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而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方法不符合该课程的特点。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任务驱动、分层教学、以证代考,并提出了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理念和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结合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中学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并对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做了一些探讨。一、信息技术课的类型1.理论课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承担了培养学生软件办公能力和信息化思维的重要职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偏低、实践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出发,提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并阐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而作为高校信息课程的基础篇,如何开展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在文化基础教学中的经验从几个方面谈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职高计算机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在建立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文化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是所有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并初步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简单分析,结合自身经验对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对高中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作者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指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教材改革、考核方式改革、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分组/团队合作教学等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教育过程中不同专业课程之间、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工程化群组建设教学体系,并对其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使得教学课时数和课程门数以及学生学习负担大大降低的同时,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强调要有效利用计算机基础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如何面向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培养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作为计算思维的案例,在课程教学中强化计算思维的培养;通过计算机典型算法进行算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并着重对如何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提高教师素质,并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本文简要阐述了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该课程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综合性,且逐渐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任.先简要介绍了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而后从师生互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点讲解四个方面对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进行对比思考,总结出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异同,展现了项目化教学更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因此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把握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进行捕捉、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如重工具轻人文、重知识能力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等问题。笔者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