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是应急管理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使用社会网络的方法来研究危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首先,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框架,将危机信息的传播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危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行为和影响因素等要素有机整合到该框架体系内来。然后,对该框架的研究步骤、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框架对研究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提高政府应急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则易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官员网络舆论应急管理能力的六项措施,即消除网络“恐惧”,保障政务“透明”,强化政府“责任”,倾听“意见领袖”,预警事件“苗头”,加强网络“法治”。  相似文献   

3.
社会责任缺失以及危机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削弱了重大工程建设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基于案例分析重大工程各参与方的社会责任行动对重大工程危机管理过程的影响机制,指出透明、畅通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是促进重大工程各协作方履行社会责任、实现高效危机应急管理的核心。基于新兴云计算的发展,构建基于私有云的重大工程云服务平台体系架构,从信息策略的视角提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履行与危机管理协同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质疑是现代风险社会危机的一种反映。科学传播作为科学与公众的沟通渠道,是化解这种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风险社会中核电科学传播不再是简单地告诉公众应当信赖的科技知识,而是要建立公众对科技的信赖,化解公众对核电科技的信任危机。信任的建立要基于公众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构建公众参与和民主的科学传播"公共领域",这是一项需政府组织、企业、科技专家、公众与大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模型及控制模式的构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突发事件的应急控制过程中,如何在对事件特定的原因、性质、时空特征、扩散态势进行快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应急控制模式对应急方案措施进行实时控制,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损失和应急控制成本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应急预警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论文尝试性地将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扩散-消退-平息过程类比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物体在分别受到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加速-减速-停止过程,结合社会突发事件发生的社会、自然及经济等不同影响因子,分别对社会突发事件扩散及其应急控制的应急模型进行构建。并在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控制四种模式的基础上,对其不同的应急控制过程进行定量化的理论阐述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靖继鹏 《情报科学》2007,25(7):979-982
本文以社会网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中的“六度分隔”、“小世界”和“无尺度网络”现象,运用“弱关系一强关系”假设和“结构洞”理论对公共危机信息网络结构及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吉明 《情报科学》2015,(1):15-18,34
本文着重研究了社会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机制。首先,分析了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的非线性传播、低门槛平等化传播、信息级联增值传播等模式;在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化信息传播模型并从用户关系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两种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抗击疫情凸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19年12月起,快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疫情发展和防控成效不仅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政府信任、人际信任、风险沟通、经济信心、消费行为、社会心态等社会心理行为。在疫情防控,以及国家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中,亟待完善和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及时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将社会心理服务保障体系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社会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引导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作用,实现应急管理中社会心理服务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对接和精细化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心理学研究,为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提升治理能力提供知识积累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层面的"羞耻心"弱化和缺失标志着社会文明出现了危机状况,表现为社会关系松弛化、人情冷漠、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下降等社会问题现象。在当代中国的语境背景下,沿着民主、科学和公平这三个方面进行观念灌输和社会行动载体建设,乃是应对社会文明危机的一个公共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风险社会中,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产生危机。科学传播的目的应当是建立公众与科学家间的相互信任,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公众应当信赖的知识。信任的建立依赖于促进公众参与的,以科学论战武装起来的公共领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谣言的高发期,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对谣言扩散传播的动力学分析是研究社会谣言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通过对国内外社会谣言及其传播扩散认知的系统梳理,以社会物理学为基础,借鉴经典的森林火灾模型,在深入分析社会谣言传播与扩散机理的基础之上,构建社会谣言扩散方程,提出社会谣言传播扩散的3种基本情形——加速蔓延、减势趋缓和震荡反复,从而为中国社会谣言的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紧急项目审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构成等方面入手,结合社会突发性危机实践的项目审计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突发性危机事件紧急项目审计管理策略及其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专家简介:袁振龙,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首都综治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安全、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社会问题治理、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社区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先后在《新视野》、《前  相似文献   

15.
顾昕  郭凤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53-1160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科学传播。传统的科学传播是“赤字模式”,旨在通过科普以填补公众在科学知识上的赤字。这种模式割裂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对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要求高而时效性要求低,缺少科学界与公众的对话。这种传播模式的缺陷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中显露出来:科学家对知识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科学传播的相对忽视,影响了科学界对政府和大众决策所需知识的供给;在有限的科学传播中,科学用语与社会语言的隔阂,引发了大众对疫情风险的误解。因此,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科学传播从赤字模式向对话模式和知识共同生产模式转型,融合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在传播中充分考虑社会情境与科学情境的差异,实现及时和有效的科学传播。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重大突发事件研究主要涉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与传播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与社会发展等领域.其中,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在整个重大突发事件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应急管理角度而言,为更好地推动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应有所改变,不同学科之间要加强合作与对话,应重视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心态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会冲突背景下的图书馆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玉荣 《情报探索》2009,(9):115-117
分析了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探讨了社会冲突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的危机类型和特性,指出了现代图书馆进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图书馆进行危机管理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网络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性地提出网络化社会责任报告(E-CSR Report)的概念,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对网络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社会责任报告制定与管理的内部规律性与规范性。在此基础上,从识别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信息需求、社会责任实践管理、社会责任信息集成与信息门户的建立、E-CSR Report的制定与营销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E-CSR Report管理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9.
贾永江  王燕  王晓端 《科技风》2012,(3):255+257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应急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式、应急平台的系统构成和功能定位,针对当前应急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应急平台社会管理功能,提供更多的社会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应急平台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桂珍  张培  吴建华 《情报科学》2004,22(10):1268-1271,1276
危机加剧了信息污染的产生和传播,这是由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政府与媒体信息发布时机把握不当以及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共同形成的结果,其中,公众在危机中特殊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政府和传媒的不信任成为主导因素。因此,要降低信息污染的扩散及危害程度,必须从其产生和传播的机理人手,既要预防信息污染的产生,也需要对已产生的污染信息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