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数学啊数学     
风为裳 《课外阅读》2013,(18):42-43
喜欢上三毛,并不是因为她的撒哈拉或者她跟荷西的惊世爱情,而是某一篇文章里她说她的数学不好,总考零分,某一次愤而背过答案,结果考了满分,老师疑惑,把题目顺序换了换,可想而知,我们的才女三毛重新吃了鸭蛋。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三毛,太可爱了吧!又怨恨那老师:干嘛要那么聪明呢?知道小诡计就行了呗,非得要揭穿吗?高中以前,我的数学还是不错的。悲惨的是上了高中,数学偏偏分了一科叫立  相似文献   

2.
数学啊数学     
喜欢上三毛,并不是因为她的撒哈拉或者是她跟荷西的惊世爱情,而是因为某一篇文章里她说她的数学不好,总考零分,某一次愤而背上答案,结果考了满分,老师疑惑,把题目顺序换了换,可想  相似文献   

3.
数学,数学     
数学,是我整个学生时代的滑铁卢。所以,上个世纪90年代,当我站在胡耀邦题写的“德州农村发展学院”的校牌下时,快乐得像只兔子。结束了初中复读生涯,我摇身变成陵县幼儿师范的学生,现在的数学知识,将来对付一个幼儿园老师应该绰绰有余吧?数学,这一次真的与你永远说“bye—bye”了。  相似文献   

4.
数学啊数学     
我的数学成绩总是上不去。每次做数学作业,只要中间过程有错,老师就怀疑我是从同学那儿抄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我的一位同学总是抄作业,可是老师却被蒙在鼓里,还说她态度端正,我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在家长会上,老师把我说得很没有面子,我爸爸也觉得很丢脸。西子姐姐。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刘岩 《黑河教育》2011,(2):30-30
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要把课本学习与生活数学挂起钩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运用数学,让学生产生没有数学就没有生活的强烈意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现在教学就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总结,去联系。那么,如何使数学课“生活化”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体验"是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它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去研究、思索。一、基于体验——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因此,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往往是孩子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由原先模仿到运用转化为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转变;由通过题海战术的苦练而积累经验转化为体验、感悟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所以说数学课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呢?  相似文献   

8.
正专业解读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研究数学本身规律的"纯粹数学"不同,"应用数学"着眼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通讯》2009,(7):66-66
在日常生活中,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充斥着数学的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数学是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作为一门建立科学研究基本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形成、发展与进步。现代的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理论和方法。应用数学与背景学科的结合更加紧密,而数学则更倾向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文化、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讨论了数学思维究竟包括哪些方面,文化素质在数学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并阐述了对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走入山水,因为一丝清凉抑或感动,  相似文献   

12.
于晓清  范义 《林区教学》2010,(7):100-101
怎样让未来的科学家——孩子们,走进阳光数学,去领悟数学的无限魅力呢?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是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唤起学生参与的意识;三是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差异。在有趣的情境创设中,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达到全体学生在愉快、活跃、积极、进取的氛围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领悟数学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3.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数学     
正数学,是我整个学生时代的滑铁卢。所以,上个世纪90年代,当我站在胡耀邦题写的"德州农村发展学院"的校牌下时,快乐得像只兔子。结束了初中复读生涯,我摇身变成陵县幼儿师范的学生,现在的数学知识,将来对付一个幼儿园老师应该绰绰有余吧?数学,这一次真的与你永远说"bye-bye"了。老学生一趟一趟去城南的旧校搬东西,我们新生的第一堂课,则是砍那些半人深的荒草。初秋的黑花蚊子,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的颁布,对幼儿园数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其中课程数学、生活数学的理念将幼儿园数学进行了融合。由于数学教育本身所蕴含独特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促使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主题课程、日常生活中有效实施数学教育,使其体现出主题课程的整体性、日常生活的趣味性,真正发挥数学教学最有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前人的探究过程,感悟数学的内涵与文化底蕴。一、读数学重在理解,手脑结合为什么读?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文化教育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数学认知结构、数学学习过程的概念,探讨这些概念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