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李迎 《辽宁教育》2023,(21):73-76
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两项重要素养。风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将关于风俗的知识内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教师应探究传统文化和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剖析打造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思路,总结借助传统文化构建活动型课堂,并以活动型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中,风俗独具生活性和启蒙性,能够很好地引领儿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风俗题材教学中,教师需要理解风俗是传统文化生活化的载体和媒介,旨在让儿童体悟风俗背后的美好愿望和情感,并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使其具有正向的价值观。同时,教学还应考虑单元生活领域的定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典型的象征物引导儿童走近、走进风俗,利用留白建构儿童对风俗的独特理解,搭建学习支架深化儿童对风俗意义的体认。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宗法血缘家庭的基础之上,家国同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道德关系,家庭道德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家庭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和运转。传统文化带着明显的家庭传统的特征,有人甚至称之为家族文化。本文即从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三个主要特征揭示家庭道德传统对它的深刻影响一、传统主义所谓传统,指由历史积淀、沿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道德风俗、价值观念、行为心态等诸要素构成的稳定的有机系统。它是由特定的人类群体所创造、沿传、信奉和遵循的稳定的文化模式。传统主义就是信奉和顺从传统,以固有的文化传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室内装饰文化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正庆 《考试周刊》2011,(40):227-228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的国家,所谓传统不外是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某种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由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更是如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室内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后,与严重的社会危机相对应,人的道德、心理与行为方式也面临着近代转型的根本任务.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个性解放思想等优秀成分的基础之上,揭露、分析了当时国人人心风俗全面堕落的种种表现及其政治、学术、社会成因,并提出了他们对理想国民性的崭新设计,这是一个集传统文化优秀成分之大成的人心风俗改造模式,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萌芽,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它还不具备国民性改造的近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体系的建构、道德与价值的诉求、信仰与社会风俗的形成等三个方面探究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科学分析,对不同文化交融和变异发展的规律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不同民族乃至世界的大融合、大团结十分有益。辩证地分析各文化优劣之处,从而取长补短,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探索构建中华民族最先进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浅析多元文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人们之间交流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按文化学奠基者泰纳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中国与世界》)。对这种人类独有现象的专门研究,西方始自十九世纪下半叶。我国学者起步稍后,至本世纪初,章炳麟、梁启超、李大钊等提出并开始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五四”时期,东西文化之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论题。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文化研究”又逐步形成热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礼仪风俗、文学艺术观念等内涵,对现代广告有着深远影响。现代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意识与创作理念,制作出文化特质鲜明、立意独特的现代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俗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它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他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播的重要渠道。社会风俗及其反映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中国人国民性的形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改造,与对古老风俗的弘扬与改造密不可分。反过来,移风易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当传统文化从横向受到西方文明的碰撞,从纵向受到发展中时代的冲击的时候,社会风俗首当其冲。它所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鲁彦的乡土小说,以丰富的浙东风俗描绘、深刻的社会心理刻画、“温情脉脉”式的批判,展示了风俗文化现实主义倾向,触摸到乡土中国的生存风貌和历史变迁。在最俗常的风俗生活的世态中感受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种族心理,乃至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文化错位中的精神危机,为现代中国文化重建与文学审美的提升,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中的委婉语折射出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和风俗礼仪。这些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汉英民族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时期,受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代审美风尚等的综合影响,文学领域形成许多叙事伦理的“风俗化”现象。与显性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文艺政策、领导权等形式形成的规范性影响不同,“风俗化”叙事伦理是以隐性的潜规则形式影响文学的书写与发展的。作为共和国文坛第一个公案,《我们夫妇之间》的被批颇具代表性,小说的知识分子道德叙事非正当性、日常生活的非“斗争”伦理,和在“城市”与“乡土”对比书写中作家对“乡土”道德优越性的漠视,是其获罪的根源。“风俗化”叙事伦理对文学的影响是潜隐的,往往显得更深刻。从“风俗化”叙事伦理对文学的影响和形塑中,可以看到当代文学史结构性转换的某些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4.
民间传统风俗礼仪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创立的有道德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使村民之间 ,血亲血缘人之间形成道德契约关系 ,以此保证个体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时的人力支持。民间传统风俗对人际间关系的调控作用体现在它的道德评价作用、行为约束作用和情感凝聚作用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包含道德、思想、艺术和风俗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本文从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二者融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叶波 《考试周刊》2010,(21):171-172
2005年6月1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指出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应重视民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全部思想的焦点和核心。道德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突出地表现为人伦道德本位化及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主义的成因、特点及现代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传统风俗的历史传承并非一成不变,由于社会政治、地域环境、经济形态、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传统风俗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往往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大澳龙舟游涌在传统风俗传承过程中,依据地方环境、配合地方社会的转变呈现出不同的民间理解以及内容变化。这种极具地方色彩的诠释与再解读,令当地居民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自然地接纳及认同本土传统风俗习惯,促进他们对地方传统风俗的坚持和传承。本文基于香港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佛山九江传统龙舟的比较,对两地传统龙舟文化及民俗风情进行实地采风,考察二者之间的袭承关系与发展变革,旨在探究潜藏其中的文化根源与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9.
民族经济活动的文化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经济作为民族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并不是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存在的。经济体系总是沉浸在文化环境之中。在这种文化环境里 ,每个人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经济与文化的其他各要素如亲属关系、宗教信仰、道德法律、传统风俗等种种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立足于文化的基点对民族经济行为的价值进行判断分析 ,从而认识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积淀,是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积淀的积累,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等精神形态方面。传统文化反映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就是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形成世代相传的巨大的社会习惯力量,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亲时期在中国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