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课题,大学问 师:今天,我们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师板书课题,"拉萨"两个字写得大,"的"字写得小,"天空"两个字用蓝色的粉笔写)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詹天佑》下课了,我如释重负. "学生还算积极,第一次在名师面前‘秀’课,应该不会出丑吧?"就在我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尹老师,请你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再写一遍!" 哦,是孙建锋老师.难道是我的板书写错了?我心里更加忐忑了.说句心里话,我对自己的板书一点儿自信都没有,虽然读师范时学校要求"三笔字"都要过关,但那时候我满脑子的三毛、琼瑶、席慕蓉,压根儿就没认真练,每次练字都与老师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参加工作以后,更为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从没好好练过字.以前,上公开课我都尽量减少板书,现在要我在这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孙老师面前写字,我惶恐到了极点.我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小声地请求:"孙老师,我能不能不写?"孙老师和蔼地说:"没关系,大胆写吧,就像你刚才一样."看着孙老师充满鼓励的眼神,我鼓起勇气,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詹天佑"三个字.  相似文献   

3.
许多老师喜欢课前板书,尤其是上公开课,大黑板、小黑板、卡片一大串,连课文题目也课前预先写好,课上基本不动粉笔。课前板书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但也有不足,我认为当堂板书利大于弊,值得提倡。当堂板书较为直观、且能传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3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上课伊始,我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读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一位小男孩说:“小柳树的枝条绿绿的,老师用绿色的粉笔写。小枣树结出的枣子红红的,老师就用红色的粉笔写。”听了小男孩的回答,我表扬他不仅会观察还会思考,并趁机引导:“是呀,小柳树在春天里长出了绿绿的枝叶,小枣树在秋天里结出了红红的枣子。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喜欢谁?喜欢他的哪些地方?”教室里一阵七嘴八舌之后,小手高高举起来了:生1:我喜欢小柳树细细的腰、绿绿的枝条,我觉得…  相似文献   

5.
曾听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讲的《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板书课题时,他将“车马”写成了“马车”.写毕,老师一言不发,学生在下边小有骚动。有的学生带着颇为惋惜的神情给老师递眼色,打手势,示意老师板书错了.这时老师好象恍然大悟似地用红粉笔将“马车”改成“车马”.这一场短暂的哑剧结束后,老师才开始了他有声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师板书课题,“拉萨”两个字写得大,“的’’字写得小,“天空”两个字用蓝色的粉笔写)师: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相似文献   

7.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就让听者感受到于老师训练扎实的教学风格。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教师一笔一画板书,学生跟着写),注意:“鲁”字当中这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教师巡视,表扬写得好  相似文献   

8.
手忙脚乱     
放学前半个小时的小课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台上,孙老师手捏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疯狂"地写着笔记作业;台下,同学们紧攥钢笔,在本子上飞快地抄写着。大家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因为只要一走神就会慢一个节拍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班班通",可以有效实现计算机网络资源同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授课方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挂图"就行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班班通"已开始在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运用"班班通"使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0.
郑甜 《江西教育》2007,(14):72-73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教学过程] 板块一:直接导入,读写课题 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尊严》.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边写边提示:"尊"字里面别忘了写这一短横)来,大家也拿起笔,在课题下面把这个词写一遍.(学生书写课题,再读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老师讲、学生读,老师写、学生抄的枯燥乏味的读写课。生动活泼的小学生自然就只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艰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成了我心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这门功课就一定能学好,反之则将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老师讲、学生读,老师写、学生抄的枯燥乏味的读写课.生动活泼的小学生自然就只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艰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成了我心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这门功课就一定能学好,反之则将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3.
手忙脚乱     
放学前半个小时的小课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台上,孙老师手捏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疯狂"地写着笔记作业;台下,同学们紧攥钢笔,在本子上飞快地抄写着。  相似文献   

14.
换位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例一:错写 特级教师靳家燕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清书上的课题,然后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当即给老师指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张日才 《中国教师》2010,(Z1):277-277
<正>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以前都是做过学生的。不多年前,我们的老师在黑板上用一支小小的粉笔演绎的精彩至今记忆犹新。但电脑在校园中的涌现猛然改变了这一切。如今的课堂,有的黑板被投影幕遮去"半壁江山",有的一节课下来却没留下只言片语,有的可有可无地留下些象征板书的"板书",有的歪歪扭扭地留有几行文字。  相似文献   

16.
陈兴中 《四川教育》2007,(11):21-21
观完全课有两点感受最为深刻。其一,此课有"安全感":在语文教师极易忘"本"变"质"的今天,杨老师念念不忘语言文字训练,足见语文"工具性"情结在教者精神领地的固守。诸如,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出"禹"字书写的笔画顺序;老师启发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形状和意思"",你再读读,说说还有哪些词汇描写治水的艰难"等等。  相似文献   

17.
借用彩色笔,增强直观性。教师板书课题时,主要运用白色粉笔,如果教师能适当地运用彩色笔,便能使单调的板书骤然生动起来。如讲朱自清的散文《绿》,教师在板书课题时,用绿色粉笔写了个“绿”字。这种对课题的着色很具有艺术性,很自然,它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正是阅读分析《绿》一课所必需的。再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师同样可以用红粉笔书写“红”字,而另外的文字则仍可用白粉笔书写。这时,“红”字在课题中就显得醒目,这“红”字恰恰也是课文所要着重说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一间教室里,老师不是用粉笔写板书,而是在一块白板上用一支特殊的笔写下网址,登录互联网,让学生观看北京一位知名中学教师的讲课视频,老师有时会暂停播放;有时学生们会在白板前用那支特殊的笔把一个个虚拟的化学器皿放在白板指定的位置上,演示化学试验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例] 在教学二年级《校园里的画》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写这课的生字“救”时,总爱漏掉“求”字右上角的一点。纠错时,我请学生们观察老师写字,我故意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错字“(?)”,顿时,一双双小手不约而同举得老高,性急的学生情不自禁惊呼起来: “老师,你掉了一点!”我假装糊涂地瞪大眼睛看着错字,学生们看着我傻傻的不明真相,恨不得马上跑上讲台帮助我这个笨老师。我把一枝红粉笔递给了其中的一个学生,并请他到讲台前来说明缘由,只见他飞快地跑上讲台,用我给他的红色粉笔在写错的  相似文献   

20.
课前板书不宜多用●林泽玉板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大凡教研课、公开课,许多授课教师喜欢用课前板书:大黑板、小黑板、卡片,甚至连课题也是课前写好的;有的教师事先把板书抄在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