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郦道元是世界著名的文化伟人之一,他的《水经注》一书,早已列入中国古代经典名著,是我国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许多学科研究的伟大著作。《水经注》于南北朝时期问世,至隋唐时期流传渐广,一千四百多年来,对郦道元及《水经注》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尤其是明清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郦学。  相似文献   

2.
郦道元的《水经注》在中国编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的编辑体例和编辑特色也与一般的经典名著风格迥异。在编辑体例上,《水经注》采用的是编创合一的编辑体例,将编辑、著述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另外,《水经注》的文字多达 32万字,比《水经》原著多了将近 30倍,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的编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郦道元在编辑和撰写《水经注》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不仅搜罗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辑录了 350多种古代金石碑刻,引用了 437种书籍,而且还对《水经》本身作了大量的考证、补充与注释工作。因此,广引博证、校考并重是郦道元编撰《水经注》的又一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所记水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经》三卷,旧题汉桑钦撰,据清儒考订,乃三国时人之作,作者不可考。北魏郦道元嫌《水经》的记述过于简略,“虽粗具津绪,又阙旁通”(郦道元《水经注》原序),乃为之作注,“因水以记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序》),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水经》,顾名思义,它乃是一部以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因此,搞清楚《水经》记写了多少条水,郦道元补写了多少条水,《水经注》又共记写了多少条水,当是每一个《水经注》的读者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人研究《水经注》,多事校勘而罕见训释。唯近人杨守敬纂疏,熊会贞参疏之《水经注疏》,集明清以来“郦学”大成,汇萃校勘、疏证于一书,为目前治《水经注》之最佳校释本。然而也不无某些遗漏.下面略补数则,以就教干同好。一卷四《河水四》“华山”条:“自下庙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至中祠。”“下庙”,杨、熊未注。健按:即今之西岳庙。“列柏”为晋太康八年宏农太守卫叔始、华阴令裴仲恂所植,现尚存活二株。“中祠”,杨、熊未注。健按:据清人蒋湘南《华岳图经》考证:“即唐封金天王册所谓神祠  相似文献   

5.
晋袁宏《正始名士传》三卷,上卷曰《正始名士传》,中卷曰《竹林名士传》,下卷曰《中朝名士传》。盖佚于元。是书尚无辑本,今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郦道元《水经注》、《北堂书钞》、《文选》李善注、《职官分纪》诸书,采得佚文三十节,事涉十七人,分卷仍原书之旧。并考佚文史实、文字之正误。  相似文献   

6.
敦煌索劢楼兰屯田时限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索劢楼兰屯田究系何时,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楼兰出土文书提供了探讨的新契机。《水经注》谓劢在楼兰“大田三年”,而C.16.1(楼61)残纸记有楼兰屯府汇报“嘉平四年三月司徒府癸丑书署军”至“(正元)二年正月戊寅”间事宜之文件,符合“大田三年”之时限。《水经注》所见当事人索劢、毛奕两人正史均未载,然劢祷词所引“古”人王尊、王霸、耿恭分属两汉,而楼兰文书中迄未发现确属东汉者,均可佐证索劢非属东汉。东汉中晚期积弱不振,也无可能遣出“行贰师将军”出屯楼兰。本文还探讨了索劢于楼兰屯田如日中天之际突然东返的重大事件背景,进而讨论了《三国志》与《晋书》失载索劢楼兰屯田史事之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经注》为我国北魏时期郦道元解《水经》的书。《水经》作者不详,经胡渭、戴震,赵一清、全祖望、杨守敬等人多方考索,确定为三国人所著,下不逮晋代。郦氏注《水经》,繁征博引,采录古籍达四百三十七种,《水经》的河流数目原为一百三十七条,而《水经注》则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大大扩充丰富了原书的内容,成为一部崭新的著作。不过这部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水经注》和《洛阳伽兰记》号称北朝的著作,代表北朝文风的特点。但此三书的思想倾向和文风特点并不全同。一经比较,可得而说。 一、《颜氏家训》  相似文献   

9.
美化蠹书虫     
上海诗人王辛笛有句诗云:“一条美丽的红金鱼/从《水经注》里游出来“。意象诡怪,真亏他想得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书,翻开听见水声,冥想看见河流,原不足奇。奇就奇在他看见的是一条红金鱼,摇鳍摆尾,  相似文献   

10.
《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中的一节。这段文字在《水经注》中没有注明出处,它的作者一般人都认为是郦道元,但经过今人的考证,系转引自南朝刘宋时盛弘之所著《荆州记》。  相似文献   

11.
鱼翔浅底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句,直状水清之景。郦道元《水经注·洧水》:“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又《水经注·夷水》:  相似文献   

12.
《水经注》将于禁屯军置之樊城,与《三国志》不合。结合庞德行止及曹仁记水碑,于禁七军屯地应是晋宋时平鲁城,《水经注》此段或有舛误。三国时期邓县移徙樊城东北,以方位、道里计算,平鲁城或为樊城西北之邓城。  相似文献   

13.
清人马国翰根据《经典释文》《齐民要术》《水经注》《太平御览》等书所注辑佚而成《尔雅犍为文学注》一书,现收存于《续修四库全书》1203册。此书中出现了直音注音与反切注音的例子,笔者以此来推断,早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即西汉中期,直音和反切就可能已经作为汉字注音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14.
白帝城历史悠久,《后汉书》第一次提及白帝城,《水经注》最早书写白帝城形胜.白帝城素有"诗城"的美称,陈子昂、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到白帝城游览,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唐人主要从白帝城的形胜和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咏叹抒情,并影响了唐以后白帝城诗歌的书写.因白帝城景观蕴含了巨大的文学价值,白帝城承载了唐人的人文情怀、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出版的侯仁之、金涛著《北京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关于曹魏时代谒者樊晨主持重修戾陵遏、增辟车箱渠用工的数额有误。书中,称这次工程“出动兵士二千,用工四万多个”(见《北京史话》第31页),实难令人信从。戾陵遏和车箱渠,是古代北京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其兴修始末,仅载曹魏“征北将军”刘靖的功德碑(下称“刘靖碑”),原碑早已湮灭,碑文赖郦道元《水经注》得以传世。故《水经注》是  相似文献   

16.
山水文学之祖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采用富有形象性、艺术性的笔触,描写祖国的自然景物、民俗风情、古迹名胜以及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刻画尽致,文词隽永,传神逼真,给人以很高的美学感受。它对我国山水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柳宗元、苏轼、徐霞客等人的山水文学作品都与《水经注》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故称为"山水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其中晋袁休明的《巴蜀志》和南朝宋任预的《益州记》,是《水经注》叙巴蜀地理时最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二书皆早巳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古籍之中.本文即对此二种巴蜀地记进行探究,考证其作者情况和亡佚时代,并论析其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了杨守敬针对《水经》作者、郭璞《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互受通称”说、郦道元《水经注》版本、郦道元《水经注》在历史地图编绘中的价值及《禹贡》中出现的“异地同名”现象等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九隆神话多学科价值皆备,是深蕴于哀牢民族心灵中的集体记忆。九隆神话在《哀牢传》、《华阳国志》、《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且散见于哀牢后裔活形态生活之中。今有《九隆神话研究》一书出版,以多学科的视角对九隆神话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和观点上皆有所获,弥补了九隆神话研究一直以来无专著,仅以单篇论述为主的完整性不足、宏观和微观视野结合欠缺的研究缺憾。现为著作推介和促进学术再探讨之目的,对《九隆神话研究》进行略加述评,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城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2019年6月第1版),收入《三峡》一文,作者郦道元,以上为其中一段。此文注明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在注释中,还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水经注》一书的内容和价值,并称:“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这一表述,较之旧版语文教材的注释,似可避免对这一文本署名的质疑,因为近四十多年来学界对《三峡》一文的作者问题已有相当多的专文论证,指出此文是引用南朝刘宋盛弘之的《荆州记》,不当冠以北魏郦道元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