家,培智体育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陈鹤琴培智体育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思想的形成基础社会培智教育缺失与个人对智障儿童健康的关怀促动思想萌发、福禄贝尔游戏教育观与蒙台梭利培智教育观为思想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域外培智体育考察与国内培智体育课程实验为思想形成提供实践依据。思想的核心内容提出智障儿童运动特征观,包括动作控制能力弱、身体平衡能力差、偏向使用左手、联合动作发展迟缓;提出体育教育权利是智障儿童的应然教育权利;提出系统的培智体育教育实践观。体育教育目标观,包括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道德品质、发展生活能力。体育教育内容观,提出按智力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体育教育内容。体育教育方法观,提出启发教学、渐进教学、实物教学、设计教学4种方法,以做为中心、从观察入手、利用暗示心理、交替法运用4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衣刚 《精武》2012,(11):36-36,38
经济时代使高校体育教育系统日趋复杂,而构成这一系统结构的功能环节的相互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探索。本文就我国高校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的体育教育目标,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健身功能与提高体育竞技功能的关系,及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体育教育整体化思想调整体育教学大纲,对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其体育思想中的运动参与精神、竞争奋斗精神、"费厄泼赖"精神和爱国主义、"和平、友谊、进步"的国际主义思想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蕴瑞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思想渊源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中西哲学思想的融会;思想特质是体育普及化优于竞技化,中西体育相容不悖,体育为军事教育之基础,科学与人文并重.  相似文献   

12.
提取散落于文史资料中的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的记录,厘清其价值脉络,为当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有:培养贤妻良母;保国强种、救亡图存;强健体魄、关照身心;追求平等的体育权利.上述4种思想中,前两种思想属"保家国"价值思路;后两种思想属"保自身"价值思路,两种价值思路既碰撞,又交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体育思想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体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影响中国体育教育,体育思想与其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又是如何等问题,在目前尚属研究空白。从近代以来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体育教育产生的影响等两大方面,阐明近代以来体育思想之核心价值观是影响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4.
福泽谕吉是日本著名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救国”“文明开化”等教育思想对当时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福泽谕吉教育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分析体育教育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女子教育的影响。提出福泽谕吉的体育思想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启示,并进一步指导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郎净 《体育科研》2016,(1):88-9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晚清著名教育家吴汝纶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研究可知:吴汝纶有明确的国民教育思想,而体育教育,是培养尊君爱国的国民的重要工具;吴汝纶希望借教育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倡“寓兵于学”之模式,重视在学校中开展体操课程;吴汝纶把日本的学校体育介绍到中国,尤其强调体操与卫生之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他反对繁重的课业,提倡劳逸结合,提倡身体练习。  相似文献   

16.
<体育原理>一书是吴蕴瑞批判吸收了美国、欧洲各国和我国的先进哲学思想,并将之运用到体育学中的成果.书中论述的体育教育国情观、身心一统的和谐发展论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使该书成为20世纪30年代体育理论著作中的经典之作,对我国体育界的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颜元体育思想进行论述,通过对其体育思想的解析,旨在探究他的体育思想及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颜元特别注重身体教育,在其所有思想中,体育思想是其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他的“习行”、“六艺”等体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系统日趋复杂,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局部结构的功能与系统的总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引起了人们长期的反复的探索。仅就“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目标、学校体育教育中普及性功能( 健身功能) 与提高性功能( 竞技功能) 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学中“教”( 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 学生主体作用) 的关系、整体化体育教育大纲,以及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的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也是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认真学习、领会和运用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引领学校体育工作的神经中枢.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和日本战后体育思想变迁的比较分析,提出重视情感教育等优化和发展我国体育教育思想、有效推进我国体育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