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深入推进的一个全新历史方位。这项伟大事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也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作为党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成就,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和历史逻辑。它既体现为由政治道路、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所组成的内在逻辑,也体现为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建党学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奋斗历程的艰辛探索和经验总结的历史逻辑。这两个逻辑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中,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坚持人民导向,走出了一条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初心使命的历史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其核心要义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同时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的初心使命是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逻辑,阐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立场,追求"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信仰,科学回答了"初心使命"的历史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王予波在《学习时报》(4月25日)撰文说,教育从根本上说,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办教育必须坚持和实践教育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传递幸福、创造幸福的事业;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学习和求知的幸福,并通过学习获得对幸福的认知、幸福的能力,以  相似文献   

4.
全面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逻辑,弄清楚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对于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根本属性。从历史逻辑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镌刻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之中。从实践逻辑看,“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8,(1):34-36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社会建设,是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深入研究民生社会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基本特质和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源起于共产主义者同盟誓词,从初期强调"阶级斗争""严守秘密",到主张"作群众的模范""服从党的决议""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要求"精通业务""工作中积极带头",直至党的十二大载入党章而成为入党的制度化要求。入党誓词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在于由敌我矛盾到人民内部矛盾的转化驱动,制度逻辑在于由非正式制度到正式制度的时代跃迁,实践逻辑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重温入党誓词制度对淬炼党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强化"我究竟是谁"、唤醒"为什么出发"、铸牢"要到哪里去"的"灵魂三问"。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作为21世纪最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站稳人民的政治立场为根本前提,为人民谋幸福、靠人民谋复兴,人民性是新时代新思想的全部出发点、重要支撑点和根本落脚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处处充盈着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生活、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至善情怀和大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人民健康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在学理、生成和实践等层面的建构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历代领导人人民健康思想是其学理逻辑;优先发展、共建共享与公平正义是其生成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一脉相承的体现,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21,(3):43-54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其初心和使命?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清楚"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近现代史中来,从世界近代历史中来,从人民群众来,从党员严格的党性修养中来。这蕴涵了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缘由、辉煌历程和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既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机制,又是党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保障。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树立党和国家监督的价值坐标,以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坚持自信自立,筑牢党和国家监督的立场根基,在正风反腐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党和国家监督的内在动力,在“变”与“不变”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党和国家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依规治党和依法治权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党和国家监督的思想方法,推进各监督主体有效配合、相互贯通,同向发力;坚持胸怀天下,强化党和国家监督的使命担当,为国际反腐败正义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根、魂、梦、路是中国大学行稳致远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想逻辑和实践逻辑。综合世界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大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逻辑为源书院传统、融东渐西学;中国大学发展的价值逻辑为系天下苍生、谋世界大同;中国大学发展的理想逻辑为创中国范式、图民族复兴;中国大学发展的实践逻辑为集中西文明、循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历史伟业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新的伟业的内在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时代赋予的主要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方位扎根人民、全过程求教人民、全身心服务人民和全领域依靠人民,实现了民心民意的赢得和民智民力的汇集,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宝贵经验。具体体现为,始终把党的各项工作植根于人民之中,根据人民现实需要进行政策和策略调整,并把人民的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新时代新征程中,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与党和国家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与为民族谋复兴相促进,才能有效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4.
准确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是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集中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体现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为忠诚于党,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早期自发地产生了"为他人谋幸福"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逐渐形成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幸福观,他的论著中充满着对人民幸福的思考。毛泽东认为,幸福的主体必须是人民,幸福体现在政治维度上是人民民主,经济维度上是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维度上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文明是构成人民幸福的三个主要因素,三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幸福观是“人的主体论”视域下的人民幸福观,是“人的本质论”视域下的实践幸福观,是“人的发展论”视域下的整体幸福观。其生成发展具有对中国传统幸福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幸福观继承创新的历史逻辑,对马克思斗争幸福观和唯物史观汲取借鉴的理论逻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积极呼应的现实逻辑等多重维度,旨在为实现中国人民现实幸福提供行动指南,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遵循着为人民谋解放、谋发展、谋幸福的宗旨。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奋斗历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价值遵循,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阐述理念以纯逻辑概念形式存在时,从最简单形式"存在"推演出复杂形式直至最高形式"绝对理念"的思辨逻辑,它由"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构成。客观逻辑是运动的逻辑,必然性的逻辑,主要内容是阐述事物因自身矛盾而运动的理路,基本理论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和矛盾规律,主观逻辑是"谋发展的逻辑",自由的逻辑,主要内容是阐述主体确定预期目的并通过掌控客体的矛盾运动实现预期目的从而谋现实世界发展的理路,基本理论是矛盾和解发展观和系统发展方法论。黑格尔是神学唯心主义者,在他的主观逻辑中,谋发展的主体自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绝对理念"即哲学化了的神,但是,他在神学唯心主义的框架中却为人类谋现实世界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并且给出了谋发展的宝贵"逻辑",因此我们有理由把黑格尔的主观逻辑解读成一种谋现实世界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民族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谋复兴、人民谋幸福的思想指引。本研究认为,习近平民族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核心是坚持民族平等、牢牢把握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基本要求是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民族观的延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对“初心”的一贯论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习近平初心论,其精神实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初心”的阐述是其历史理论渊源。习近平初心论根本出发点是人民利益至上,应当围绕人民利益这个中心抓党建工作,精准发力。注重思想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选拔好干部,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完善反腐机制,与损害人民利益行为作斗争;加强全球联系,共同维护世界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