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白居易就是最早赞美西湖的诗人。读这首诗,我们自然会联想起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似文献   

2.
西湖小记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传颂千古,作为人间天堂的杭州以西湖而闻名天下。暑假中,我来到杭州,当然不会忘了去游赏我仰慕已久的西湖。  相似文献   

3.
杭州的西湖很美,古代不少文人墨客更是用蘸满诗情的笔墨为美丽的西湖添上一笔,或淡妆,或重彩,使西湖更具诗情画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不同季节下的西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风情各  相似文献   

4.
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在一个初春时节,白居易畅游西湖,欣赏美景,情之所至,写出了描写西湖早春美景的佳作——《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受儒家思想影响,早年锐意进取,竭力奉行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仕途顺达。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仕途受挫,被贬为江州司马,其政治热情随之冷淡下来。这一时期,儒家“独善其身”、道家“知足不辱”及佛家避世等思想,在  相似文献   

5.
杭州游记     
杭州自古以来便被世人称之为“天堂”。白居易有诗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轼亦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也许是这特有的诗情画意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6.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是长庆三年(823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这是一首咏赏杭州西湖风光的诗。  相似文献   

7.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即杭州名胜西湖。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古来有不少文人在那里做过地方官,他们留下许多描写西湖风光的锦绣词章。要说最有名的人物,则前有白居易,后有苏东坡;而白居易这一首《钱塘湖春行》和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即“若把西湖比西子”那一首,都是写西湖的诗中传诵最广的名篇。说来白、苏二位与西湖真是结缘至深:西湖原有“白沙堤”,就是从孤山到断桥的一道堤,此诗中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宛如一座仙境般的大花园。她的美丽风姿,自古以来就赢得人们的倾心和赞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当岩他离开杭州时,再度抒发出依依惜别之情;”处  相似文献   

9.
开湖东坡于西湖,可谓情有独钟。熙宁怀杭,以西湖比西子,遂成千古西湖绝唱;元搞守杭,以西湖为人之眉目,遂有开湖之举。《杭州乞度煤开西湖状》云:“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史。方是时,西湖溉田千余顷。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自国初以来,稍康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药田。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药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埋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封横,如云级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杭…  相似文献   

10.
我的故乡在杭州,它是世界上最美丽宜人的城市之一。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与西湖有着很大的关系。没有西湖,杭州就失去了它大半的美。自古以来,杭州曾吸引无数人雅士为它挥毫泼墨,吟诗作画。  相似文献   

11.
【导语】喜爱西湖,因为她是苏轼笔下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杨万里眼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白居易心里的“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亦因那千古流传、尽人皆知的爱情佳话——白蛇传所营造的一份神秘。西湖是人间的天堂,  相似文献   

12.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里,不乐也乐。 此联题于杭州西湖边的仙乐酒家。上联句句有“仙”,下联句句有“乐”。店名“仙乐”二字自然巧妙地嵌入其中。此外,妙引诗人白居易、林逋、苏东坡入联,不仅为下联的行乐寻诗作了铺垫,而且还提升了酒家的化品位。又如潮州韩江酒楼联云:  相似文献   

13.
杭州素有“楹联之都”的美誉,而西湖楹联是西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楹联不仅细致描绘了杭州西湖自然景观之美.还折射出了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在“天下西湖三十六”中,杭州西湖,风景独绝,堪称之最。西湖中的苏堤和白堤,更如西子两道弯弯的眉痕,风情万种。以白堤而言,春天,桃红柳绿;夏日,荷风十里;秋日,湖天一碧;冬日,断桥残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上没有一道堤,能像白堤这样一年四季都令游客流连忘返。白居易久居杭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西湖诗流传千古;他所营造的沙堤,与湖山共存。从小生长在杭城的宗庆后,爱白氏的《长庆集》,爱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都会陶醉于山水之中,杭州的"老市长"白居易中意西湖,写下了"未曾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明代大才子袁宏道说过"青山可以健脾"。这种对山水的热爱,是切身之感。清代文人金圣叹平生倒不见得怎么爱山水风物,但到了要砍头时,却遥望山水,说了一句"好山色"即告别人间。可见金圣叹能视死如归,却抛不下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16.
近水三分妖     
杭州美,大半美在西湖,苏东坡说它“浓妆淡抹总相宜”;白居易不想走,说“一半勾留为此湖”;美国人布赖特·威利斯在孤山脚下待了一个月,临走时大哭,写诗道:离别这妖艳的城市/如同远嫁我心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17.
杭州不论怎样装束都是美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云皆美得让人心颤。一段段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许仙白娘子的凄美爱情、白居易和苏轼的传世佳句、岳飞的精忠报国……多少悲欢离合,诗情画意都化作西湖一池涟漪。就连西子湖畔西施姑娘的病容,都那么楚楚动人,惹人爱怜。正如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相似文献   

18.
《钱塘湖春行》是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诗。诗题中的钱塘湖,即西湖。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本诗就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游的佳作。诗人用他那支天工化笔,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处处扣住一个“行”字,把刚换上春装的西子湖,描绘得欣欣向荣、生气勃勃,深深地给人以美的享受。先行何处?“孤山寺北贾亭西”。首联第一句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孤山是西湖的突出标志,它位于后湖和外湖之间,峰岚耸立,清幽秀丽,上有孤山寺(南朝陈天嘉初年所建)是西湖登览胜地。贾亭,又叫贾公亭,唐代贾全任杭州刺史时所建,当时也属西湖名胜。第二句紧接着从大处着笔,用水光云  相似文献   

19.
惠州西湖地处惠州市西隅,是广东八大风景区之一,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古人还把它与杭州西湖相提并论,因此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之说。但杭州西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工湖,而惠州西湖则完全是个天然湖。因此,研究一下惠州西湖的形成、变迁和建设,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这个风景区,使之更好地为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服务,是不无裨益的。西湖的形成惠州西湖的形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湖盆是西支江故河床;另一说是东江堤外  相似文献   

20.
今夏,静谧的夜西湖再度呈出出一片繁华景象。 每当夜幕降临,杭州西湖璀璨似锦,环湖景点及湖中三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都亮起来了,加上新设计的各种夜游活动,杭州的夜西湖确实真正做到了不再寂寞。 今夏西湖风景区开放的夜游点有10多处。这些夜游点中,像柳浪闻莺公园的夜花园,望湖楼、平湖秋月、孤山和镜湖厅的音乐茶座等,都是深受杭州市民欢迎的传统纳凉节目。 西湖中的三岛夜游,仍是西湖旅游中的重头戏。今夏,“阮公墩”岛仿古夜游推出一台演绎水上龙宫的龙年庆典戏。“三潭印月”岛上的湖上酒肆,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