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校训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学校办学生导思想之训词,不可不慎,拟定好校训,要把握教育宗旨、时代要求、中华传统化、学校特点与个性诸个要义,本作正反两方面比较,为拟定校训,倡导优良校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态度     
《大学生》2013,(7)
正校训应去标语化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以某市的39所大专院校为例,"求实"、"创新"、"厚德"、"博学"出现率较高,其中有11个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综合整理)相比"创新、求实、博学",情感教育是日渐式微了,校训高频词中"爱"严重缺失。邵  相似文献   

3.
校训的变迁     
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的百年之路。如今,那些看似繁花似锦、古典雅致的校训再次流行,也并没有给人多少信心。在中国,"校训"一词是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最早从日本传入。最早的校训出现在20世纪初,如1901年由美国监理公会正式办起的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4.
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还有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调查还显示,六成大学生对校训"不感冒",甚至有在校老师工作七年竟不知校训.(据《武汉晨报》报道) 校训,本应是一校之魂.什么样的校训,就规定着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和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规格.校训像一面镜子,它之于学生的记忆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中国大学同质化的校训,说明培养的是同质化的人才;成为摆设的校训,说明培养出来的是无魂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报刊撷英     
小学校训:能否不喊口号“你是否还记得你所在学校的校训?”看到“团结、勤奋、活泼、创新、文明、守纪、求实、进取”的校训,你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并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学校的校训。校训仅是标语口号?东城区教委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0所小学中,有49所学校的校训为“四词八字”式的口号,所占比例高达98%。50所小学的校训共涉及用词38个,用词范围狭窄,普遍存在着重复使用的问题,各校校训千篇一律。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勤奋”、“团结”、“创新”、“文明”4个…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校训"的调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热议。这项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比例高达75%。校训中带有"勤奋"字样的有68所,"求实"的为65所,"创新"的为59所,"团结"的为49所,"严谨"的为25所。在256个校训中,包含以上5个词语任何1个及以上的有147个,占到被调查大学的近六成,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7.
李继侠 《山东教育》2012,(Z5):27-28
走过不少学校,几乎所有学校都在醒目的位置悬挂或张贴着校训。但是看过之后,却让人颇费思量:存在很多雷同现象,太过于普通平淡。校训的内容过于肤浅或"政治化",且用词平淡,雷同严重。如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词依次为:"勤奋""团结""创新""文明"。实际上,俗套空洞、缺乏文化内涵的校训比比皆是。为什  相似文献   

8.
试探中国近代大学校训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彩霞 《高教探索》2006,(2):32-35,39
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是伴随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而出现的。“校训”名称来源于日本。中国古代有校训的原型,没有校训的明确名称。直到近代,教会大学出现了英文校训(motto),随后中文“校训”从日本侍入,才使得校训概念和内容达到了名实统一。“校训”名称的引进,表面上是新概念的出现,实质上是新教育观念的诞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影射,是西方新式学校体制被我国接纳、采用、完善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有欲则刚     
智者劳贤者忧,不智不贤无所求。既为智者贤者,为何有忧有愁?只因有欲有求。欲望这个词,听起来似贪似嗔似痴,却任谁都不能免俗。换句话说,没有了欲望,生之趣味何在?生之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0.
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也是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传统和特色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校训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校训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几所富有代表性大学校训的释读,品味其内涵和意蕴,指出其重要作用,并对当前大学校训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行了剖析,阐明了一则好的校训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也是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传统和特色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校训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校训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几所富有代表性大学校训的释读,品味其内涵和意蕴,指出其重要作用,并对当前大学校训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行了剖析,阐明了一则好的校训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校训     
高校的校训建设,对于传承学校的人文精神,展现学校的教育风格,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指导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校训的内涵、发展、特点和校训的功能,总结出了构建校训通常遵循的原则并对校训的构建提出了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校训集粹     
校训集粹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光荣传统和特色,也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它是一所学校的“魂”。许多老校、名校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校训,本刊将陆续选登全国各地一些学校的校训(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供稿),旨在互相交流,让这些校训的精...  相似文献   

14.
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而最能展现大学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近代名大学的校风,常体现于其别具特色的校训之中。研究历史上名大学的校训,可以重拾大学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存在校训雷同现象。对此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必将弱化校训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进而使学校发展失去根基。校训建设须因校制宜,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积淀文化底蕴,张扬个性特质。校长应把校训建设、创新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件大事,坚持在更新办学理念、弘扬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色中.着力形成体现办学宗旨、时代要求、学校灵魂的人文化、个性化的校训。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国高校校训现状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训是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最能反映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但是,我国高校校训普遍存在重复多、特色少、视野窄、起点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校训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使“校训”这一明珠发挥其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一、校训与办学理念的一般论述 在讨论校训与办学理念之前,应首先弄清什么是校训,什么是办学理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校训与凝练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磊 《现代教育科学》2005,(3):69-71,90
对校训的研究是当前新组建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着重研究和回答了校训的功能及其确立与演进的规律,校训与大学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校训.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确立大学校训必须坚持注重凝练性、体现民族性、力求独特性、坚持民主性、保持稳定性等五个原则.并结合对校训的理性思考诠释了白城师范学院校训。  相似文献   

19.
校训,是学校训导、指引、激发、鞭策、鼓励师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总旨,是兴校育人举措之一,是校园文化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所学校拟定一条雅美、新颖、实用的校训是很有必要的。我见过不少校训,受了不少启示和教育。但大都缺乏个性、创意,有的干脆以延安抗大校训为校训。凉城三中的校训则不然。她颇有特色,有特色就意味着有个性,有个性就不会落入俗套,说人之所说,道人之所道。其感召力、吸引力、作用力必然会增强。这条校训只有:“净、静、敬、竞、进”五个同音字。“五字”构思精巧、字简意邃、耐人寻味。净,干净、净化、纯净…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强化校训教育,给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这是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课题。校训是培养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为了培养新世纪人才,为了使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各中小学都建立了校训、班训,以校训强化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