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赏析现代诗歌,不能不谈到《再别康桥》;评论徐志摩,也不能不说到他的《再别康桥》。可以说《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亦是中国现代诗作中的绝唱。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诗人,他"云游"四方,"轻轻地",向人间招手了;有一段爱恋,他缠绵人间,"轻轻地",缱绻于云端。那位仅以三十五岁的年华就赢得新月派著名诗人称谓的便是创作《再别康桥》的徐志摩——中国现代诗坛的传奇星宿。当然,除了流芳于世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淮南联大濮思明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我国20年代中期诗坛上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工商业家庭,父亲是地方上的商会会长,很有财势,又喜交名流,所以幼小的志摩很早便受到了...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脸灸人口,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由《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别康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审美精神,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在教授本篇课文的时候,如何引领学生步入徐志摩的内心世界,并在此基础上,阐幽发微,精心领悟该诗的美学内涵,促进学生文学审美修养的提高,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落实课改精神的关键。为此,本文就全诗的审美意蕴作一个简要分析,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更新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这种更新,正是通过对一切原已形成的规范性思维和语言惯性的打破,作"陌生化"处理来实现的.新月派著名诗人徐志摩就是中国新诗坛上一位致力于建筑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新的诗歌语言的诗人.他的诗,如《再别康桥》《偶然》《残诗》,语言自然纯熟,以复沓的格调造成优美的旋律,构成轻盈飘逸的艺术氛围,产生了语言和意境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徐志摩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具有美、英留学的经历,其作品呈现融贯中西的特色。《再别康桥》中意象的魅力在于既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又浸润了西方文化的色彩。从世界文学的视域研读这首诗,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可以进一步发掘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再别康桥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吧?你知道诗人徐志摩吧?有关徐志摩的情况在刊物的封底上曾有过介绍,下面就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再别康桥》。诗中通过一幅幅似水般流动的画面,细致入微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经典的诗意就像醇美的酒,无论何时打开来,都香气扑鼻。让我们分享经典。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沿着岁月的河流漫溯而上,在大洋彼岸的柔波里,追寻徐志摩先生的萍踪倩影。领略他的康桥之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再别康桥》。  相似文献   

11.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典雅哀愁的诗歌自发表以来就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讨论。该诗将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审美元素将《再别康桥》无以言明的意蕴之美推向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重点分析了诗歌作品中刻画的离别场景,从徐志摩对剑桥风景、剑桥故人及理想抱负三个维度的情感抒发着手,深刻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12.
《再别康桥》是高中课文中的一篇,这也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所反映出对剑桥的眷恋、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风光的爱慕都从文字中得以展现,透过《再别康桥》,仿佛能够看到剑桥如画一般的魅力,能够看到徐志摩意气风发的模样,也能够看到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我们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对于徐志摩诗歌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分析,对于徐志摩剑桥诗整体风格的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经典,对《再别康桥》的美学思想、艺术表现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对《再别康桥》的特色及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的诗歌爱好者。歌咏之余,萦绕在脑际耳畔的那种美,挥之不去,令人回味。古人云:“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再别康桥》之美就美在意境上,可谓“四美成具”。  相似文献   

14.
康桥是一个让徐志摩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西野暮色》《康桥再会罢》和《再别康桥》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康桥情结”贯穿于徐志摩一生诗文之中。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颂的,便是《再别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故地重游。11月6日,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16.
《再别康桥》作为新月诗派著名大家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品,因其蕴含的真挚情感、流畅华美的音调、浓厚的古诗韵味、圆熟的写作技巧等,一直被选作高中语文课程,受到相关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康桥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最《再别康桥》所表达的对母校的怀念、对过去的告别及对爱情憧憬的多个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中国20世纪里一首出色的现代别离诗,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返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那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一度沦为政治的奴仆的时代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被评论家们有意或无意地束之高阁。当艺术东山再起成为主人的今天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也就一同回归到诗国的殿堂而为万人所景仰。其《再别康桥》则如一颗奇异的钻石放射她那独特的自然的辉光 ,尤为世人所倾慕。下面 ,我们试从如下四个方面细细品味它吧。第一 :《再别康桥》具有诗所特有的动画之美。苏轼有一段评王维的名言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观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此言给人的印象 ,好像诗如画便是好诗了。这尺度适合于某些诗 ,尽管这些诗可算好诗 ,但决不适宜《再别康桥》 !因为…  相似文献   

19.
一、漫溯康河 (播康桥照片)这是康桥,徐志摩从这里开始他的寻梦之旅,而《再别康桥》就是诗人寻梦之旅的一次沉默放歌。今天,我们就沿着岁月的河流漫溯,重温他那康桥之梦。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曾经说过,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先验地套用这句话来理解《再别康桥》,只是在重读《再别康桥》后确实感到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1922年8月徐志摩离英返国前夕曾作《康桥再会吧》,从题目上来看“再会吧”,“再别”似乎都是作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