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亦是诗歌文体的独特性所在。诗歌语言的前景化主要是通过语音偏离、词汇偏离、句法偏离和书法偏离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前景化”的诗歌语言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前景化理论为理解诗歌提供了依据,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诗歌,发现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特征。“组合前景化”,即平行结构体现的是诗歌语言在语音结构和表层语法结构上的特征;“聚合前景化”,即变异体现的是诗歌语言在语义和深层语法结构上的特征。以此为理论框架,并以杜甫《登高》四种英译文为例来说明形式对等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是诗人关于中国的“审美想象与建构”,是个人想象与集体意识交织着的民族共同体形象。严阵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既有与时代集体“共名”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在严阵的诗歌中,中国形象与时变化地呈现为“革命和浪漫”、“欲望和沉思”和“自信与期待”等形象,并相应地采用“飘扬的红旗”、“醉人的红酒”和“怒放的红花”等意象来喻指。严阵诗歌中的中国形象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显著特征。在诗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前景化在诗歌创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秋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精品之作,语言精妙,秋日在济慈的笔下显得尤为鲜活灵动。文章从语言变异的角度探讨诗歌《秋颂》中前景化的特征,聚焦诗歌语言中的偏离常规的变异现象,旨在深入领会诗歌内涵。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曾说:“在诗篇中,在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由此看来,“形象”也是诗歌表现思想情感的形式。在诗歌中,我们把这种诗歌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因此,从意象入手解读诗歌,是一种捷径。  相似文献   

6.
“工农兵诗歌”创作是“十七年”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诗刊》(1957—1964)“工农兵诗歌”想象方式经历了“想象的工农兵”与“工农兵的想象”两个阶段,这两种想象方式使“工农兵”形象趋于“符号化”并最终走向“完型化”。透过诗人想象方式的前后变化以及符号化“工农兵”形象的价值化过程,人们能有效探察“十七年”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具体文学创作中的显现方式,以及特定文学现象与时代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英国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的两首英文诗歌的文体分析,试图阐释运用文体学分析诗歌是学习和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分析侧重于这两首诗中具有“前景化”特征的语言现象,如,重复和典雅措辞。并对文体分析诗歌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周韫 《广东教育》2009,(11):33-35
[诗歌与诗歌形象] 高尔基曾说过:“在诗歌作品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鉴赏古典诗歌亦当如是。的确,诗歌因形象思维尽显风流,诗人借诗歌形象抒情言志。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9.
诗歌语言源于日常语言,它灵活多变,涵义丰富.同时,它又因诗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具有显著的艺术性和变异性."前景化",作为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诗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通过举例分析"前景化"的概念及类型,"前景化"与变异的关系:"前景化"与显著性的关系,"前景化"对于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和线索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变异是是诗歌语言前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统计和分析前景化理论中变异的语言现象和衔接机制,对e.e.卡明斯诗集《没有感谢》中前30首诗歌进行系统地剖析,来探讨变异的手段所要达到的前景化效果,从而深入阐释前景化理论下,诗歌语言变异表达和传递的主题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变异是是诗歌语言前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统计和分析前景化理论中变异的语言现象和衔接机制,对e.e.卡明斯诗集《没有感谢》中前30首诗歌进行系统地剖析,来探讨变异的手段所要达到的前景化效果,从而深入阐释前景化理论下,诗歌语言变异表达和传递的主题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命题类别】命题者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意境”的赏析,一般为: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和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这里指意境的色彩、构成、情味等)。【设题形式】诗歌“形象意境赏析”的设题形式有三:(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相似文献   

13.
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现实。诗歌的形象有其独具的特征,跳跃性、主观性使诗歌更具启示性、感情性和感染力。在诗歌的创作欣赏中,注重形象的选择,提炼和塑造,恰到好处地“分布”形象,恰如其分地理解、再创造形象,使诗歌向人们昭示出丰富的美学价值和独特深厚的意境,正是本文所力图探讨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正>诗歌除了以情动人外,还以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也是形象。”阅读鉴赏现当代诗歌也是如此。对诗中具体形象的感受和体味,往往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美感熏陶和思想教益。诗歌中的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不仅满含深情地塑造了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保姆大堰河的感人形象,也真实而细腻地塑造了一个满含同情和怀  相似文献   

15.
杨振刚 《双语学习》2007,(12M):200-200,205
Geoffrey N.Leech(2001)明确指出研究文学文体就是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Leech将“前景化”看作是文学语言的标志性特征,“前景化”在诗歌语言中的作用不是为语言交流服务的,而是为了把表达的行为(即语言自身的行为)置于最突出的地位。本文以这一主线为主要指导思想,对华兹华斯的部分诗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中考诗歌鉴赏题以考查古诗词为主。新大纲明确规定了能背诵理解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篇章,人教版新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代化传统的精华,从而提高语素养: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导向下,中考诗歌鉴赏题便应运而生。但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的情感等方面是否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近几年中考诗歌鉴赏题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相似文献   

17.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戴望舒《雨巷》一诗中“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形象的艺术价值,即“丁香”姑娘是忧郁的形象,代表了忧郁的美,是诗歌中忧郁美的典型形象。诗人在这一形象上是有意无意地追求了忧郁的美,这种追求体现了中西诗歌、文化的影响和诗人对生的美感意识即对人生的认识。由“丁香”姑娘忧郁的形象到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对忧郁美的崇尚,追问了忧郁美的根源、忧郁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歌的鉴赏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要求“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晶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这里所说“形象”,在诗论中往往被视为“意象”,由“意象”出发,对作品的思想旨趣的评价,又涉及诗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意境”。可见掌握和理解这两个概念,并在诗歌阅读中加以运用,对于诗歌阅读题的解答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的现象学理论将文学本文分为三层:话语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从话语层面分析,《枫桥夜泊》表现出节奏性、音乐性特点,“落”、“钟声”等字词令人在诵读的同时产生初步的印象;从形象层面而言,借助电影分镜头方式,诗歌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就意蕴层分析。诗中借助传统意象“月”隐含着人皆有之的“愁思”情绪,含蓄引发人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