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与老纲要相比,新纲要预示着新的变革。首先,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更为拓宽;其次,教育形式和方法要求与幼儿的生活更为贴近;第三,教育指导方式要求更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新旧纲要的比较显示,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更为重视儿童艺术情感体验的突显程度,体现了更为明显的个性化和过程取向,更为彰显儿童的主动性,综合化与生活化的要求更高,政治化与德育化倾向则有所减弱。在此变革过程中,社会变迁,教育思潮的变革,儿童观、艺术观、教育观的转变,儿童艺术教育观念的改变等都是影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英语辅导》2011,(2):F0004-F0004
教师专业化发展日渐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教师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这不仅赋予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更为深刻的内涵,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组全体成员本着对国家、对历史、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中央及教育部有关教育工作及课程改革的文件及指示精神,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公布之后,指导思想更为明确,修订思路更为清晰,修订内容更加贴近《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新《纲要》中要求“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而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很少把各领域活动联系起来。本文旨在研究美术与游戏、语言、音乐、认知、环保等领域的整合渗透,挖掘各领域教育元素,寻找整合点,使单一的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支撑的知识链,多渠道的开通了幼儿美术创作的空间,使艺术学习变得更为自然,更为容易,活泼多样。  相似文献   

6.
前沿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公共安全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校长考核指标本刊综合消息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纲要》首次对我国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与保障机制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和要求,并将公共安全教育列为各地中小学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活动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学会善意地评价”。根据《纲要》的要求,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本课围绕在评价他人时如何“实话”巧说,展开方法辅导。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县(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要求的进一步落实,搭建各区域教育局长深度对话的渠道与平台,分享与交流全国各区域教育改革经验与模式,2011年11月9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摘要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纲要》要求,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纲要》指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     
国家教委发出通知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德育重要内容 国家教委最近发出《关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等文件,尽快形成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师初等教育专业的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两方面,论述了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1)数学教育突出学术性、强调师范性;(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编排重视应用性;(3)数学教育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4)重视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基础理论课的数学课教学,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要消除过去数学课内容陈旧、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单纯顾及专业课需要的不良影响,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这既有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满足专业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电大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教材及辅导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教学要求标准过高,偏重数学理论,经济应用不足;学员数学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自主性学习意识不强,工学矛盾突出;以及由于上网条件受限,学习环境差、学习支持服务不够完善,课程远程交互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时,普遍反映难学、怕学,合格率偏低。笔者认为,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导学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复合型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把握数学课程特点,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了解学生底细,坚持因材施教,补习必备的初等数学基础;以及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师学生数学观的意义及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学生的数学观是数学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是高师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高师学生主动和高效学习的需要,是提高他们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高师数学教育应确立多元的教学目标;调整课程、修订教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和强化数学观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数学素养;探索有利于数学观教育的评价标准,以促进高师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日益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数学教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也就成为数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的关键课题。面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职业内涵的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结构变化等新形势,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教育类课程结构与内容时应突出考虑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与应试教育相比 ,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数学这一学科特点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重视知识原理的教学 ,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意识与扎实基础知识的关系 ;提倡发现教育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学教育研究的规范性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数学教育研究是由一般教育理论演绎数学教育规律和由数学教育自身特殊问题提取数学教育规律的双向建构;提出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不但要遵循“教与学对应”原则,还应该遵循“教与数学对应”的原则,数学教育研究的文风要防止新八股,创新要注意“新”未必就好,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应提倡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8.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新一轮教学改革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在6个方面予以重视:一是注重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注重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三是注笪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探索精神;五是注笪相关数学史的引入;六是注重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李晔清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47-48,54
高职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较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应用数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必备基础知识,教学中要以“必需、够用、有用、实用”为准则,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教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新提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长期的数学教学尝试,以四个方面提出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