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幸福观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把人放在实践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反思。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出发,分析制约中国人民幸福的因素,提出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国家要保障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幸福观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把人放在实践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反思。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出发,分析制约中国人民幸福的因素,提出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国家要保障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奋斗和幸福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从出场逻辑看,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在理论、文化、实践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慢慢清晰的.从内容布展看,习近平对"为何奋斗才幸福""为谁的幸福而奋斗""奋斗什么样的幸福""如何实现奋斗幸福"这四个根本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其奋斗幸福观的内容结构.从价值旨归看,开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新境界、指导中国改革与建设开创新局面、贡献世界文明发展中国新智慧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多重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类的理想实践和终极追求。马克思摒弃了传统哲学从思辨到现实的致思理路,以具体的、感性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阐释幸福。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幸福思想的历史演进分为3个阶段,即关涉人的生存发展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抽离人的存在发展的“异化状态下的不幸”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幸福”。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的幸福思想较之前哲学家的幸福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具体表现为幸福的实现主体从“神”到“人”、幸福的实现场域从“彼岸世界”回归“人的现实生活”、幸福的实现路径从“政治解放”转向“人自身的解放”。马克思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人”及其实现幸福的理论关注与实践探索,彰显出“现实的人”的革命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和“人的发展”的人民性,为人们提供了探寻幸福的理论参照和实现幸福的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幸福观具有多重向度,德性至上是其幸福观的根本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从义利之辨来看,孟子的幸福原则包括德性原则、功利原则和理性原则三个方面.德性原则坚持儒家道义论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精神追求;功利原则触及儒家道德理想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孟子幸福观的现实品格并使之能够落实于社会生活;理性原则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思维,使幸福理论展现出鲜明的理性特质,力图消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在三大原则共同作用下,孟子的幸福观既发展了孔子奠定的德性幸福,又为儒家幸福观开辟出功利幸福的新空间,并实现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构建了崭新的完整形态的儒家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是人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正是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的体现。因此,对马克思幸福观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其内容的再认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幸福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在幸福中国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发展和幸福中国的建设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幸福观教育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幸福观教育的认识;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为主导、借鉴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理论讲堂;搭建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意识和提高其创造幸福能力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抗疫实践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的重要价值遵循,抗疫精神视域下探讨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促进新时期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其生成理论逻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历史逻辑厚植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现实逻辑来源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中国战略科学理念包含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大卫生、大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强国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学习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在分析费尔巴哈的幸福观的基础上,从“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吗?如何达到幸福?”这三个方面来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通过分析,最终说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幸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已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作了科学回应,而且对未来社会如何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和具有实践价值的构建,这使它具有超越其他一切理论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为实现"幸福中国"找到了一条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对社会人历时性实践活动的生存态质的描述。庄子“剽剥儒墨”,拒斥孔学主倡的道义论意义上的“幸福”诉求,承继并发展了老子的变异思想,从相对主义的认识论着眼,建构了本根论意义上的幸福观,主张在“顺性”、“无为”中体悟“天乐”。  相似文献   

13.
幸福观可分为“物质幸福观”、“精神幸福观”与“辩证幸福观”,每种幸福观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只有社会发展目标与个人幸福追求相一致,社会发展才能够满足个人的幸福追求,个体才能体验到满意的幸福感,社会才能和谐进步。作为人生体验与追求的幸福感在新时代下以“居民幸福感”为载体出现,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表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应当根据人们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幸福需求制订多维度的社会发展计划,在满足居民幸福感的同时实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行的幸福观教育进行反思,探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认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倡导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被束之高阁、幸福观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始终模糊不清、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内涵缺乏明确定位"是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深化改革的瓶颈.教育应关注人,关注人的幸福,关注人的幸福潜能的开掘,在自身发展中谋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20,(2):21-26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在对西方传统哲学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奋斗幸福观、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幸福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提倡奋斗幸福观在新时代具有时代必要性。弘扬时代旋律,纠正价值观错位是其时代必然;解决社会矛盾,推动深化改革是其内在动力;应对时代难题,完成使命担当促其创新发展。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蕴含十分深厚的当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新时代树立了奋斗幸福与奋斗光荣的价值观,为个人实现真正幸福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幸福论是科学的幸福观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理性、科学的幸福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论的指导下,敦促大学生努力树立追求精神自由更幸福,劳动、创造最幸福,奉献本身就是幸福,社会的、大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等幸福观,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现代性的视域下分析了幸福观的内涵,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措施:将现代幸福现理论引入课堂:真实体验和心理疏导补充课堂教育:优化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立足马克思主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长期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大致呈现出四重不同面向:“箪食瓢饮”的幸福所反映的乃是一种德性幸福观,它既涉及人们正确对待欲与理、身与心关系的态度,同时也关涉到理想人格证成与理想社会的实现;“道法自然”的幸福提倡人应当过一种顺应自然本性的生活,只有摒弃人为,复归自然,人才能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自由;“长生久视”的幸福从“重生”的角度主张人可以通过修道的方式来达到精神与肉体上的快乐;“证成涅槃”的幸福所指向的乃是一种看破和超越现世苦乐从而达致身与心的无上自由的精神状态。这四重面向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于幸福的独特认知方式和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20.
“何谓幸福?”以及“幸福何以实现?”是萦绕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问题,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身处空前变革的崭新时代,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重新认识幸福的本质,把握幸福的时代特征,赋予幸福“社会幸福”和“和谐幸福”的新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