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新琦  逯艳 《文教资料》2020,(6):83-84,24
类似系列化人物塑造、不同角色、人物故事剧情联动,使"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形成了庞大、完整的体系.国内的类似系列化作品,相对水准较低.近几年如《唐人街探案》《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出现,才稍有改观.本文对"漫威"超级英雄的塑造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系列化超级英雄式人物建立的要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优势文化资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多元、系统的中国式超级英雄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物是故事的生命力,虽说这两年中国电影票房飞速增长,但让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人物不多。刚刚上映的电影《老炮儿》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成熟的银幕人物形象获得票房口碑双赢,尤其影片中冯小刚对"六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为本片锦上添花。电影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笺形象塑造、人物情境塑造、人物动作塑造四方面深度刻画了艺术人物,创造了"六爷"这一形象塑造中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3.
《画皮》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典型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银屏,成为人们心中的恐怖经典。陈嘉上执导的最新版《画皮》开创了画皮故事“爱情篇”的先河,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比新版《画皮》和原著的主要人物形象,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以及该影片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毕生关注黑人问题,虽未能完全解构其本质,却在对各色黑人人物的塑造探索中力求突破与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述评大都集中在黑人角色的考据总结上,而对黑"白人"人物的批评研究却发掘甚少。论文以其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早期小说《圣殿》为突破口,以陌生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故事中心人物凸眼的双重身份及其文化、心理成因的解析,重点探讨福氏"黑人观"的延异性再现。  相似文献   

5.
小说《银冠》与《药》都运用简短的故事和犀利的手笔反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但两部小说不仅在对主导意象和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有着极大的相似,而且不谋而合地表达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就是用影像和声音讲述故事,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视像和声音两个信息磁道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旨和美学趣味,是每一个导演追求的目标。第五代的领军人物陈凯歌在文化寻根中充分挖掘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它们巧妙、妥贴地嵌入到视像中,成为渲染人物情绪、塑造人物性格、隐喻人物心理、推进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于其典范的代表作《黄土地》和《霸王别姬》中。  相似文献   

7.
《名利场》与《围城》是英中文学名著中相隔百年的讽喻小说。两者的故事层面、文化层面相似,在小说技巧方面也如出一辙。区别在于人物塑造的手法与妙喻珠联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约瑟的故事是《圣经·创世纪》里最完整、最精彩、最富戏剧性的故事之一.它短小精悍、语言质朴、形象鲜明,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称赞.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该故事进行解读,分析主人公约瑟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之旅,阐释《圣经》如何成功地描绘人物的成长、成熟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相似文献   

9.
酷哥潘诺     
《酷哥潘诺》选自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上海九久读书人联合引进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丛书。这个故事发表时,不但深受孩子们喜爱,也广受成人们的欢迎。改写后的中文译本情节简洁明朗,语言生动活泼,整体风格也更"接地气"。而且我们不只是能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可以从中习得语言,学习如何塑造人物、描写场景、叙述情节哦。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小说《阿黑小史》中的故事时间顺序引来诸多讨论,小说各章发表时间的混乱和版本的差异,以及故事本身的逻辑结构都存在着许多争议。但若是跳出时间顺序的研究窠臼,转向对《阿黑小史》空间文化意蕴的探索,便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沈从文一向擅长通过塑造空间结构来为小说书写提供便利,在《阿黑小史》中,他通过建构公共空间(油坊)、私密空间(阿黑闺房)以及自然空间(山坡和山洞),来为人物塑造、故事开展和主题展现提供依托。通过分析《阿黑小史》内在的空间文化意蕴,探究作家更深层次的用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首部改编自晋商题材小说的电影作品《白银帝国》的分析,在情节选择和人物塑造方面,就影像如何对晋商的故事价值进行挖掘和表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和朱鼎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剧作家,却同样对"玉镜台"故事进行改编,关汉卿创作了杂剧《温太真玉镜台》,朱鼎写出了传奇《玉镜台记》。前者是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婚姻爱情剧,而后者却是一部气势恢宏的英雄历史剧。文章从作品主题提炼,情节构架,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各自的创作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广西作家凡一平的长篇小说《变性人手记》通过塑造童汉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在身份焦虑与认同之间的矛盾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物,其身份在性别和文化上都呈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西江月》二词,以全知视角,塑造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以小见大,从中分析其沉淀于中国历史文化当中的潜藏的叙事模式;《红楼梦》中的五首柳絮词,代入了"隐性作者"身份,词之风格、文采与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之性情才华相切合。词的叙述视角多变,叙述语言风格各呈异彩,充分展露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曾万泉 《考试周刊》2015,(26):19-20
波斯史诗《列王记》讲述了罗斯坦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对波斯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中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发展与波斯传统英雄人物罗斯坦、索拉博有明显互文关系。小说通过爸爸、哈桑和阿米尔身上具有及缺失的英雄特征,重现并改写了《列王记》中的波斯英雄人物,在文化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玥  漆凌云 《海外英语》2020,(7):124-125
费尔德是首位采用田野作业方式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翻译的女传教士.她译介的故事文本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流传广泛.故事的编写不是简单地叙述故事情节,而是用一个独特的原创文本《丢失的箭》将四十余则民间故事串联起来.她在故事的译介上注意保留文化的本土特征,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保留了中国的文化内核,也流露出西方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她独立创作的文本展现出来的中国形象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特征,人物和社会背景的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对英美文化影响深远,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了永恒的母题。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创作素材;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使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和结构与《圣经》故事大体对应,让《圣经》故事发挥隐含的参照作用。探讨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及其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识,更好地学习、欣赏乃至研究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新编"是指主体在长期的思维与写作中建立了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动力定型的表现。恰逢科幻小说服务于大众的时代,科幻小说经常被冠以整体故事趋于二维,缺乏现实感,也经常故事科普文被所遮蔽。令人欣喜的是,刘慈欣的《三体》正反映出科幻小说的新趋向,其创意可归结为三点:一是人物形象上,呈现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相映成辉;二是整体视野上,《三体》塑造宏大的世界观感;三是故事表达上,《三体》传达了一种观点,即民主或权威的选择题没有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和历史小说的顶峰,其开创性的成功艺术经验是相当丰富的。本文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上,紧扣《三国》历史小说的特点,以其人物塑造为中心,从人物塑造与主体情感的传达、人物塑造与情节设计这两个角度入手,以见《三国》五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