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②厌:满足。上榜理由:这是李白的一首山水小绝,明代李攀龙在《唐诗训解》中这么评价《独坐敬亭山》:描写独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相似文献   

2.
盛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无暂息。万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宋朝诗人苏轼的《戏徐凝七绝》:"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相似文献   

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千古绝唱。它既写尽了个人的孤独之感,也展现了一种"相看两不厌"的静默之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一开头看似写景,实写自己伤心之感。群鸟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一片白云也越飘越远,诗人觉得世间万物好像都在厌弃他,"只有敬亭山"静默无语,任凭人观赏、玩味;  相似文献   

4.
庐山瀑布     
唐代诗人李白写过一首《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很想去看看庐山瀑布。今年国际劳动节期间,妈妈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带我去了江西庐山。那儿山多,水多,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瀑布更是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5.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田野,江河湖海,雨雪风霜,是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环境。城市村庄,高楼大厦,街道桥梁,家庭房舍,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不论写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对这两种环境的描写。这种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景物描写,也可以称作环境描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有些课文是以景物描写为主的,如《海上日出》、《繁星》、《松坊溪的冬天》等。有些课文则在写人叙事中进行片断景物描写。这样的课文非常多,带有普遍性。如《小英雄雨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战友邱少云》、《飞夺泸定桥》等等。怎样读懂这一类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呢?这需要从景物  相似文献   

6.
“疑是”一词常见于唐人诗词中。“疑是”的“疑”是什么意思呢?蔡仪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写道:“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描写的虽是庐山瀑布,但也有一个观赏的作者,就是‘看’和‘疑’的人。”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中的《望庐山瀑布》“说明”写道:“几乎疑心是天  相似文献   

7.
李白《望庐山瀑布》有一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很多人解释这句诗,都说瀑布是“挂”在香炉峰上的。其实,这解释大错特错了。到过庐山实地观察的人,发现香炉峰的确像个香炉,紫烟缭绕,阳光映射下,景色十分迷人。但这“紫烟”并非是瀑布的水汽,而是山上的云烟。庐山的瀑布很美,然而并不挂在香炉峰上。李白另一首《望庐山瀑布》,诗开头两句是:“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真实记述了香炉峰与瀑布一西一南的位置,南面的瀑布怎么能挂到西面的山峰上呢!但是,诗人却大胆地把这种自然美景:香炉紫烟和瀑布飞银“拉”在一块,用前景衬…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初学写作缺乏经验,仿写就是一根拐杖。仿写可分为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 整体模仿,亦称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胶州的三里河公园》可全面模仿《黄果树瀑布》一文移步换景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在句式表达上善用、巧用比喻,  相似文献   

9.
一千二百多年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它以豪迈的气势和奇特的想象,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庐山的香炉瀑布,给读者以高尚的美学享受,并培育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挚爱恋。李白笔下的香炉峰在什么位置呢?从解放前后的各种唐诗或李诗选本,到今年出版的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以及近几年各高等院校的古典文学交流教材,就笔者所见,注家们一致认为:在庐山西北部。诚然,庐山西北部是有一座香炉峰。宋朝陈舜俞的《庐山记》说:“由江州之南出德化门,……过上化城,山路弥险,中间往往不可行肩舆矣。直上十里,道中过鸡冠石,次四望石,次泻油石,次香炉峰。”峰在有名的东林寺南面。但是,这里并不是李白望瀑布的香炉峰,  相似文献   

10.
六(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赏析]《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相似文献   

11.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那如何写好景物描写呢?介绍几种绘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课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繁星》、《桂林山水》、《火烧云》、《梅雨潭》、《海上日出》……这些文章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种是在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领会这首诗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描写景物,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说明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是我国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4.
【阅读指向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主题,用古诗词、散文游记等多样化的文章体裁,描绘了祖国那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观。在这几篇课文中,作者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眼中景物的特点。抓住景物特点,写出景色之美,也是我们这一单元要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独坐敬亭山》中,李白抓住了一个"独"——鸟尽、云去、山看,还有孤独的"我",将这座山的"独"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次北固山下》收录于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归乡途中所见之景以及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并通过对在船上所看到的美丽景物的生动描写,传达出一切事物都会循环交替出现的深刻哲理。仔细分析品读诗中描写的景物,不仅能真切体会到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美感,更会被作者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相似文献   

16.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简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选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课后设置了3个训练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紫尺疑。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家乡的小河     
读了《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会感到西沙群岛的景物是多么优美。其实,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景物,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美丽迷人的地方。去学校的周围或郊外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你喜欢的景物,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写的时候,学习《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描写景物的方法,并注意用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相似文献   

20.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徐凝:《庐山瀑布》咏庐山瀑布的诗很多,最著名的当数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以其由浪漫主义幻想所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