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福建高校体育》1985年第三期上刊载了福建农学院陈仁同志的文章《试论体育立法》。文章提出,体育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体育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加速体育立法,争取早日制定颁布。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地方立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角度对我国体育地方立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法>颁布后,我国地方体育立法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重复立法、经费匮乏、缺少地方特色等问题.未来体育地方立法宗旨要突出以人为本;立法形态要随<体育法>的修订而变化;当前应该以修改、修订为主要工作,继续增加一些创制性立法.体育地方立法协作将成为一种趋势,已经有一些区域进行法律实践,如何在我国现有立法体制框架下开展体育地方立法协作仍将是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制度是由国家教委制定、颁布的,是中学体育工作的指针,是体育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从1989年起,《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能否毕业和参加高考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体育法》的立法、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现行《体育法》的修改提供一些借鉴经验。《国民体育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育专门法,内容涉及青少年须参加体育的义务、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社团和体育管理等方面。《国民体育法》重视立法权威、法律条文从定性到定量、保障妇孺的体育权利和体制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5.
体育纠纷与体育仲裁立法的若干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超  范铭超 《体育科研》2010,31(5):27-30
体育仲裁是体育法律法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被证明是解决体育纠纷有效地手段。然而我国引入体育仲裁,尚存在仲裁范围的不确定性和立法权限方面的障碍。从体育纠纷的特性及可仲裁范围入手,对关于体育仲裁立法进行了思考,指出我国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发展,必须继续完善现有体育法律体系,制定《体育仲裁法》并将其引入体育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6.
《职业体育从业人员诚信从业准则》属于我国体育行业信用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子项目。由国家体育行政机关主导制定并颁布《职业体育从业人员诚信从业准则》,在比较法上并非孤例,在法理上不存障碍。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体育行业诚信(道德)规定应采纳双层立法结构:第一层为作为部门规章的《职业体育从业人员诚信从业准则》,第二层为各体育协会自身颁布的道德准则。前者应当作为基础内容被后者体现和反映。各类职业体育从业人员在出现违反从业准则的行为时,除了接受法律、行政法规处罚和体育协会的自律惩戒措施外,也将被记入体育行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体育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社会体育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立法的基本思路问题进行了综合探讨,其结论是进行体育立法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行的。所研究的社会体育法在整个体育法规体系中应位于《体育法》之下,属于子部门法典。研究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制定社会体育法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通过社会体育法的制定实施,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法规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法规的特征宋和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法律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调节器,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法律的推进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在体育领域的立法空白,结束了我国体育事业无基本法可...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仲裁的调整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仲裁是国际上解决体育纠纷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为和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也正在酝酿制定体育仲裁条例.由于我国已经颁布了<仲裁法>,因此,准确界定体育仲裁调整范围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仲裁制度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高校体育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立法和教育立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表明,由于历史的原因,也由于缺乏对体育法学的研究及必要的立法规划、组织等工作,使得三十多年来颁布的高校体育法规比较零碎,缺少一批基本的高等教育法律来统帅。在现有的高校体育法规中,大多为“暂行”、“试行草案”,缺乏法律的确定性、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造成对法规执行中的若干问题。本文试图从高校体育法研究目标的六个方面及目前应尽快建立的法规条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立法基本原则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我国体育立法概况,指出体育立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体育立法对健全社会主义体育法制,保障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和实现体育管理的社会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体育立法原则是社会主义体育立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以及吸收和借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视体育社团功能作用和现行体育社团立法长期滞后是我国体育社团立法修改的立法背景。依法治体、体制改革加快、民间参与管理、政府鼓励、问题丛生是我国体育社团立法修改的立法条件。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宪法为龙头的体育社团立法体系,并且具有行政立法主导、配套立法缺位、回避立法难题等立法特点。我国体育社团立法正在面临体育社团改革挑战和立法体系内部冲突的立法困境。未来我国《体育法》体育社团立法修改,应当保持专章立法体例不变,明确体育社团法律性质,保障体育社团独立地位,明确体育社团管理职权,加大体育社团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生体育复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制度是由国家教委制定、颁布的,是中学体育工作的指针,是体育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从1989年起,《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能否毕业和参加高考的必备条件之一。 根据国家教有关文件要求,华东理工大学体育室在1989年至1991年期间,分别对八九级、九0级和九一级三个年级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  相似文献   

14.
对《国民体育振兴法》的内容框架和立法特点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其可供我国体育立法借鉴之处。最新修改的《振兴法》内容结构包括总则、体育振兴措施、国民振兴基金、体育振兴券的发行、体育团体培育和补录6个部分。研究认为《振兴法》有以下方面值得借鉴:重视立法修改和完善;注重配套法规的制定;法律用语上较好地平衡了专业性与普及性;对于体育基金和体育社团的法律保障比较齐全;立法保障体育领域的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中国体育立法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赛事转播已经成为职业体育联盟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美国1961年颁布的《体育转播法》是对美国职业体育赛事转播业影响最大的一项立法。该法主要涉及职业体育联盟赛事转播权出售的反托拉斯豁免问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美国职业体育联盟赛事转播权出售的反托拉斯问题和《体育转播法》的立法史,对《体育转播法》的内容以及适用进行系统地阐述,分析《体育转播法》与《谢尔曼法》第1条、第2条的关系,并对《体育转播法》的具体适用进行评价,旨在根据美国的经验,为我国《反垄断法》对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市场的调整提供参考,并对规范我国赛事转播市场提供相关立法建议,以尽早实现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法》有关体育仲裁规定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我国不是没有体育仲裁,问题是,没有公正、高效、合法的体育仲裁。由于在《体育法》之后颁布的《立法法》规定仲裁制度必须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现在再由国务院出台体育仲裁条例已经不合法了,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体育仲裁法。从移植并提升传统仲裁民间性、公正性、高效性方面的优势和尊重并发展体育个性的角度,对体育仲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体育仲裁法的内容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体育立法依据问题是我国体育立法工作的根本问题,直接决定着我国体育法律的稳定性和可期性的增强.体育立法主要包括内在根据、法律依据以及现实依据等3个方面,其中,保障体育权益与弘扬体育精神是体育立法的内在依据,宪法、立法法、体育法等上位法是我国体育立法的直接法律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我国体育立法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1.我国体育经纪人立法现状及问题分析全国性的体育经纪人管理法规尚未出台。而省市颁布的地方体育经纪人管理法规在适用范围上有很大的区域性和局限性,仅仅适用于本地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另外跨区域的经纪行为也存在着资格互认的限制,不利于体育经纪人的发展。而部分项目体育经纪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体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的形势下,国家教委制定并颁布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了这两个法规性文件,感到《标准》是符合我国高校体育实际情况的,不失为一部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标准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仲裁的立法主体及立法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认为国务院有权成为我国体育仲裁的立法主体,这既是由体育仲裁调整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也是由体育仲裁自身特点决定的,而且符合立法第8条的规定.依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我国<体育仲裁条例>可以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起草,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根据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国务院的体育仲裁条例必须与其上位法相一致,其立法依据是:宪法、立法法、仲裁法、体育法及相关民事法律(狭义),并参照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