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间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发展民间武术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民间武术发展却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原因有: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民间武术核心的技击性价值减弱;乡土社会解构对民间武术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城镇化建设改变了民间武术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民间武术固有特性限制了其传承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民间武术的价值;重视民间武术的生产性保护;强调民间武术的技击性价值;利用好学校体育课堂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现代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历史传承行调查分析,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上。提出梅山武术文化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体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历史传承行调查分析,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上。提出梅山武术文化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体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4.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剖析武术健身操的"形"与"意"及其文化内含,以此研究武术健身操进校园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武术健身操进校园具有健身价值,武术的传承价值,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地处湖南境内古梅山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历史悠久的梅山民族体育文化孕育出以武术、竞技能力、嬉戏娱乐、配合节庆习俗为主的四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群,与现代体育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梁西淋 《家教世界》2013,(2):235-237
1研究背景新世纪,随着东方文化的崛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强音。在学校的各类课程领域中,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莫大关系的,除文、史、哲外,当数体育领域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其中的武术。历史上,以武术为内核的尚武精神曾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由此,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尚礼"精神,西方传统文化精神是"尚力"精神。礼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主体。"力"是唯一将西方文化三要素构成一体并且传承不断的文化精神。"尚礼"精神作为一种传统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大现实意义。"尚力"文化已经发展到自己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造成的三大人类危机——环境危机、战争危机和人的精神危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21世纪应该是"尚礼"和"尚力"两种文化精神或者说是文化价值观念对立互补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武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当前的武术传承中习武者的武德修养被忽视,使得武术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最终导致武术运动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文章聚焦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武德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通过设置武德教育理论课、建立武德规范体系、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贯穿武术文化内涵的介绍以及在武术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渗透武德教育等措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文化形态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培养传承人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就成了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论述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价值。指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必须置于当代人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之中,把发展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的主题与要求联系起来,通过自身不断的变革,对时代课题作出及时应答。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生命延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生命课堂"内涵、特征出发,提出大学体育武术"生命课堂"理念、大学武术实施"生命课堂"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大学武术课堂教学,探讨了实现大学武术"生命课堂"实践主要包括:设计多维培养目标实现生命的完整性;大学武术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体验武术课堂生命交往过程;设计促进生命发展的武术教学评价。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普及武术运动、提高武术教育质量与师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代高校武术教育过程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承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将文化与武技相融合,并将传统武术教学升华为一种“授技育人”的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授真正的“人文体育”精神。才是对它真正意义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我国传统武术的思想观念、文化教育潜力以及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以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发展传统武术.武术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现代体育的功能——身体锻炼,同时,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性的文化载体,兼在德、智、美及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与完善方面具有特色.我们应充分发觉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为实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模式做出表率,同时,亦可促进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瑰宝,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体育的冲击,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三维数字技术的逐步推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讨传统武术的三维数字技术运用,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军事类体育项目,主要包括以骑、射、武术以及从传统武术中分化出来的太极拳、气功等导引养生类体育项目.本文通过对这些运动发展演变到生存现状的分析思考,推测其在现今社会演变发展规律,为体育界引导这些项目健康科学发展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竞技武术的冲击和传统武术自身功能的退化,在中国被奉为国之瑰宝的传统武术受到了冷落,这种态势影响了中华武术精髓的传承和武术文化的继承。探寻传统武术存在的文化价值、体育价值、防卫作用、武术门派等,阐发、弘扬传统武术的内在神韵,以求进一步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术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传统武术,就没有中华武术.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是发展中华武术的基础和前提;发展中华武术必须从弘扬传统文化入手,以确保武术文化的内涵、本质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