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人本主义的哲学是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它反对人的各种形式的异化,使人成为人本身。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则强调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学习者成为一个人格完善、能够充分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学习者的"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中心和最终归宿。在中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中,对于"人本"的理解并不相同,中华文化中是社会本位的人本观,而西方文明则是个体本位的人本观。后者更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中人权、民主、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经济、环境的科学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和谐进步。因此以人本的视角对我国的教育问题进行宏观思考具有深层次的现实意义、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喜兰 《孩子天地》2016,(6):215-216
人本主义化教育理念应用到俄语教育实践对其具有本体论意义,它体现了教育的逻辑起点,又体现了教育的最高目标。它要求俄语教育实践应依据人本主义的特征,遵循人本主义发展的原则,视学生为人本主义主体,弘扬他们交往互动性、人本主义体验性、知识生成性,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人格统一起来,成全"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长。然而,现实中却频频出现“反教育”现象。论文在对学校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进行表征的基础上,从学校组织管理的控制逻辑、教师对模式化教学的崇拜、应试化办学理念的桎梏和偏重结果导向的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反教育”现象的成因,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视角提出了消解“反教育”现象的初步对策,即弘扬人本教育、坚持人本管理和落实人本发展。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代西方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一股势力强大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本认为人本主义教育恿想是以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为基础,并从教育目标、学科课程、教学、学生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以阐释,并对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适应社会变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呼唤以人为本、尊重人、实现个体成长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主张人本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该思潮从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认识论高度,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托研究教育,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自我实现。人本化教育思潮的源起及其发展与其对应社会、理论和教育背景息息相关,该思潮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旨在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误解,倡导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启示性的理论内涵。 一、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内涵 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以“完整的人”(Wb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后期流行于西方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对人性持乐观态度,强调人的自主性,自始至终把人的尊严和自由放在核心位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学校教育特别是对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把学生看作目的,看作具体的人和能动的人。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德育中要避免几种错误认识,发挥好德育工作和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融合教育——人本主义教育范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到人本主义教育 ,国内学术界人士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自我实现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然而 ,人本主义教育作为 60~ 70年代以来流行 ,至今在欧美各国仍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潮 ,在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之后有许多人在进行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融合教育 (Confluenteducation)就是这众多探索中的一种。近30年来 ,它通过申请资助、确立教学大纲、培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以及在中小学和大学进行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等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 ,这种融…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纳入教育管理是实施创新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本管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对教育体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培养完整的人。罗杰斯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分析,探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新的思路、内容、方法以及渠道,以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职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文本、人格深化的管理理念已深入管理者的心中。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必须重视人本主义原则。用以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刘梅 《教育家》2004,(1):10-12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的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马斯洛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毕琳 《快乐阅读》2011,(8):62-63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他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教育者。他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本论文从人本主义的含义谈起,论述了人本主义教育的含义,回顾了人本主义教育产生和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观点和理论基础,最后,还指出了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对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谈论的主要论题,也是现代教育“问题中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发展所应解决的依然是科学与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超 《华章》2011,(29)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的个性化发展.本文仔细分析现代人体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研究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7.
吴怡洁  周璇 《文教资料》2021,(4):165-166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视人作为完整个体的价值,强调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将学生的情感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本文探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提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策略,促进中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助力中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8.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本内涵包括着人的自身价值、人性的回归与提升、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等内容。教育直面人的存在,是围绕人生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专门社会活动。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价值依据和追求。我们有必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本思想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现状进行现实批判和理性反思,从古今中外教育历史的回顾中找寻人本主义教育的文化脉络,从对人本教育内容的分析中确认其现代意义,呼唤并重建一种旨在使人类更美好生存与发展的现代教育—人本主义教育。(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现实…  相似文献   

19.
杨凤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5):78-80,120
以人为本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他对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的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和主张体现了他的人本教育理念。杜威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潜能,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自我实现,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非指导性教学。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