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课要回归生活,寻找思政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契合点;要情理交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内外融通,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力量。模拟法庭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和创新,印证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然追求,扩大了法治教育格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的起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价值观等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全面优化思政教育一体化布局。本文以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要求为起点,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点,并且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点以及不足,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是素质教育理念下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新形势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抓手,选择多样化教学方向;以课标要求为依据,明确多样化教学思路;以学生学情为参照,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有效改善传统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科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孙凯 《天津教育》2022,(12):29-31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重任,作为思政课在小学的主要教育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具有时代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一、运用网络平台,丰富教学资源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生活的学问,也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处处是资源。网络的发展使课堂教学有了大量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思政教育、德育教育、行为教育的重要课程,承担着美育、智育、德育的重要责任,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为学科教学带来了新方向和新色彩。  相似文献   

6.
<正>新的教育背景下,各个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掀起了新一轮热潮,而作为主阵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创新和挖掘新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使思政课“活”了起来。教师要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围绕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发展。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新时代背景下,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相似文献   

7.
道德素养是每个学生的基础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注重点逐渐从学习成绩向道德品质偏移。而随着法治社会理念不断深入,将道德品质教育与法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进行研究,促进初中学生道德法治能力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教师应贯彻思政育人原则,落实五育融合理念,遵循生活逻辑,强化过程体验,注重知行合一,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帮助学生将道德法治知识内化为道德法治意识、外化为道德法治行动。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思政教育的主干课程,其担负着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任。作为小学生群体,其心智水平正处于发展时期,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高效。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生活能力,因而教师应该采取生活化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中实际事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A1):157-159
一直以来,重理论、轻能力的教学理念严重,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导致学生成绩高、能力差。《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德育,是对初中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并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情感价值观。教师要在明确知识、能力与价值的内涵与关系后,深入分析教材、制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开发教学资源等,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能够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尤为重要。生活化理念的教学模式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衍生而来,基于生活经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实现道德与法治修养的提高。本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化理念教学,为研究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能够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尤为重要。生活化理念的教学模式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衍生而来,基于生活经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实现道德与法治修养的提高。本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化理念教学,为研究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开智 《甘肃教育》2024,(2):96-1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正确意识、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德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中,树立“大思政”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重点。文章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德育资源,通过多方面课程资源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价值的实现,以此对相关工作实践进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理念的有效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思政教师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的选择能力,助推整个思政教学深化改革向前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例,从教师角色定位,确立现代德育理念评价;回归生活、求真务实的德育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德育实效评价等三方面,阐述如何评好课,发挥新时期思政课堂的有效性,推进学校立德树人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德意识、规则意识、法制意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所在,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所以顺利展开,且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重要原因.作为奋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想要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初中生素养培养;采用灵活教学思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注重实践理论结合,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 象性,由于它自身的学科特点,导致很多初中生在对道德与法 治这门课程进行学习时,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点的背诵上。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 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动性、 有趣性、高效性,并将最新热门时事政治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 进行思政教育,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首要思考的 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教学要完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习铺垫和知识内容渗透。教学实践充分说明,更新教学理念,不仅仅拘泥于文本知识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放开眼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将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情境教学以及具体的生活实践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了有效的基本生活教育理念。在充分发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有效构建学生良好的人生信条和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觉悟和法治教育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A3):108-109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当前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与政治常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将有效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明事理、懂是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目前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活动教学方法来推进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将有利于提高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0.
耿卫华  雷蕾 《成才之路》2024,(11):29-3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思政教学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重视从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十分有必要将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注重“课程讲授+实践探究”模式的构建,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注重“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全面渗透大学生活,注重“传统+新时代”红色精神素材的优化选择,注重“红色精神+思政法治”作业设计等措施,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明确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与作用,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