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影与电视的区别,通常用"梦"与"窗"来形容.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电影与电视的区别,即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接受层面.技术层面从制作技术、传播技术和呈现技术三个方面来论述;艺术层面从艺术综合、艺术选材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述;接受层面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和接受心理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后指出正是由于电影与电视之间存在的区别,电影才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是“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许多表现手法而成的新艺术形式。”是继续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和电影以后的“第九艺术”。从结构形态上,人们把它分成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戏剧片、短剧、电视小品等类型。其中的电视系列剧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品种。它与电视连续剧一道,被称为最富于电视性的特殊体裁,是电视艺术体裁优势的集中表现。它们都是分次播放的电视剧形式,并都有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看电视、看报、看电影、看朋友、看黑板等,汉语用一个“看”字就足矣;而英语中,“看”因其习惯不同而有所区别。现将有关各种“看”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日本独特的岛国环境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民族特质,而这种独特的民族特质的根底就是日本人的“孤岛情结”。这种“孤岛情结”在日本的电影艺术中打下了明显的烙印,使得日本的电影表现出了明显的民族特色。而日本电影艺术中所反映出的类似于歇斯底里的人性扭曲值得世人的警惕,对于具有多次侵略历史的日本我们应给予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自1958年中国首个电视台创办以来,“主旋律电视文艺晚会”就逐渐成为了电视艺术中引人注目的一种电视艺术形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一方面,艺术实践为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了比较典型的、成熟的文本:另一方面.艺术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使得无法很好地形成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良好互动。因此,就艺术理论而言,电视文艺晚会的实践展开增加了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理论研究也成为了我们在晚会制作时更好地走向艺术自觉的必然要求。对此,文章从审美文化研究的角度,在艺术生产“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的两个层面分析了“主旋律电视文艺晚会”几个主要方面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电影片名的翻译应力求达到中国翻译传统中“关注意义,普及审美”的标准。本文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视角对国内外部分优秀电影译名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7.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剧”有形同而质异的区别:即一个注重突出“文学性”特征;一个注重追求“戏剧性”效果。因受多元化影响,“电视小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应有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摄影,电影,电视这些新兴科技艺术手段刚刚萌芽阶段就提出了自己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看法和一些担忧,并且提出了艺术品具有其“本真性”,在丈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名词“光韵”值得后人思索,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定也具有其特有的“光韵”效应。  相似文献   

9.
小林 《现代语文》2005,(1):44-44
经过十几年的认真编辑整理,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卜召林教授的《影视艺术论》终于由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该书对电影电视艺术进行了理 论性的研究,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电影电视的有关知识,阐 释了电影电视两者之间共同的美学意蕴,同时也体现出电 影电视两者之间的纯物质形态差异。 列宁曾经这样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 们是最重要的。”当然,由于观赏时的时空的自由、条件 的方便等原因,电视艺术对于我们是更重要的。读《影视 …  相似文献   

10.
1895年,电影在卢米埃尔兄弟的手中诞生,它吸吮着当时已有艺术尤其是戏剧艺术的乳汁,加上近代科技发展的推动,很快便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拥有数量极大的观众群,被誉为“天之骄子”。40年后,电视又出现在人类面前,而且也像电影继承发展了其他艺术的长处一样,电视植根于已有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的土壤中,很快地从一般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