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M-100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的测定,同时测定血睾酮浓度。结果:乒乓球运动员的跟骨骨密度与普通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密度都与血睾酮呈正相关。结论: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有促进作用,血睾酮与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身体形态、体力活动和超声骨指标来预测超重和肥胖者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方法选取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138名(年龄50.9±9.6岁;BMI29.1±2.6 kg/m^2),随机测量其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胸围和腰围等)、体力活动(握力、纵跳和肺活量等)和超声骨指标(超声声速和传播指数)。骨密度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进行测量。使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构建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构建的模型都能够有效地预测受试者的骨密度。其中,下肢骨密度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最高。Bland-Altman定量测量结果一致性分析表明,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35,r=0.60,r=0.31;P<0.001)。结论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年龄、肥胖程度和体力活动水平男性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超声骨密度法检测职业女性的骨密度,并分析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30~50岁职业女性。运用问卷调查法、超声骨密度测量法、体成分测量法进行数据采集,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骨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30~34岁职业女性被评价为骨质疏松的人群占6.8%,高于其后的3个年龄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身高、体重、肌肉重量、运动强度、高钙食品的摄入频率、运动量与骨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腰臀比与骨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肌肉重量因子、受教育程度因子、体育锻炼因子、腹部肥胖因子和高钙食品摄入因子为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结论:骨质疏松有年轻化倾向。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的肌肉力量训练及高钙饮食等对骨密度的提升或保持有积极效应,而肥胖对骨密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子手球运动员骨密度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测试方法,对国家女子手球队运动员(运动组)和非运动专业女生(对照组)的骨密度及某些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组具有较高桡、尺骨骨矿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运动组与对照组BMC等值,和身高、体重及体重派生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果提示,身高、体重等可影响骨密度值的大小,运动能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对骨密度值的影响,采用放免法、定量超生法,对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值、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睾酮、雌二醇等进行了研究。结论:运动组跟骨骨密度值与运动员机能状况有关,跟骨骨密度值受血清生长激素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提示,血清生长激素和跟骨骨密度值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运动员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运动和补钙对成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运动和补钙对年龄在20~59岁的成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浦东新区2400名成年女性,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生活方式,根据生活方式(运动、补钙)的不同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组别的受试者进行超声骨密度衰减值测试。结果显示:20~29、30~39、50~59岁组的Ⅲ组、Ⅳ组骨密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30~39、40~49、50~59岁组Ⅱ组比Ⅰ组的骨密度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39岁组的Ⅲ组、Ⅳ组骨密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1);20~29岁组的Ⅰ组骨密度比Ⅱ组高0.5dB/MHz,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与其是否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关系密切,而服用钙制剂和喝牛奶等补钙方法不是决定骨密度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60-69岁老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结合测试数据与问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老年人骨密度现状,探讨骨密度以及其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且女性更为明显,骨关节病是造成老年人骨密度下降的重要原因,适当加强运动、改善身体健康问题等因素对骨密度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身体组成的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体组成,即根据人体肌肉、骨骼、脂肪的组成和身体结构,可以得出关于体质的诊断方法。①皮下脂肪厚的诊断和评价在脂肪组织的测定中,虽然有根据身体密度和身体水分测定诱导计算法、放射线法、超声波法、人体钾法等,但比较简单而广为利用的是触诊式皮厚计、科斯·布劳兹克式皮厚计和荣研式皮厚计(营养研究所式皮厚计)测量方法。测量点有上臂、胸部、背部、腹部、臀部、大腿部、小腿部等很多,但上臂背而(肱三头肌上)和肩胛骨下两个部位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应用比较广泛。不管怎样,测量时技术要稍微熟练些。特别是腹部,过度肥胖者脐部测量较困难。皮下脂肪测量部位何处为好,国立营养研究  相似文献   

9.
7岁前儿童超声骨龄测试结果中超声速(SOS)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测试骨龄的高科技方法——超声骨龄测试法,测试结果中的SOS值是代表超声波在桡、尺骨远端骺软骨中的传播速度。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桡骨远端骨骺已发育而尺骨茎突发育尚未出现,本研究试图找出该年龄段儿童SOS值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以色列阳光公司SunlightBonAgeTM超声波骨龄测试仪对679名5~7岁健康儿童进行检测,并与其它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发现,超声骨龄结果中的SOS值与其它生长发育指标显著相关,存在着年龄、性别及发育程度的差异性。超声骨龄测试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推广阶段,深入研究测试结果中的SOS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建立起我国的超声骨龄发育标准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厦门市20~59岁成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了解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使用Sonost-2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超声参数。结果显示:厦门市成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22.8%,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水平较低,在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并且男性的骨质疏松率并不比女性低。厦门市男性成年人骨峰值出现在20~39岁,女性骨峰值出现在40~49岁,两者都存在峰值骨量偏低的情况,并且男性成年人还出现骨量过早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处于青春末期的大学生骨密度与体成分、肌力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定量超声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99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07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导致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提高,但骨密度的增加无性别差异;运动可以提高体成分中去脂体重的含量,降低体脂百分比;体育专业学生跟骨骨密度与去脂体重呈正相关,且体育专业女生体重与骨密度也呈正相关;男生的肌力与跟骨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系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改善体成分的构成.女大学生体重是影响跟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在青年期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去脂体重、减少体脂量、增加骨密度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尾部悬吊模拟后肢失重模型,研究在尾部悬吊期间进行跳跃训练对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为宇航员骨质流失的防治提供方法参考.方法:7周龄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CON),模拟失重组(SUS)和模拟失重+跳跃训练组(JUM).通过后肢悬吊的方法制备大鼠后肢模拟失重模型,悬吊和跳跃周期均为3周,3周的干预结束后,测试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血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SUS组大鼠骨吸收指标血钙(Ca2+)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水平显著降低(P<0.05),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与SUS组大鼠相比,JUM组大鼠骨吸收指标血钙(Ca2+)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水平显著增加,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尾部悬吊模拟后肢失重可导致大鼠骨吸收作用增强,骨形成作用降低,骨密度下降.而在模拟失重期间进行跳跃训练可有效抑制大鼠骨吸收和增强其骨形成,从而有效抑制尾部悬吊大鼠骨密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参加香功锻炼的试验、测试,并采用SPA─4型骨矿分析仪以单光子吸收法测试获得骨密度有关重要指标数据,通过定量研究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就气功锻炼对影响老年人骨密度的诸因素从中医、西医、运动生物学科、体育理论等学科角度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体骨密度是反映骨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体育运动对骨密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人体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骨代谢的状况,评价体育锻炼效果,进而指导大众健身。同时,骨密度也是评价运动员训练状况和身体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运动训练中掌握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对于评价训练效果、防治运动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双能X线吸收技术(DEXA)是测量骨密度的主要工具。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实验对象:随机抽取S学院一年级学生共107人,其中,包括音乐系(37人)、中文系(41人)、体育系(29人)等3个系(被调查学生均为身体健康、无代谢性疾病并自愿接受测试者)。测试方法:采用韩国SONOST-3000型超声骨密度测试仪测定实验同学右侧跟骨骨质指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实验中严格按照骨密度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尽量减少测量误差。结果1.按照运动时间分组后各组间骨质指数的比较(1)轻微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基本不锻炼组差异呈显著性,男性P<0.01、女性P<0.05。(2)经常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轻微运动组,差异呈显著性,男性P<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配对设计研究方法,对30例女性中老年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进行单光子骨密度测定,发现CSM组与青年对照组比较,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C/BW)均显著降低,与同龄对照组比较,BMC/BW显著降低。结果提示女性CSM的发病与机体骨代谢失衡有关,对CSM的治疗和预防要考虑纠正骨代谢失衡及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骨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等方法,对福州市青少年的骨密度及其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青少年的骨密度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同年龄组中女生的高于男生,城市高于乡村;城乡青少年的对补钙的认识不足、补钙量不足;补钙、少喝碳酸饮料、均衡膳食及已发育者的骨密度较高;运动次数和时间对骨密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骨密度,就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保障每天一盒以上牛奶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钙剂补充,并做到均衡膳食。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发、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州市13~18岁青少年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发现福州市青少年整体骨密度水平一般,骨密度处于正常水平的男女比例分别为70.1%和73.4%;骨密度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基本所有的年龄组同性别比较中,城市组的骨密度均高于乡村组。建议应加强管理与投入,从改善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角度提高青少年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骨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等方法,对福州市青少年的骨密度及其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青少年的骨密度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同年龄组中女生的高于男生,城市高于乡村;城乡青少年的对补钙的认识不足、补钙量不足;补钙、少喝碳酸饮料、均衡膳食及已发育者的骨密度较高;运动次数和时间对骨密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骨密度,就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保障每天一盒以上牛奶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钙剂补充,并做到均衡膳食。  相似文献   

20.
体育活动的核心是肌肉活动,而指挥和调节肌肉活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人在运动中一旦出现疲劳后,在神经系统也会有某些反应,甚至出现症状和体征等。据文献报道,对运动性疲劳及其程度和恢复情况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测定,如心理学的,神经系统的(包括脑电以及肌电),力量素质、血压、脉搏、体重、生物化学(血、尿、唾液)等。但是这些指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新的方法一直在探索中。本文试验试图用闪烁值的测定,在体操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期间观察中枢神经的稳定性、大脑的兴奋水平及疲劳与运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