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人口流动中一种特殊的流动主体及其流动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女性以婚姻的方式迁入城市的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农村媳妇在城市社会中的家庭生活适应、社区生活适应以及工作角色适应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在多层面上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城市新身份,提升和改善她们弱势地位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风》中以女子口吻创作的诗歌为研究当时女性心理提供了丰富素材。《国风》中女子婚前、婚后的心理是有不同的,婚前主要表现了女子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婚后主要表现了女子对家庭稳定而和美的追求。这些心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但是女性心理的局限也是显然的,导致女性心理局限的社会根源就是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主题,女性农民工为了追求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和谐走进城市,但其处境日益边缘化。女性农民工边缘化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大问题。女性农民工城市生存边缘化表现在外出就业渠道、职业角色、生存身份、社会保障、社会地位、情感婚姻等诸多方面,其原因与城镇化推进中的社会资源配置、城乡二元结构、女性素质、城市包容度等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性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必须养成"城市性"才能适应城市。而其城市适应过程中却面临着"城市性"不足的问题:经济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不良。成人教育在破解农民工城市适应难题、提升其"城市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提升农民工"城市性"的利器。应着力发挥成人教育的再社会化功能,提升农民工的城市性,促进其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5.
女性农民工是我国的弱势群体,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她们比男性农民工面临更大挑战。成人教育是促进弱势群体城市融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因此,应着力发挥成人教育的再社会化作用,提高女性农民工综合素质,帮助女性农民工更好、更快地适应并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6.
女性农民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她们的心理状况更值得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女性农民工在身份认同、主观幸福感以及心理健康等三方面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并指出深层次、多角度、纵向研究等是未来女性农民工心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120-124
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个群体中近半数是女性。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城市中人际交往情况、自我认知、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情绪情感等方面与男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越是认同自己在城市中的地位、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越高、感到孤独和无助的程度越低、与城市居民的交往越频繁,就会提高留在城市的意愿程度。如何提高她们留在城市的意愿程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通过接受相关培训,被纳入到城市的社会保护体系中,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真诚接纳。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成人教育的因应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成人教育作为对农民工进行教育与再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从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入手,分析其对成人教育的现实诉求,并尝试提出了成人教育在培养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能力中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女性农民工是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中权益难以获得保障的"弱中之弱",她们多数就业于城市社会主流职业之外,其社会保障权益普遍受损,诱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上的误区,也有制度上的缺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维护女性农民工社保权益的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从而分类分层地推进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解决女性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成人教育的因应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成人教育作为对人们进行教育与再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对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的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入手,分析了其对成人教育的现实诉求,并尝试提出了成人教育在培养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能力中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新移民"的主力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较弱,不能适应城市工作、生活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并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工作的特点,应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体系,力争通过"多维度、双驱动"的职业教育架构,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进而全面促进我国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庐隐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描写了一大批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而觉醒的知识女性,她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上社会,她们满怀激情,振臂高呼“女性解放”,大胆追求婚姻幸福和爱情自由,要求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并且积极探索人生意义。然而基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缺陷,她们觉醒后又再次陷入无限的困惑、迷茫中,苦苦挣扎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13.
王晓君 《职教论坛》2007,(3S):27-29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成人教育作为对人们进行教育与再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对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的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入手,分析了其对成人教育的现实诉求,并尝试提出了成人教育在培养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能力中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父权制社会,传统的女性在婚姻中一直被视为附属品。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社会转型带来的思想和行为转变使得城市女性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婚姻观,她们崇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阐述近年来城市女性选择"晚婚"的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后引发思考,希望对研究新时期女性婚姻观的转变和人口负增长等社会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乡生产或生活方式及适应它们的文化心理差异,农民工到城市中工作、生活,其原有的不适应城市和社会变化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部分将成为他们城市适应的文化心理障碍。农民工要想适应城市,就需要将其心理和行为城市文化化、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改变不适应城市和社会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农村文化心理和行为特征,消除其城市适应的文化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民工作为城市的新"移民",主要面临着文化素质上、价值观念上和行为方式上的障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解决.文章通过对再社会化主客体以及农民工再社会化内外的驱动力的分析,揭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试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城市女性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有生力量。通过调查城市女性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与体育健身情况,了解她们身心健康水平及影响体育参与的有关因素,为提高城市女性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和体育参与意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小说中,不同的休闲娱乐方式与空间,超出了仅仅是满足弥补精神空虚文化饥渴的视觉需求的物理空间,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可以读解的"符号文本".通过这个"符号文本"来表征农民工和城市上层人士不同个体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认同.大众化集体化低廉的休闲娱乐场所是农民工们"城市"身份的心理上自我认同的符号性空间;而高贵典雅价格昂贵的休闲场所成为城市上层人士确立自己品味高雅、权高位重的成功者形象,彰显自我身份地位优越性的符码.  相似文献   

19.
城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的人类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文化差异普遍存在.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背景与早期的文化习得与城市学校文化之间存在异质性和不连续性,当他们进入城市接受教育时,必然面临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冲突与压力. 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如果学校采取措施不当,将加剧学生心理调适上的困难,并导致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出现障碍.因此,而实行"城乡文化整合教育"有助于城区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男权占据中心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问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被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异常悲惨,而妇女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下面将以<卫风·氓>作范本来解读古代女性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