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客观必然性、内涵及重要意义;在目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也是合理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按要素分配方式。因此,既要看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同一性,又要看到两者的对立性,搞好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劳”有三种形态,并不是仅依据劳动能力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与资本家所得并不是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的差别,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与以资本收入为主的区别,其分配中存在贵较严重的剥削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且分配中的剥削性逐步消除,逐步走向劳动作为单一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实现按劳分配的新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的分配原则,它既坚持公有制的基本分配原则,又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特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虽然在存在基础、分配客体、分配主体、分配尺度和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有效弥补按劳分配的现实不足,有助于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创立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为核心内容的按劳分配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7.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确运行的基本保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具体是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两方面得到贯彻的。在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同时 ,必须采取相应改革措施 ,注重解决好由此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分配问题开始分析,目的是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这种分配制度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差别,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价值分配寻找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本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确立依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劳”有三种形态,并不是仅依据劳动能力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与资本家所得并不是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的差别,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与以资本收入为主的区别,其分配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剥削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且分配中的剥削性逐步消除,逐步走向劳动作为单一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以来,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都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按要素分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能否笼统提是按要素分配?本文认为,不能。因为作为市场经济共有现象的按要素分配不包括按劳分配,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才包括按劳分配;任何社会市场经济中按要素分配的各种方式都不可能处于平等地位上,总有一个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要素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动力要素分配为主。  相似文献   

12.
宪法只规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一种分配方式,现实中实行的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未能得到确认。为了避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因和宪法相抵触而受阻,必须及时修改宪法,在宪法中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对宪法中有关公民私有财产的条款作相应修改,明文禁止公民谋取各种非法收入,确认“公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13.
公平分配问题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受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分配问题提出不少政策主张。共同富裕是其理论的社会目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其理论的基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其理论的政策目标,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4.
林锦礼 《广东教育》2008,(11):64-65
知识梳理 1.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因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应是混合所有制结构体系共存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按劳分配学说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模式。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我国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元化分配结构。文章提出构建以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导的二元主体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对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及劳动收入这三个概念经常混淆。按劳分配,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  相似文献   

19.
按要素分配是现行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以上结论的再学习,再思考,一方面要认识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马克思一贯的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针对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带来的贫富差距,要有与之对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