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近两年,我带领课题组成员到渝东南20多个乡镇中小学去调研,其中设计了这些问题:你如何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内涵是什么?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在哪里?主要是让校长、副校长等管理层人员回答。从他们的回答看,只有少数校长基本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多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将校长们的认识误区整理,并简要解答。误区1:将"教育均衡"等同于"教育目标"认为办好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的"均衡"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家型校长是在长期的潜心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以前,经常有人讨论起校长"姓什么"的问题。有的说校长姓"官",有的说校长姓"钱",有的说校长姓"事",甚至有的说校长姓"杂",如此这般,不一而足。其实,讨论校长"姓什么"的问题,无非是说校长工作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哪里的问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长的中心工作一定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校长,还要筹集资金,以求更好地改善办学条件;还要处理各项事务,以求把事情做得更好。由此可见,校长就是一名教育实践者,"姓什么"的问题着实无须讨论。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时代呼唤有思想的校长,但什么是有思想的校长呢?研究这个问题,我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校长的思想,校长正确的教育思想有什么特征?  相似文献   

4.
抓班子,增强教育系统感召力 领导班子要团结一心,端正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建设好,把教育工作发展好,把和谐稳定的局面维护好. 一是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局、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勤沟通、多商量、求大同、存小异,同心同德,时刻把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发展放在第一位,做到"三好八共",即"百姓说好,领导说好,任后说好",共事要共心,大事要共商,担子要共挑,制度要共守,干扰要共抗,矛盾要共解,难关要共渡,相处要共勉.校长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为学校发展做了什么?我与前任校长相比改进了什么?我给后任校长留点什么?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他还说,"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人员都全神关注这些思想"。◆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就是一所发展的学校。思想,对于一校之长来说何其重要!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对于一所追求发展的学校又是何等的重要!思想,思想,今天的校长你拥有了吗?  相似文献   

6.
周如俊 《教书育人》2011,(13):17-18
当前,教师工作中最缺少的是什么?最近读了徐吉志老师的文章《校长要努力成为"你自己"》,对此问题有了新思考。在如今教育创新的年代,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等不断涌现,一些校长在借鉴学习忙忙碌碌中,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丧失了工作的真情。为此,校长要努力成为"你  相似文献   

7.
校长的自问     
记得某县教育委员会主任在一次"全县教育行政工作会暨学年度教育工作考核表彰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向与会校长提出了六个问题:校长办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工作了十几年的我,五年前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来到我校附中做了中学校长.当时的我,中学教育的实践经验几乎没有,校长的阅历更是一点都没有,怎么做校长,的确很茫然;五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地追问校长是什么?校长做什么?校长怎么做?五年后的今天,我虽仍是没有取得成功的经验,但我勤于感悟,而且感悟颇多,以此改进自己与改进工作,果然越感遂心顺手.我的主要感悟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学校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用千字文谈"邮筒与土壤"这个话题。乍一看,确实有点不明就理,两个毫无联系的物体和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什么关联?上网一搜索,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所在,提出这个话题的正是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张校长用邮筒和土壤作比,表示教师不是邮递员而是播种者。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走向智慧,换言之就是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当今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最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我相信,我们的校长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在安全面前,我们为什么这样累?“教育”究竟是“安全”的敌人还是朋友?“安全”究竟是教育的“守护神”还是“绊脚石”?其实这个道理,无需我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们的校长不是不清楚这两者的关系,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校长为安全工作所累,这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1.
顾恩良 《师道》2008,(4):6-7
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如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等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思想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有刚任校长的年轻管理者问我,做好校长工作,需要多方面能力,您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或者说校长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认为,无论是对刚上任的校长,还是干了多年的校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校长应该重视提升办学的思想力。关于思想,学者们说“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人应该用思想来生活”“、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轨道上”等等。办教育需要思想,需要通过提高思想能力提升教育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  相似文献   

13.
怨不得别人     
一位校长去某名校参观学习,回来后在博客上埋怨本校教师工作不得力。我认为,校长能通过参观学习发现本校的问题,并积极思考,是个值得称道的做法。但埋怨并不是解决之道,遇事埋怨,做校长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校长整日阴沉着脸,教师的情绪又能好到哪里去?最后受苦受累的还是学生。因此,校长要警惕这种"踢猫效应"的产生。在日常工作中,校长应该使用四大"秘籍":提升、调动、倾听、尊重,这样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我曾到实验小学来采访新课程改革实验情况,那时候您做校长刚三年多,自称是个"新手",但已经带领全校师生做出了很多成绩.如今做校长将近六年了,您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5.
张璟 《湖南教育》2015,(1):29-30,25
陈慧校长以《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教学,展现了她作为校长的别样美丽。走进陈慧校长的课堂,我看到了什么?首先,是一种姿态,一个教育引领者行走的姿态。课程改革作为由国家启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行进到今天,如何扩展这场变革的效度,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认为的那样:"主要发生在教育内部的变革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以学校和  相似文献   

1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根据我的了解,现阶段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还停留在“轰轰烈烈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的不重目标只重形式的模式中。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更多的还是存在的问题。记得有次开学工作会议上,坐在我后排的几个校长聊天时聊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个校长说了句十分让我痛心的话:“心理健康教育不就是绕影子的吗?”(就是装样子的意思。)据我了解,她对该校负责  相似文献   

17.
育人三部曲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伟大的俄罗斯教育家K.II.乌申斯基把校长称为学校的主要教育者。然而,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挥主要教育者的作用呢?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学校多方面领导工作的一个方面。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了。"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位网友对我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被教师气哭了:"一个老师找校长请假,问校长你能开除我吗?校长说不能。那么你能罚我钱吗?校长说也不能。那个老师说,那我还找你请什么假?说完扬长而去。"网友说,面对这样的教师,校长能有什么办法?现在学校管理真难,校长的权力太小了。对此,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是要建设法制社会,校长权力不大倒是  相似文献   

19.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讨论针锋相对,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俊 《湖北教育》2013,(2):38-39
引领和指导教学,构建学校高品位的教学文化,是校长工作的核心使命。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但魂要附体,如果魂不附体,那就失去了价值。这个体是什么?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校长必须回到教学指挥的位置上来。"那么,校长如何领导教学?如何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核心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走以变革课堂教学为原点的教学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