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文章通过与一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出启动缓慢型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主动性不强、缺乏交往技能、同伴交往情绪障碍及缺乏求助意识等问题;提出提高该气质类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包括:刺激幼儿同伴交往主动性,注重对幼儿交往技能的训练,为幼儿创建适合与同伴交往的宽松环境,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人际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班幼儿刚刚适应集体生活,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如何交往。本文将从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现状着手,研究影响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从多角度提高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同伴交往能力是发展幼儿社会性和帮助他们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寻找有效同伴交往能力的训练方式是诸多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采用教学实验法,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后发现:对照组的前后检验结果并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高于对照组,并且同组幼儿实验前后测得其同伴交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以同伴交往为主题的集体舞学习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探索影响3-6岁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家庭、教师、同伴等方面的因素,并建立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分为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社交障碍等四个维度,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主要抚养人、教师和同伴,其中同伴是家长、教师作用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的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的总和.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语言、情节和规则都含有较多的同伴交往成分,是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本研究运用自行设计的表演游戏在实验班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表演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作用有:幼儿对同伴交往情境的正确分析,促进其社交安全感的获得;幼儿对同伴交往策略的合理选择,促进其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深刻反思,促进其心理移情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幼儿使用正向策略,建立合理的交往观念;重视幼儿体验,引导儿童正确分析他人的心理状态;创设同伴交往情境,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交流共享内心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在与同伴生活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它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的作用,在游戏中积极创设自主环境、实施科学指导、开展跨班游戏以及重视游戏评价,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为其顺利地适应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能力.了解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特点对于幼儿健康和谐的成长及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的开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筛选晋中市三所公、私立幼儿园的32名中、大班被忽视幼儿,通过施加表演游戏培养其同伴交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表演游戏训练被忽视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总体和各维度方面都有量的提高;(2)通过个案观察显示表演游戏训练对中、大班被忽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有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同伴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不仅有助于幼儿交到知心朋友,在交流互动中还会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智,对以后的长远发展有较大益处。为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教师提出了许多方法,区域游戏法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使幼儿心情舒畅地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实现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以利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为目的提出几条建议,以此供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丁真闻 《考试周刊》2014,(99):191-192
在幼儿园中,幼儿通过游戏与生活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体验与同伴的交往,从而提高交往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获得初步的交往体验,提高幼儿的社会性。本文对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在与同伴生活、游戏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其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类型,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创设自主环境,实施科学指导,开展跨班游戏,重视游戏评价,从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为其适应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朋友车”     
从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来看,小班幼儿往往比较关注自我,较少关注同伴,交往范围小,缺乏主动交往的技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想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首先要让他们结交同伴,和同伴一起玩,学习关注同伴,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学习轮流、谦让、交换、配合等交往技能。下面我以朋友车为例,来说明我们是如何随着游戏的发生、发展,抓住契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33):189-190
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建构游戏中幼儿容易出现争抢玩具和材料、破坏游戏和规则、破坏别人的作品等行为,同时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而且缺少互相帮助的意识。笔者通过对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指导幼儿使用协商、询问、建议、请求帮助、帮助别人等交往策略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同伴合作能力等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锦容 《文教资料》2011,(28):141-142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走出家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留守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大部分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缺乏安全感、偏狭、排斥、攻击等令人担忧的状况。当地部门、幼儿园教师和留守幼儿家长应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对留守幼儿的管理,构建和谐交往平台,及时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钱雪 《考试周刊》2014,(99):187-187
游戏应有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时,大家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没有成人的压力,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分表现最真的自己,往往这个时候最能看出幼儿的交往状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与同伴的交往多于与成人的交往,如能正确对待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将帮助幼儿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杜盈盈 《考试周刊》2012,(14):191-192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心理品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学会交往,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文对幼儿与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利用家园合作教育的方法,一起寻找策略,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