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情的升华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与欲望?如何引导学生自由抒情、大胆抒情,做到有感而发? 文章自古以来讲究文质兼美,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韵味词章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更要蕴涵一种能引发共鸣的情之美,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豁然开朗。当前小学生作文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要么平铺直叙,味同嚼蜡,要么矫情、伪情,缺乏感人之处。要使学生在开始写作文时就注意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注意提升学生作文中的“含情量”,使其学会从自然和社会中觅情,在真切体味中悟情,入情入境地抒情。  相似文献   

2.
美术特长班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基础非常薄弱,美术专业基础有些几乎是空白;二是对待学习兴趣不浓、劲头不足。这些学生,要么是习惯不好,不会学习:要么是方法不对,不善学习;要么是兴趣不浓,无心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二第一学期制订了班集体目标:通过一年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做事稳重,成绩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真正的鉴赏能力并非易事,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深入浅出",即通过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需要,并在其驱动之下生成鉴赏能力,能够在鉴赏过程中准确地表达鉴赏对象美在何处。这种由内而外的美术鉴赏教学思路,是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玲 《广西教育》2013,(29):86-86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个流光溢彩的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民间美术这一独特资源开展教学呢?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一、四步推进,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是一种艺术样式,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必须以"美"为中心,体现审美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推进步骤,其中,还要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艺术基础。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动态开放的"四步"教学模式。所谓"四步",即:"感受美—掌握美—创造美—评价美"这四个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四个环节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的全面参与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都感到很棘手,学生要么是无话可说、无感而发;要么就是说假话、说空话。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一、培养兴趣,从低抓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总感到写作文是件难事。写出的作文内容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或干脆不写。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孩子们爱好作文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7.
美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真谛,时刻让学生有一种美的心情和美的感觉才是教育的目的。小学美术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对美的欣赏力、鉴别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会表达自己对美的感觉,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目的的实现,首先要有一个"美"的课堂,要让"美"充满美术课堂的每个角落。美术教师要营造美的课堂环境、创设美的课堂情境、使用美的教学素材、运用美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美的心灵,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最令我痛心的事莫过于学生的作文了。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得有板有眼,语言车载船装,一轮到学生写作,要么不愿意写;要么无话可写;要么假话连篇。这使我陷入了沉思,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如何让学生变得有话可写,如何让学生写自己最深、最真的生活?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看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  相似文献   

10.
音体美课程,学生的兴趣应摆在什么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几科的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看爱画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新课程标准改革能改变这种状况吗?仅仅强调学生的兴趣科学吗?  相似文献   

11.
岳小飞 《小学生》2013,(5):65-65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教学方式,但是在聋校语文课堂中提问却成了一个难题。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要么老师自言自语;要么一个问题问下去,犹如爆竹进了水——声不响,学生答不出来,或是学生答得文不对题。学生主动答题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畏难情绪,上课时就怕提问到自己。如此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了解多少,课堂教学效率能提高多少,实在是让人担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老师讲得多,学生问得少;二是受  相似文献   

12.
胡玉兰 《湖南教育》2003,(17):50-50
在一些学生的印象中,班主任要么是唠唠叨叨的“老妈妈”,要么是河东狮吼式的“孙二娘”,要么是大话套话连篇的“老马列”,跟美似乎联系不上。事实上是这样吗?我想,假如班主任把工作当成一门艺术,像园丁细心呵护花朵一样,像艺术大师演奏乐曲一样,我们的工作就具有审美性。  相似文献   

13.
快乐写作文     
从教多年来,我发现有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挖空心思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观点陈旧,缺乏新意;要么重点不突出,没有真情实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追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生活不够关注,未能让生活成为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如何让学生学会作文,喜欢作文,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方式?这就需要老师能授以法窍,从生活本身着手,加以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其写出既带有自己观点,又能反映真实生活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4.
学生小王为了不让班级被扣分,"急中生智"绘制了校徽,结果没被检查员发现,保全了班级的"荣誉"。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高兴起来,也由此产生疑惑,这样做是否合理?班主任李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请大家讨论并表决,班级4位学生弃权,认为这种行为不诚信,但想不出更好的办法;41位学生赞成,认为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这一问题让班级师生纠结:因为在学生眼里,这是一道难选的单选题:要么"不诚信",要么"让集体扣分"。不仅学生为难,教师同样为难;还因为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很少引导学生讨论此类生活中的真问题。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相似文献   

15.
《山东教育》2004,(13):61-62
体育、音乐、美术是最能与学生情趣贴近、最没考试压力的课程,又最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特长。但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音体美的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画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新课改能改变这种状况吗?日前,  相似文献   

16.
陈晓燕 《成才之路》2013,(19):14-15
学生们都很爱上美术课,可是实际上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作业的完成度却不高。尤其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作业,每每作业布置下去,学生开开心心,忙忙碌碌地做着作业,但是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交上来的看起来比较像样的作业只有几份。大部分学生交作业的方式,要么随便涂抹两笔就算完成,要么干脆临摹一份算数,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作业做得不好看,一撕了之,干脆不交了。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美术,提高美术修养,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提起写作文,很多孩子会皱眉头,要么不知怎么写,要么不知写什么内容。怎样让学生爱写作文呢?开发非智力因素,是使学生爱写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智能的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教师“下水”调动写作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自己可先进入角色当回“学生”:面对一篇作文,我该怎样去写?有篇作文题是《暑假趣事》,为了突出“趣”字,我先介绍自己在暑假中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趣事———蹲在船里采莲蓬:我在小时候会划两头尖的小船,这种船,不…  相似文献   

18.
何燕 《成才之路》2014,(4):52-52
美术课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以往的美术课堂要么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图画本上画,要么就是让学生赏析书本上的图片。这种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磨灭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让学生离美术课越来越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多媒体教学走进美术课堂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为提高广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和创造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就像绿叶扶持红花,为我们的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学生小王为了不让班级被扣分,"急中生智"绘制了校徽,结果没被检查员发现,保全了班级的"荣誉".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高兴起来,也由此产生疑惑,这样做是否合理?班主任李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请大家讨论并表决,班级4位学生弃权,认为这种行为不诚信,但想不出更好的办法;41位学生赞成,认为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 这一问题让班级师生纠结:因为在学生眼里,这是一道难选的单选题:要么"不诚信",要么"让集体扣分".不仅学生为难,教师同样为难;还因为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很少引导学生讨论此类生活中的真问题.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相似文献   

20.
张瑜 《教师》2013,(19):91-91
习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广大语文教师愈来愈认识到习作教学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习作教学也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反观我们的习作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习作要么内容空洞,语言无味,千人一面,要么是绞尽脑汁,挤牙膏式的"流水账",更有部分学生对习作了无兴趣,厌恶作文,抵制作文。那么,如何突破习作教学的这种状况,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多媒体,优化习作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