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畅销小说家丹·布朗于2003年3月出版的一本集悬疑与惊悚于一身的带有极强性宗教色彩的作品。丹·布朗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曾经是英语老师的他于1996年开始写作,先后推出了:《数字城堡》、《骗局》、《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又在近年推出了《失落的密符》。其中《天使与魔鬼》奠定了他在小说界的地位,《达·芬奇密码》则一经问世就连破各销售记录,成为史上最畅销小说,创下书市奇迹,此书一经面市横扫美国各大市场,打破了美国销售记录。目前已被译成42种语言,拥有世界各地的读者,成为最卖座的作品。此书于2006年被拍摄为电影于全球上映。  相似文献   

2.
小说《达·芬奇密码》是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莱夫·库斯勒称赞小说《达·芬奇密码》为一部神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不仅是一部神话,也是一部童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童话模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丹·布朗用文字编写的美丽童话中,索菲·奈芙是一名美丽而聪明的公主。而罗伯特·兰登则是一名机智的王子。罗伯特·兰登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索菲·奈芙。  相似文献   

3.
张苏 《文教资料》2011,(26):22-23
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备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的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作者为小说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出发,从游戏性、虚实融合、开放性等方面结合小说对其进行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4.
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作者丹.布朗一跃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其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本文试从其体裁选择和叙述方法的角度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从《达·芬奇密码》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真相揭露,《失落的秘符》中百转千回的阴谋,《地狱》中迫在眉睫的人口爆炸危机,再到新作《本源》里对人工智能的探讨,丹·布朗的兰登教授系列小说,受全球读者欢迎。日前,丹·布朗首次来到中国在上海书城与读者见面。见面会上,丹·布朗回忆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数字城堡》,在美国出版初期只卖掉了12本,其中6本还是我妈妈偷偷买下的。"说起初  相似文献   

6.
黄林燕 《考试周刊》2012,(13):25-26
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及原型结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丹.布朗的生活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在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出版六年后,丹·布朗先生终于写完了新书。与《达·芬奇密码》一样,新书《所罗门钥匙》也以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朗登为主角,但转以共济会为主题。布朗在其网站上说,朗登将首次在美国本土破案。“这本小说新作将探寻美国首都的隐秘历史。”布朗写道。关于此书,尚有许多未明之处,  相似文献   

8.
以《达·芬奇密码》誉满全球的美国作家丹·布朗,凭借其小说中独特新颖的故事题材、节奏紧迫的解密情节、丰富多元的文化要素和深厚真切的人文关怀,不仅深受西方读者追捧,也获得了中国读者与学者的青睐。中国作家更是从丹·布朗的小说中学习到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悬疑"叙事艺术,并开始了中国本土类型化写作的创作热潮。中国学界也用各种传统现代理论对丹·布朗小说的译介活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多元视角批评。2014年,丹·布朗研究已在中国历经十年,为中国文学的创作、译介和接受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都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先发 《成长》2007,(9):94-96
看丹·布朗的小说,不论是他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还是《骗局》,读者都会有一种像在看电影的感觉,无怪乎好莱坞奥斯卡影帝拉塞尔·克罗与大导演朗·霍华德要将《达·芬奇密码》搬上银幕。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丹·布朗有意识地采用了许多电影元素,如蒙太奇、闪回、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宏大的场景等,从而使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2011,(11):12-14
自然视界《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畅销小说,以750万册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是已突破6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也取得了不锚的票房成绩。在小说《这·芬奇密码》中,主人公通过解读达·芬奇一系列画作(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的线索而揭开了...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中,首要的是发现,其次才是证明.——马丁·加德纳大家都知道,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它把密码与魔法融为一体,甚至比《哈利·波特》更加奇妙、更加有趣.许多人把丹·布朗的这本小说看作是对基督教教义和正统权威的挑战.当你捧读它时,很快便会发现,其主要观点是天主教会隐瞒了一些事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关注读者及读者视野,主张艺术创造的终极目的在于召唤读者的期待,实现读者期待的不断重构。美国文坛新秀丹.布朗运用接受美学的思想创作了小说《达.芬奇密码》。丹.布朗运用密码式信息,使小说情节交织,悬念迭起,推动读者不断产生期待,扩展期待视野。文章作者以《达.芬奇密码》为文本,对丹.布朗小说创作的手法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3.
小说《达·芬奇密码》这是一本博学而充满悬念的小说,场景设定在卢浮宫宏大的厅堂之中。作者丹·布朗在小说里描述了一种带有黑色幽默的人生哲学,同时通过小说主人公之口对卢浮宫收藏的经典画作进行了别具一格的点评,对创作这些作品的画家也有非常有意思的介绍。目前它的印数已  相似文献   

14.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所写的,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小说。本书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且激起了全世界大众对部分宗教理论的极大兴趣和讨论。本书以不同人物线索同时讲述不同故事,最终将其汇总,解开谜团。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4,(A2):18-19
美国知名作家丹·布朗的作品《达·芬奇密码》自出版发行以来,曾经以750万册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的记录。本文分析了女主人公索菲·奈芙的成长过程,并探究了罗伯特·兰登在索菲·奈芙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引路人的作用。在小说《达·芬奇密码》的结尾,索菲·奈芙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并勇敢地接受了祖父雅克·索尼埃给予自己的保护郇山隐修会秘密文献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41):152-153
美国作家丹·布朗创作的《达·芬奇密码》作为一本世界性的畅销小说,其影响力已不仅仅局限于小说界,在宗教界、历史界也均引起了巨大轰动。本文以《达·芬奇密码》中对基督教会、耶稣的描写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将文学中的基督与历史中真实的基督区分开来,并对其中涉及的欧洲宗教历史及其中一些秘密团体的历史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达·芬奇密码》作为流行文化和西方传统结合的典范,中译本一经面世便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一方面,这种现象与读者的接受语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归因于丹·布朗高超的创作手法。作者既是通过表现,又是一种再现,将宗教、历史、艺术等元素与叙事紧密结合,将古典悲剧的创作技巧运用于小说创作。小说将真实与虚构、欣赏与创造相统一、在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中融合了古典悲剧的突转、发现与苦难,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将现代女性反抗意识融入到反映基督的仁爱和牺牲的传统主题之中,从而带给读者特殊的审美和宗教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悬疑小说《天使与魔鬼》中,美国通俗小说家丹·布朗直接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论战作为小说的主题,并运用巧妙的构思把科学、历史、宗教、艺术、符号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带领读者经历了一场扣人心弦的生死营救。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双重谋杀的真凶终于在教皇选举的最后时刻浮出水面,但是残忍谋杀背后的真相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到底是伸张正义的天使,还是穷凶极恶的魔鬼,这样两难的抉择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中,首要的是发现,其次才是证明.——马丁·加德纳大家都知道,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它把密码与魔法融为一体,甚至比《哈利·波特》更加奇妙、更加有趣.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Dan Brown) 于2003 年发表的小说<达·芬奇密码>,短短几年已被译成40 多种文字,被称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悬疑小说.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由于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等原因,<达·芬奇密码>正是文学对当下生存现实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