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目前国际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和我国大级别运动员技术运用现状对比的基础上,对国外大级别散打选手的技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散打比赛的对策。研究表明:国外大级别选手拳法和摔法技术突出,得分主要手段为摔法,得分时机主要是反击。备战2008年散打比赛主要对策有: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强化拳法、积极主动;夯实力量、抗摔巧摔;小分多点、巧打多变;突出对抗,强化体能。  相似文献   

2.
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全国女子武术散打冠军赛中大级别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拳法、腿法技术运用是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技术,而摔法虽然是成功率较高的技术,却是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运用次数较少的技术,也是大级别女子运动员与小级别运动员相比所欠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等方法,对中外大级别运动员比赛中的主动进攻、防守反击次数及防守反击的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外散打大级别运动员防守反击动作中摔法反击的成功率最高,国外大级别运动员拳法防守反击的运用及成功率高于腿法,我国大级别运动员正好相反;我国和国外大级别运动员对鞭腿进攻实施的接腿摔法的运用及得分较多,在对侧踹腿进攻实施的摔法反击上,我国运动员得分要高于国外运动员,对于低鞭腿的摔法反击得分低于国外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的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整体水平较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山西省武术锦标赛女子散打比赛摔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女子散打摔法技术在比赛中使用的非常少,其得分和成功率不高,各级别运动员的摔法技术运用情况不同,与国内优秀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期为山西省的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世界优秀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特点,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中、外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建议我国散打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冲拳和贯拳的运用质量,以适应当今比赛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腿法技战术运用的能力;针对国外运动员腿法的特点,提高接腿摔技术运用的成功率;继续加强贴身摔法的创新,保持摔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大级别运动员单招技术动作的运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单招技术动作是大级别运动员比赛中主要的进攻技术和得分手段,运用及得分最多的动作是单招腿法,成功率最高的是单招摔法,单招拳法的运用较少.建议男子大级别运动员单招拳、腿、摔动作的训练分别以冲拳、低鞭腿、贴身摔为主.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八强比赛中男运动员的摔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摔法技术的使用数量随体重级别的增长而下降;87.5kg以上级运动员抗摔能力最差,50kg级运动员抗摔能力最强;各级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摔法失误情况,尤其以67.5kg级运动员最为严重;比赛中运动员普遍采用发力点多的靠身类摔法技术,而只有一个发力点的借势掀底类摔法技术运用很少。建议:训练中大级别运动员要加强抗摔能力训练,各级别运动员都要提高摔法训练质量,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减少失误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散打运动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现代散打运动中普遍存在:防守反击多,主动进攻少;中小级别运动员以腿法和组合技术动作为主,大级别运动员以拳法和摔法技术动作为主;"贯拳"和"鞭腿"在所有的技术动作中使用频率最高;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步法单一;高分技术动作、新技术动作使用少;比赛中缠抱过多,运动员普遍体能不足.  相似文献   

9.
从散打比赛技法得分特点探讨其技术训练内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等对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散打预赛各级别1/4赛、半决赛、决赛中技法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找出比赛中得分多、实用性强的技法,为散打训练提供内容选择方面的参考。研究得出结论:比赛中运动员使用技法得分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摔法、腿法、下台、拳法;不同级别在使用摔法、腿法、下台等技术时存在差异。同时提出建议:散打技术训练中,应以摔法、腿法技术为主要内容,兼顾拳法和下台技术,注重各种技法之间相互配合,作为散打技术训练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摔法是散打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比赛录像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参加全国散打锦标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摔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运动员使用摔法技术的得分情况是影响散打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2)胜方运动员的摔法技术强于负方运动员的摔法技术,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散打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大级别选手的消极搂抱现象、摔法的成功率、主要的技战术方法和优势胜利的概率与中、小级别运动员的现状对比分析,旨在较为全面地明晰目前国内外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在上述4个方面的特点,为进一步制定更为完善的规则和各运动队、俱乐部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更好地促进散打的推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观察和录象解析,对2003年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个人赛)10个级别前8名共70场比赛的运动员运用拳、腿、摔技术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向着简单实用、快速连贯、摔法新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基本技术不全面,重击能力与抗击打能力不强的弱点。文章提出,为了推动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运动员技术动作组合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打击力和抗击打能力以及加大技术动作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省体工大队8名优秀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其不同技术动作组合预见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散打运动员在不同的预见能力条件下,实施接腿摔技术成绩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接后鞭腿成绩高于接前侧踹腿成绩;鞭腿作为主动进攻的技术使用应变为防守反击使用,鞭腿的使用尽量结合组合动作技术来运用,鞭腿、侧踹腿在进攻时要注意打击高度上的变化;不同高度腿法动作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认为:加强预见能力的训练可明显提高散打摔法的运用效果,对掌握散打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运用特点,分析了摔法技术在散打比赛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并进一步探讨提高散打运动中摔法技术成功率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为散打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摔法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摔法在比赛中成为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使用技法,抱腿摔又是摔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主要通过对2011散打锦标赛抱腿摔技术运用情况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在2011散打锦标赛的抱腿摔技术运用上,最常用抱大腿技法是下潜抱双腿、下潜抱单腿、抱腿下压、抱腿扛、抱腿旋五种技术;作为抱小腿摔法,最常用的是勾踢摔、接腿别、接腿前压等技术。(2)抱腿类摔法在小级别运用最高,但是从成功率角度来说小级别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大级别最高。  相似文献   

16.
毛爱华 《体育学刊》2007,14(5):111-114
对中、外女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冲拳和贯拳是女子散打比赛中极为重要的进攻技术,鞭腿和侧踹腿是重要的得分技术,摔法是致胜的关键。通过比较发现:国外女子运动员拳法技术连续使用能力较强但实效性较差;中、外运动员的鞭腿技术均有较高的水准,但国外运动员的侧踹腿技术和摔法技术的意识、能力均远逊于中国选手。提出应加大高水平散打教练员和先进技术的"输出",进一步加强国外运动员踢、打、摔技术之间的互补能力训练,促进女子散打运动整体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了2007年和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前32强,中级别运动员的技术与节奏指标。结果显示:新规则实施后中级别比赛平均每局技术使用总数略有增加,平均每局总得分极显著性增长。腿法得分明显压过摔法,成为主要得分技术。鞭腿得分贡献率高达48%,出现"唯摔获胜"之后的"鞭腿取胜"倾向。中级别运动员抱摔次数高度显著性减少,受新规则影响极大。中级别比赛消极搂抱次数、消极搂抱率高度显著性减小,但搂抱次数远没有消极搂抱次数减少的幅度大。中级别比赛平均每次攻防的时间显著性增长,对峙频次、对峙次时、间歇频次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18.
吉洪林  赵光圣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1):108-110,124
目的:探讨散打运动员的骨骼状况,完善散打运动的理论体系.方法:采用HOLOGIC公司双能BMD测试仪对41名专业散打运动员的BMD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①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BMD与一般运动水平的散打运动员的BMD差异具有显著性;②大级别运动员的腰椎、股骨、胫腓骨及趾骨部位的BMD与小级别散打运动员相应部位的BMD差异具有显著性;③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各个部位的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骨骼质量优于一般运动水平的散打运动员;②散打训练对大级别散打运动员的BMD影响程度大于小级别散打运动员;③散打运动员的BMD达到峰值后,训练年限的长短对运动员的BMD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位的88名运动员比赛得分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场得分的局间变化:大、中级别运动员表现出相同规律,即第2局>第1局>第3局,只在上升和下降幅度上略显不同;而小级别运动员则表现出第3局>第2局>第1局的规律,呈逐渐上升趋势.(2)得分方式分布:大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线走势趋同,即都表现出:腿法得分>摔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小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线不同于中、大级别运动员,表现出:摔法得分>腿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其中摔法得分占到总得分的50%以上,对方被警告得分也占到一定的比例.(3)得分部位分布:总体上都表现出躯干得分>大腿得分>头部得分;在头部和躯干得分上,小级别>中级别>大级别,而在大腿得分上,大级别>中级别>小级别.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女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女子散打比赛中冲拳和贯拳是重要的进攻技术,鞭腿和侧踹腿是重要的得分技术,而摔法技术是致胜的关键;国外女子运动员侧踹腿技术和摔法技术运用的意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均逊色于国内选手。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女子散打运动员踢、打、摔技术之间的互补能力训练,强化技术特长,以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促进国内外女子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