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唯物辩证地把握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规范必然性的关系 ,构成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最基本的问题。道德自由不能停留在认识范围内实现 ,而必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获得 ,并以道德主体的主体性体现出来。道德主体性的培养途径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行为训练、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道德责任基于道德主体的道德选择,道德选择的前提是个体的意志自由。决定论者与绝对自由论者分别执着于两个不同的极端诠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实际上最终都既否定了人的意志自由,同时也否定了人的道德责任。道德个体的意志自由是道德责任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责任是道德个体意志自由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道德意志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之间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道德责任与自由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并随着主、客体条件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主体性正是在道德主体意志自由基础上的道德选择与道德实践过程中得以张扬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在生命自由过程中,"小悦悦事件"中路人选择"旁观"等冷漠形象,唤起这个时代对于生命自由与道德价值和谐的强烈诉求。二者和谐的逻辑起点是主体性、客体性和统一性。首先,主体性体现于通过人自身的活动倾向来塑造世界、自由境界的拓展和道德价值意义的阐发、主体性开展离不开价值引领性发挥作用。其次,生命自由与道德价值的客体性因素主要表现在:被统治阶级意志客体、关系客体、利益客体、结果客体所制约。再次,生命自由与道德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生命自由是道德价值的灵魂、道德价值是生命自由的保障、生命自由必须与道德价值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自由观从实践基础出发,抓住了自由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两个主要方面,认为自由是社会主体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的主客体的不断统一.自由是社会实践中主体的自由,实践是自由的源泉,是自由现实化的客观基础,是自由本质的确证,是理解精神自由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强调了实践过程中人的自我决定、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本质.实践是实现主体自由的现实手段,从而使主体自身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培养主体性人格,必须实施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即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意识;理解对话,尊重主体地位;回归生活,实现主体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6.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不仅离不开法律控制,而且需要设立道德边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边界,由行政主体在行政自由裁量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所构成。这样的道德原则主要有:平等裁量原则、公正裁量原则和据实裁量原则。行政自由裁量的道德原则,内化为行政主体的道德信念,就可以使行政主体自觉地控制其自由裁量行为。而公众舆论对于行政自由裁量过程的道德监督,则是实现行政自由裁量的道德原则内化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对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人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道德自由是行政主体自由权能的本质要求与社会规范普遍有效性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应该"和谐结果。道德自由是行政主体自律的前提。高校廉政教育应确立和弘扬道德主体的道德自由,在制度安排和道德建设上围绕道德主体的道德自由来展开,这样就必然能促进廉政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康德以"自由"为基点,通过思辨论证与周密推演把道德哲学的精华浓缩到了道德律中,因此对道德律令的分析就成了发掘自由内涵的必然.道德律被康德细分成逐级递进的三条道德法则,在这三条道德法则逐级递进的演证中自由的内涵与本质也逐渐得到了彰显:独立性(纯洁性)、合规律性、主体性、自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学校德育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促进社会道德的超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个体道德是以道德的内在需要为主要特征的,随着道德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道德自律日趋重要,如何建立个体的主体道德,实现个体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是大学生追求一切自我完善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道德教育新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体性道德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的教育,而不是培养道德主体的教育。道德主体性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因此,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性创造、学生的完整德性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能力。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生活世界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基,交往和实践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关键,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思想秉持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一体融合的价值立场。道德主体性表现为内在超越与刚健有为;伦理他者性体现为主体间伦理互系共在、主体对社群的使命与责任担承;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一体融合即内圣与外王在个体道德生命建构中的伦理融化与统摄守一,这一伦理设计有效规避了主体的“单子式”僭越、主体间的伦理冲突以及主体与社群间的价值裂解。在廓清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并保持必要的文化警惕前提下,儒家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一体融合的伦理思想为当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双重价值参鉴。在理论理性上,当代德育首先应致力于受教育者道德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培育其他者性伦理格局与使命自觉,最终实现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一体融合;在实践理性上,当代德育要注重道德体验与伦理实践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培养主体性人格,必须实施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即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意识;理解对话,尊重主体地位;回归生活,实现主体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5.
波伏娃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有其独特的贡献。她提出了道德自由的概念以及人与人互为主体和他者的观点,探索了女性自由与解放之路,对法兰西自由主义文化精神给予了全新的阐释和极大的丰富。从波伏娃的自由观及其对自由的实践,可以洞悉波伏娃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在法国自由主义文化思想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主体性道德素质,是指个体(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从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含义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必须要明确:一是要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二是要看到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认识到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不仅仅是让主体接受传统道德而更重要的是发展道德,四是主体…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主体原则”是一个带有“哲学性困惑”的概念,它应被“学生自由表达”所取代,“自由表达”是西方教育长期保持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优良教育传统,学生“自由表达”彰显的正是学生主体性之张扬,它是“教育对话”的必要前提,它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激情和理性承担,是学生主体价值寻获式的实现方式。“自由表达”作为“鲜明清澈”的普通语言还原,使较为抽象的“学生主体性”变得有行为特征,使“学生主体论”具体化,实践化,便于教育工作理解和操作,学生天性中的表达欲决定了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积极性,教育工作应予保护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关于自由与道德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与道德都是人之属性。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取决于一种尺度。善是自由的根本尺度,这种尺度不是对象或客体对主体的一种规定,而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对外部对象或活动客体实现的一种价值要求,即道德判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就是追求善的过程,道德的完善,就是自由的实现;自由以道德作为最终表征,道德以自由为表现形式;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自决、自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使用必须以对道德必然性的认识与遵循为基础;只有通过道德责任的自觉选择,才能达到理想的自由境界。因此,在自由与道德的关系中,道德是实现自由充分且必要的条件,自由离不开道德的判断,道德以自由的实现状态为依据,道德与自由共生共存,密不可分,道德与自由的这种关系是人的目的状态不同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课题名称:《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类别:国家重点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100875研究工作强调如下基本观点: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推进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人的自由而充分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2.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基础教育实现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主体性在活动、实践及交往中生成,强调学习的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将道德教育过程视为在价值引导情景中道德主体的自主构建过程,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