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人才盛世局面。济济人才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就了武帝的一朝治世。从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的现象出发,考察汉武帝的用人方略,可探究当时人才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曾为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过重大作用。虽然儒家的民本思想有局限性,但是今天,我们重新挖掘儒家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曾为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过重大作用。虽然儒家的民本思想有局限性,但是今天,我们重新挖掘儒家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拥有言论自由的朝代。后人称之为“盛世”,实在是名副其实。所谓盛世。不单是社会安稳。物质丰富,百姓衣食无缺。而且更主要的是百姓言论自由。可以说,它是一个盛世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唐朝虽然也有不少文字和语言上的忌讳,但忌讳的范围以私人之间为主,一般的,可以放言无忌。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社会学说与古代商业文化的畸变郭洪纪在儒家伦理透过社会机制而影响行为表现的复杂过程中,对于一般民众如何具有与儒家政治哲学合致的观念方面,确有一套完整的架构。事实上,儒家的社会观念与一般民众的行为准则之间,存在着一层共通的文化理念,那就是由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儒家的天人观与政治哲学李晓勇政治哲学,就其本意来说,是用哲学的观点体认社会生活,用哲学的方法对于政治思想、政治秩序以及人类社会的政治原则进行设计。在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提出了一整套的伦理政治学说,其思想学说的每一部分,与天人观之间都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西汉文景盛世、唐贞观一开元盛世、明永宣盛世和清康乾盛世四大盛世。它们的出现具有“从大乱到大治”、“大力发展经济”、“注重安民、富民”、“发展文化、重视人才”、“重反贪倡廉”、“开明君主的个人作用”等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重建国际新秩序和全球伦理是当今人类社会遇到的两个重大问题,两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重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传统儒家王道政治哲学可资多方面思想资源。在儒家王道政治哲学里,“王道”与“儒道”即是合而为一的。具体言之,儒家王道政治哲学的“仁义”“爱人”“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以及“无偏无党”“无反无侧”的原则和主张,为化解西方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权与国权关系上的尖锐对立和分歧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想资源和启示。儒家王道政治哲学的“制民之产”“与民同乐”“仁民爱物”“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克服因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产生的弊端,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儒家王道政治哲学的“以夏变夷”的中国中心论观念,则从反面为建立一个更加互相包容、互相借鉴的国际文化新秩序提供了需要引以为戒的教训。在重建国际新秩序和全球伦理过程中,中国传统儒家王道政治哲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亦完全可以为其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璘 《教书育人》2010,(5):108-109
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的概念是指一切与政治、经济、科技、艺术、风俗、宗教、建筑、历史、国家、民族等有关的精神和知识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价值观念、精神和知识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哲学为核心,以“诸子百家”思想为辅的一个传统哲学体系。它基本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政党的演进来看,一个政党的兴衰,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时俱进则兴,不与时俱进则衰。共产党人在人类社会中横空出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出现的。共产党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曲折,则是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所致。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准确判断形势、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之间具有深厚的友谊,主要体现在对友人落第的安慰、对友人遭贬的同情、友人之间的惜别之情甚至死别之情、对彼此人品和作品的赞赏等诸多方面。盛唐诗人之间这种深厚的友谊,对我们理解盛唐的时代精神、文人风貌乃至诗歌创作等,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古希腊柏拉图到德国黑格尔,社会政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时代变迁,但马克思之前的政治理论始终无法科学解决社会政治理论基本问题以及实现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实质超越,没有触及政治理论所指向的未来社会将实现的符合社会历史规律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政治哲学批判的基础上辩证地解决了社会政治理论基本问题,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科学内涵,提出和论证一个超政治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对全部政治思想发展史的超越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真正的哲学必须把握它的时代性并提出相应的课题.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动力来自历史条件本身,来自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问题,即时代要求.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回答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捻军所导致的战争不仅给当地人民与经济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创痛,也扰乱了清末豫东皖北社会秩序。县城城池、衙署的损毁,书院以及文教设施的凋敝,冲击了儒家道德伦理以及儒家政治理念,如此种种导致了清末咸同年间豫东皖北地方社会处于一种失序状态。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前二十年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理论工作要准确宣传“十六大”精神,科学阐释“全面小康”的内涵;要坚持“三个代表”和“三个面向”,以先进化占领思想化阵地;要坚持理论创新,振兴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7.
宋代士大夫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自任以天下的宋代士大夫努力于重建社会秩序,围绕救弊图治的政治理念,就社会控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并多付诸实践。范仲淹的吏治思想、“三苏”对礼治的推崇、王安石“大明法度”的社会思想以及朱熹“三纲五常”的社会控制思想等凸显了宋代士大夫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鲁迅对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评价为线索,梳理鲁迅在文学观念和艺术创作方面对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继承和批判。我们发现,鲁迅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以改造国民性为中心的文艺观念和借鉴外域文化方面,深受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鲁迅对改良主义文学的崇儒复古非常失望,给予了中肯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苟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各国变法相继完成。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过渡,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苟子在继承先儒思想体系的同时,又根据形势发展状况有所增益和革新,对各家各派学说也有所批判和扬弃,使之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和统治需要。表现在孝道观上,苟子与孔孟在孝道观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多有相异,是既继承又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于超 《学科教育》2013,(4):114-121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