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来说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带小括号算式的解法。其中例2很有代表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结构,将算式转述成语言,在语式互译中,了解小括号的"优先"地位和作用,进而理解"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三、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例 1、例 2引导学生回忆并计算 ,将例题补充完整 ,例 3是应用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时启发学生说出算法 ,想一想简便方法 ,放手让学生试算。通过做一做和练习 ,提高计算能力。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关键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 ,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 ,再进行计算。例 4是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例 5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例 6是分数和小数相乘时 ,可先化简再计算。教材最后说明根据题目的特点 ,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纠正重应用题教学轻四则式题教学的倾向,提倡对四则式题的教学也应和应用题一样要有认真审题的过程,通过审题弄清每道例题的内容和实质,掌握其内在联系,明确例题与例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举六年制第十一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节作一个简单的剖析: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节,开头这样与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4.
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运算法则、性质、定律,以及分、小数互化的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我首先安排学生自学、试算课本第九册42页例4。并提出自学课题:①不懂的地方是什么?②会不会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通过看书自学、试算,学生一般都能弄清此题的运算法则、顺序,分、小数互化等问题。但是我发现学生虽然看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建议 1.关于处理教材的建议。“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个部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数字已到6位,并且带有中括号和小括号,教材在叙述这部分内容时,共安排有3道例题。教学时,可按教材顺序进行。“应用题”包括相向而行的问题与一般的三步计算复合应用题。教材安排了4道例题。教学时,教师可先教例4,后教例1和例2。因为例4的解题原理与例1、例2的解题原理一样,题中的“工效和”较“速度和”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是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复习题,再现学生已掌握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引导他们分析课例1的运算顺序.例2是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1页例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重点: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一、复习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认识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要点。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具有以下特点:1.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直接推广到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去,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顺利掌握含有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2.充分运用概括、总结的方法,系统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  相似文献   

9.
(一)怎样组织四则混合运算的课堂练习? 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三单元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教师在组织课堂练习时,就应要求学生在计算的准确和迅速上下功夫。针对学生运算各种错误仔细分析,对症下药,组织反馈练习。严格要求学生按“一看”(看清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记住其计算方法。2.记住繁分数的意义。3.知道工程问题的结构,解答时把工作量看作“1”。(二)理解1.举例说明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否使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认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3.记住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记住在计算过程中,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 5.记住解答两步计算以上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6.认识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7.认识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理解 1.懂得运算顺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复习要点是: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根据有关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调整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计算;2.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3.解答典型应用题——相遇问题;4.解答稍复杂的倍数应用题。一、掌握运算顺序,训练运算技巧通过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另方面要求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并通过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1.对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可用“画线法”标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以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顺序。如: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这两节内容都是对前四年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步骤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提高,为下一步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编排上有如下主要特点: 1.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有关概念进行了明确的概括总结。通用教材只在开头说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相似文献   

14.
数学第九册     
三、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阶段最复杂的计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本训练每步计算必须掌握正确、合理的方法。2.计算混合式题必须审题分析,包括决定运算顺序,考虑能否运用运算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注意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规律,全面分析,选择合理的运算  相似文献   

15.
一运算顺序的教学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导语,讲清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内容,并自学完例1和例2以后,教师应提出:例1中的除法转换成乘法后,为什么"+"号前后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运算?教师还可出示下面的式题,让学生编号画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脱式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山东教育》2012,(Z1):71-72
建模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模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1—例5简要分析:四则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而在一道试题中含有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运算的称作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严格地讲本单元课题应为四则混合运算。对于混合运算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  相似文献   

17.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例1和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背景: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得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法则。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全册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和提高。通过例1、例2的教学,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加以概括和整理,明确提出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加以概括:“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这样总结概括,比原来提高了要求,而且为以后学习第三级运算(乘方、开方)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一、混合运算小学第五册(六年制)第二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先乘除后加减和脱括号运算的开始.它是在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教学34页的例1、例2前,先让学生复习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如:(1)165-15+2,(2)130+21-3,(3)6÷2×3,(4)6×2÷3.让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再口算出得数.随后教师出示尝试题:①165—15×2,②130+21÷3.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和例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看例题中的箭头和旁注.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使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3和例4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计算;11×4+2和100-95÷5,然后给它加括号,  相似文献   

20.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分数四则运算过渡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繁分数);从分数基本应用题过渡到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根括由浅入深的原则,教材分为三个部分,设置了13题例题,帮助学生实现这两个过渡。第一部分是四则混合运算,包括5道例题,分为两个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