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体质健康标准对1200名市民进行体质测定,应用《健康状态自我调查与评价》量表对受试者进行身体状况自评,探讨客观的体质测试综合评分与市民对自我身体状况的主观认知有无一致性,探讨不同体质等级市民身体健康评价主、客观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路径锻炼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参与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达到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阶段,提示人们还需要进行改变方面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参与程度各指标男性明显小于女性,心理倾向因素得分最高。心理倾向因素、自我操作因素、客观支持因素上有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和职业差异。锻炼前的身体状况与在3维度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质自评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探讨健康危险行为对大学生体质自评水平的影响,研究大学生体质自评状况与自我健康维护、健康支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2 096名大学生进行体质自评水平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分析具有不同健康危险行为大学生的体质自评状况的差异。体质自评为很好、好、一般、差的大学生分别占调查人群的28.2%、43.1%、25.3%、3.4%。年龄、生源地、专业、学业阶段等基线信息以及自我健康维护、健康支持环境等客观因素均影响大学生的体质自评状况。特定危险因素和大学生体质自评状况显著相关,且危险因素的聚集可明显降低大学生的体质自评水平。大学生的体质自评能力亟待培养,其对自我体质水平的认知和体质维护行为存在明显的错位。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中青年健康生活方式参与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中青年路径锻炼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参与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中青年达到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阶段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中青年健康生活方式参与程度各指标男性明显小于女性,心理倾向因素得分最高。心理倾向因素、自我操作因素、客观支持因素上有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和职业差异。锻炼前的身体状况与3维度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调查等方法,对深圳大学271名学生进行了测评及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身体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管理上优于等级较低的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我评价中的性别差异,随着体质健康等级的提高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体质研究的深入,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诊断被认为是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评估相比,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诊断在价值取向、程序与方法以及结果使用等方面,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国内外关于体质健康测试评估的主要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评价与测试指标导向健康指标与健康标准,重视评价效能的改进与建设,发挥评价健身价值教育,强调体质健康网络信息反馈平台与健身运动处方运用的研究,体质测评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归结指向决策与培养体育行动与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应确立全面体质健康评价内容,开展体质健康项目测试,获取体质健康有效信息,并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比较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建立健康信念,学习行动策略并获取健康行动能力,从而建立从体测数据变化中挖掘有用信息来形成动态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7.
体质健康预警针对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存在的信息缺失、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非均衡性、学生对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不够重视等问题,以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与健康预测为基础而建立的预警警示分析系统.通过对体质健康弱化状态进行分析、监控并发出预警.通过对个体体质健康信息的具体预警,促进学生对体质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健康危机意识,从而产生改善体质健康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促进主动进行锻炼的自我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年轻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十分重要,他们的体质健康也影响着国家发展。国家推行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招录比升高,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一直都是重点问题之一,而体育活动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对已经了解的大学生自身情况、体育活动参与、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家庭情况、接触社会情况、体育活动参与时长等情况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体质健康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余生活方式的调查,并对大学生体质、体能与健康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揭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有关政策、法规的作用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便更好的发挥和提高政策法规的指导、监督作用与保障的力度,从而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反常态运动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反常态运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方式进行分析讨论,阐述了反常态运动对人的锻炼价值和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倡导将此运动推广到大众中去,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向多元化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献综述法和调查研究法对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初略的分析,并对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三维健康标准综合评价大学生身心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三维健康的理论,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共同组成大学生三维健康标准综合评价数学模式,并在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上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确定评价体系的各项因素和权重,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较其它学科更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主要探讨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体育课与健康意识的教育健康意识是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意义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与反应。健康意识的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前提、核心 ,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在动力 ,没有健康意识教育的健康教育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 ,这一点恰恰是体育工作者容易忽视的问题。在体育课的教学中 ,一般一堂体育课的任务有三个方面 :使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健康意识 ,这是体育课最为重要的任务 ,但往往被忽视。体育课也是进行健康意识教育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入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体育曲折发展历程的分析,揭示了新时期高校体育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对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彻执行“体育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晔 《体育学刊》2008,15(5):61-63
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进行了体质和心理机能的测试并作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个人幸福感中的学业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arnosine was originally discovered in skeletal muscle, where it exists in larger amounts than in other tissues.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into the physiological roles of carnosine have been conducted on skeletal muscle. Given this and the potential for muscle carnosine content to be increased with supplementation, there is now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examining the ergogenic effects (or otherwise) of carnosine. More recent research, however, points towards a potential for carnosine to exert a wider range of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other tissues, including the brain, heart, pancreas, kidney and cancer cells. Taken together, this is suggestive of a potential for carnosine to have therapeutic benefits in health and disease, although this is by no means without complication. Herein, we will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lating to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arnosine in health and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运动处方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刘永峰 《体育学刊》2002,9(4):57-58
在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时,应考虑运动处方产生的心理效应、章阐述了运动处方的内涵、运动处方的锻炼心理效应、制定运动处方的心理测量工具,及心理缺陷运动处方的项目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体质与健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郝树源 《体育学刊》2002,9(2):124-127
在分析对“体质”与“健康”概念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从其内涵出发,揭示其本质,指出:“体质”概念中不应包含心理因素、“健康”概念过于理想化等问题,并进而论述了二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澄清认识,正确指导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