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的适时守中观与体育健身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周易》中潜藏着的养生、健身之道进行探索。《周易》以“中”表示为事物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同时也指处理各种事情的最佳原则和方法。易学追求“中正”原则,无过无不及,过犹不及,物极而必反。另外,还必须遵循“适时”的原则,因时而用中。善养生者,必须懂得如何将“时”、“中”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即适时守中是体育健身、养生的最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占清 《武当》2013,(9):58-59
动乱年代论英雄,太平盛世说神仙。修道一说源自道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史前文化,远古传说。据内藏经《神仙传》记载:相传当年在崆洞山修炼得道成真的仙人广成子,曾传授华夏先祖黄帝《自然经法》一卷。内藏揭示天地人共参之玄机,"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黄帝精研其术,潜心演练,得道后乘黄龙飞升而去,留下千年神话盛传至今。修道泛指修行、修为、修心、修性、修命、修仙,亦  相似文献   

3.
龙力子 《武当》2009,(10):17-18
一、太极功法的文化境界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拳谱曰:“太极者,阴阳之母也。”以太极而名功法曰“太极功法”,全称应是“太极养生修道功法”。此功法起源于道学。三丰祖师曰:“太极拳乃人道之基。”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认为《庄子》一书的目的是达到待"道"而游、超越外物,不为所缚的"逍遥"之境,并非为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之书,但其提出的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为养生中养性之道提供了依据;为精神之悬解而记述的"守一"、"心斋""坐忘"等方法被后世习练者充分发挥并用以养生。  相似文献   

5.
太极者,绝对之始终也,故凡一切事物,皆难越此规。空以无,无以静,静生动,动则化,化则极,极则变,变则复,复则静,静归无,还其本来面目。《太极拳论》开篇第一句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凡修炼太极拳者都应知其始终  相似文献   

6.
    
壬午之春,东君奉调宁夏。赴任四月余,遍访域内山川巷陌,重镇故垒,以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宁夏赋》。余读其赋,才思飞扬,文采烨然,乃击节叹曰:“美哉赋也!岂塞下之形胜,假君以灵感;矧燕赵之遗风,出君乎至性者耶!”吾闻夫赋之为用,乃述德显功,“不歌之颂”注。《释名》曰:“赋者,敷也,敷布其义谓之赋。”是以其文必极美,其辞必极丽,且因文以寄其志,托理以全其制,非苟尚辞藻  相似文献   

7.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8.
秦文军 《健身科学》2012,(11):13-13
司马承祯认为,在道教信仰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所谓“道”,就是在养生的基础上使自己得到长生。因此,人生最大的目标应该是努力去养护、珍惜、发展生命的本身,将身体的养护置于一个极高的尺度之上。但道教中的养生方法有多种,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坐忘论》则从三个方面体现了司马承祯的养生思想:一是养生须静心。心神是生命存亡的根本,若心神虚静至极,意志平和,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朱熹的养生体育思想,分析其养生实践的特色,为现代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朱熹的养生体育思想与其“理”“气”“阴阳”“道”等概念及“明天理、灭人欲”“魂魄论”“动静论”“中庸说”等哲学思想紧密联系,主要的养生原则与方法有顺“道”、持“中”、主“静”、少欲、形神俱养、宜“时”等。建议:将朱熹的养生体育思想贯穿到现代的养生康复实践中,丰富当今的养生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概括而言,道教养生理论道家养生思想以及老庄魏晋玄学,皆以人之自然天性为人之性,其实质即道的自然而然品格。他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在性质上是柔的,在工夫上是静的,在方法上是清静无为、守一养性。儒、释、道各日"存心养性"、"明心见性"、"修心炼性",都重于炼心(意)。即收心习静,把念止于一。一念不起谓之静。念字,"人、之、心"  相似文献   

11.
经典择抄     
陈流沙 《武当》2004,(1):22-22
《周易本义》序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唐代伟大医药学家,享年101岁。他知识渊博,医术精湛,通晓养生,古代医学界的寿星。在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对房事养生多有研究。特别是《千金要方》中的《房中补益篇》,是古代专论房事养生的重要文献。概括该篇所述,可以看出孙氏的房事养生经验非常丰富而科学。其一,孙氏认为房事是一门科学,是“道”,是“法”,是“术”:“少年极须慎之”,“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如果未满四十而不懂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借力行房,不及半年,精髓枯竭,推向死近”;人过四十,体力已衰,仍贪欲如少年,务于淫佚,必…  相似文献   

13.
天地大道,总揽乾坤,万物概莫能外,况乎人之生命?有鉴于此,黄帝论曰:“人始生,先成精。”无精不成人,成人在于精。精者,智慧生命之本源也。藉之于精气化生之理,王充《论死篇》有曰:“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王氏论断,连精带气,较之于黄帝所论,似乎更胜一筹。惟若是,人之初,精气  相似文献   

14.
何树礼 《武当》2006,(7):22-23
天地大道,总揽乾坤,万物概莫能外,况乎人之生命?有鉴于此,黄帝论曰:“人始生,先成精。”无精不成人,成人在于精。精者,智慧生命之本源也。藉之于精气化生之理,王充《论死篇》有曰:“人之所以乍者,精气也。”王氏论断,连精带气,较之于黄帝所论,似乎更胜一筹。惟若是,人之初,精气也。挈之于精气说,岐伯亦曰:“营卫者.精气也。”营以滋养,卫以润泽。精气相济,营卫调和,以强筋壮骨,清利炎节,致密腠理,扶正避邪,健康人,仁。若精气不济,营卫失调,则邪气入侵,致使体弱多病,殆至衰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以往对以静养生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对道家以静养生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道家哲学的动静观,道家养生思想的核心以及道家养生术势的特点和要求,应将道家以静养生思想之静理解为先天状态,以静养生的思想就是指通过后天努力而返回先天状态的修炼以养护生命之意。如此理解道家以静养生主张才更加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6.
今山东省淄博区有高阳镇,其西南侧现存完好的高阳郡城遗址,其历史久远。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和清代  王相晋对王应麟的《三字经》注释都有记载,“注释”曰:“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另据史书记载,原始社会后期,黄河中下游分布着不少部落,在陕西一带有姬姓黄帝部落和姜姓部落,后少昊东进入奄(今曲阜),至周初;姜尚被封至齐。到周宣王静四年(公元前824年)之后齐厉公、齐文公在位期间,曾于齐都临淄西北18公里,风景优美处,筑高台于时水之阳,以备打猎休息,宴请国宾之所。据传齐庄公、齐桓公也于此建过离宫、别墅…  相似文献   

17.
史明 《武当》2004,(3):54-56
养生之术,长寿之道,古往今来.人皆求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修身养性,祛病延年的锻炼方法。本着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功法的精神,笔者将“养生长寿十六法”整理成文以飨读者。虽不敢言人人习之可得道成仙,但若持之  相似文献   

18.
罗峰 《武当》2005,(1):17-19
太极一词是孔子为《易经》作《系辞传》时提到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太,大二字古代常通用。大而能小,小又能大,大中含小,小中寓大。大指相对中有绝对。极,指尽头,极点,系无限之义。“乱极则治,暗极必光”,“极则必变,变则化”。变化之道乃太极也。  相似文献   

19.
祝大彤 《武当》2005,(2):16-17
“抱虎归山”和“下势”二式最能体现传统太极拳之根本拳理拳法,且具养生妙用。如“其根在脚”“形于手指”“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笔者根据拳之理法悟得此二式的养生机理,即被动练拳。“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之养生心法。下面将此二式养生式作一介绍,久练必有大益。  相似文献   

20.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