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兰 《大理文化》2021,(5):82-84
琢木郎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是一座隐藏于大山深处的千年彝族古村,有着动人心魄的秀美风光,据说这里至今都保留着南诏王国的风俗和传统的彝族风情.琢木郎,一听到这个名字,眼前立即浮现出健康俊美的年轻儿郎,而且是有着绝技在手的人,琢木就是他们的绝佳手艺.村子里松木盖成的房子上面的雕龙刻凤就出自他们的手,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犹如...  相似文献   

2.
忆苏 《大理文化》2014,(3):88-89
正琢木郎,听起来极像一个靠琢木为生,有一手纯熟雕花琢木技艺的汉子的代称。这名字,带来一股原始的,远古的,苍茫的气象,让人想到遮天蔽日的林木,彪悍强壮的汉子此起彼伏的歌谣,热火朝天的劳作,伐木,制作,雕刻……由名字而来的想象,总是如此旷远而神秘。其实,琢木郎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的代称,她是巍山一个彝族小山村的名字。名字的由来如今已无从考证,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时间,由一个偶尔走进小村的汉人音译而来,也许就是一个本村彝人外出与汉人交流时用自己本民族语言特有的音调说出的一个美丽的音节而已。  相似文献   

3.
大雪时节,草木凋零,众鸟高飞.隆冬里,我到闭家大村闭学军家做客,陪同下关的朋友到村里体验多姿多彩的彝族风情. 墙头的三角梅开得正盛,屋后的柿子却已经挂满了霜.闭家大村的清晨,是在袅娜的炊烟中醒来的.顺着一股炊烟的指向,我们走进了闭学军家.堂屋上,堆满了丰收黄灿灿的玉米,黑黑的屋檐下,挂着刚腌制好的腊肉和香肠.虽然遍地庄...  相似文献   

4.
杨宏毅 《大理文化》2011,(3):69-70,116
朱苦拉,金沙江支流渔泡江畔、大山深谷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彝族小村庄,一个中国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在2008年夏天,因咖啡,而成为了国内外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因一百多年前,一株咖啡老树繁衍而独木成林;这里,发现了被认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成为中国最早的咖啡来源地之一。从平川镇出发,汽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朱苦拉村委会所在地罗西村。走进村委会,等候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张纲 《大理文化》2015,(4):89-96
忆往昔,经历如刻刀,岁月稠,时光像流水.回想起十几年前,我作为映德州长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亲眼见证了老州长在大理学院筹备创建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值此大理学院申报更名为大理大学之际,每当回想起那一幕幕老州长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我的心中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繁衍生息,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每个历史进程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遗迹.  相似文献   

6.
美的使者     
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饭琢武教先生以其拍摄的中国十几个省市的自然人文景观,结集出版了《摄影的力量》。先生走过的省市我都走过,先生拍摄的景观我都熟悉。然而,捧读先饭琢武教先生的摄影作品,我仍然被摄影蕴涵的巨大力量强烈地震撼了。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多如牛毛,有的美让你叹为观止;有的美使你流连忘返;有的美叫你赏心悦目……而巍山彝族妇女却把所有的美都穿在身上。走进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家山寨,那灿若云霞的彝族妇女服饰,以它鲜明的特色构成  相似文献   

8.
彝乡美     
在巍巍无量山中,滔滔澜沧江之畔,有一个古老神奇的地方--南涧;有一个古朴勤劳的民族--彝族.这里历史悠久,民风醇厚,山灵水秀,素有"服饰大全"、"跳菜之乡"、绿色宝库、绿色食品的家园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杨卓如 《大理文化》2014,(1):97-109
正云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白族、阿昌族、傈僳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汉族等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这里就是嶲、昆明、僰、比苏、哀牢人等众多古代族群活动的地方,唐代以降,摆夷人(今傣族)、阿昌族、蒲蛮人(今布朗族)、僰人(白族先民)、傈僳族、彝族罗武人等逐渐成为了云龙境内的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有一座神奇的四角山.这里,居住着彝、苗、傈僳、土家等七种少数民族.他们亲如弟兄,和睦相处,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归属鹤庆县境的大坪山乡的彝族喊山、傈僳族"哭烟"和"请柬",便是他们的祖先创造的一项民俗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1.
镜庐有约     
铁栗 《大理文化》2005,(3):15-16
我所说的镜庐,是大理喜洲的镜庐.那座宅院古意森森,粉墙黛瓦彰显着远古的情调,门楼窗棂沾满了旧时的月色.像这样的绝妙之地委实不多了,剩下的一点已不够太多人的消受,所以镜庐就成了一种珍贵.走进镜庐的人都冲着那份田园野趣,可到了这里却错乱了时空顺序,总觉得思绪曲折.  相似文献   

12.
一根嘀格儿的树嘞 打一个嘀格儿的床嘞 一个嘀格儿的姐姐儿哟 配一个嘀格儿的郎 2004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3频道,在走进艺苑风景线栏目<走近张家界>的节目中,著名主持人吴微微邀请白族青年歌唱家黄道英,用一首<嘀格儿调>把节目推向了高潮.张家界的风景、风情、风俗再一次让世人惊叹.  相似文献   

13.
沧桑古驿路     
走出漾濞城喧闹的市区,一直往南,到了城边,然后折向西走,我带你到一条静谧的老街走一走. 一走进老街你就会觉得仿佛逆着时光隧道走入了另一个时代,有隔世之感.这里没有人声喧嚣,没有车声轰鸣,没有店铺林立,没有五彩广告牌.岁月在这里凝固了.古老的青石板路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青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铭刻下一段了无踪影的往昔.这就是漾濞的老城区,新县城向东北方扩展出去.这是一个被遗弃的角落,正因为被遗弃,它得以完整地保留了旧貌.  相似文献   

14.
走进漾濞,就走进了一个群山捧翠的人间福地.这是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绿意盎然、绿潮涌动、绿波轻扬,满眼的绿闪烁着勃勃的生机.尽管这里有"博南古道"的遗踪,有"铁锁云龙"的悠远,有石门关的雄险奇峻,有蜿蜒游走的漾濞江,甚至还有"唐标铁柱"的沧桑可以追溯.……  相似文献   

15.
<走进视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大理白族作家张乃光的散文新著.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它叫我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张乃光一定是想让更多的生活素材走进他的创作视野,在比较、体验、感悟中,创作出有真实内容的散文作品.待我一篇篇读下去,便印证了我的这种猜想.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关于彝族的族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彝族渊源出自羌人"(方国瑜:《彝族史稿》,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5页) ,其先民是古代居住在西南地区属于氐羌系统的部落."元代,金沙江南北两岸彝族各部落经济文化发展和彼此之间联系大大加强,随之,出现了一个在彝族中普遍使用的共同族称——罗罗...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6,(3)
正乌蒙山北起云南、贵州两省边界,余脉直伸川南。这里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白、仡佬等民族,乌蒙山区也可以称得上鲜活的民族文化生态走廊。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发源地,水西王国的故事曲折动人;这里也曾经是人悬棺的故乡,千年的风霜雕刻着悬崖峭壁上的那些棺木,而他  相似文献   

18.
春天的发现     
春天,在我做着好梦的那个夜晚,静悄悄地从南方丝绸古道的石板路上向我们来了.在蹑手蹑脚,静悄悄地到来的春天里,天气突然就变得暖和起来,天空蓝了,田野清新明朗了.我像一只快乐的小松鼠,也悄悄地走进了春天,走进了春天的田野.我有许多的发现,是春天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时间回到2018年8月19日,我们再次走进大栗树村,循着一位老人的足迹,了解他的故事.一个个苦难岁月里坚定执着的奋斗故事,加深了我对尹老的认识.尹何春,这个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尹老"的人真不简单,以前我看了很多关于他的情况介绍,都没有如此深刻感动我,可是当我走进大栗树村,走进他的家(悟牡丹),顿感再多的材料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它们描述不出尹老一生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走西山     
今年春天,当马樱花烧红了满山满箐的时候,我和搞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老吴来到了洱源西山。西山虽然是个大山区,七沟八箐,没有一块平地,但在一百多个村寨的近万人中,九千多是白族和佬武人(彝族),还有少数的苗族、傈傈族,素有"歌乡"之称,是民间艺术的一块宝地。这里优美绮丽的风光、珍奇罕见的物产、淳朴感人的习俗、独具异彩的民间艺术,真使我们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