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平健康学是一种以自我心理调整、自我疾病调治为主的保健方法。所以学习心平健康学,首先要同自己结合。同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同自己的疾病结合;同自己的弱点结合;同自己的逻辑观点结合;同自己的性格、秉性结合;最根本的是要同自己那颗心结合。  相似文献   

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6月底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大会的论文集收集了37篇心平健康学用心理调治疾病的相关论文。王中平老师在大会上做了“中医心理病因与治疗的新思路”的专题演讲,会中王中平老师与中医前辈就中医心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大家了解、认识了心平健康学。下边是王中平老师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金手指点评     
嗨———,大家好,“金手指点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一起打开“百宝囊”———读者来信箱,访问一下新朋旧友。福州市台江区的朱景满先生来信说:“我坚持订阅中老年《健身科学》已经有很多年,并且从中受益匪浅。我对王中平老师的‘心平健康学’尤其感兴趣,但仍感未入门,特别是在实践的指导运用上掌握不好,至今还在受某些疾病的困扰,恳求得到贵刊的悉心指导,另外,我还想问前列腺增生、白内障如何调治。”感谢朱先生对我刊一如继往的支持,但是关于“心平健康学”方面的知识,我们跟您一样都是学习者,可不敢给您做什么指导,如果您想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习“心平健康学”,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认识到人的一切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人对自然平衡的不理解,在生活中产生过激亢奋的心情,都会受到自然力平衡规律的约束,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痛苦。现在我明白了“病由心生”、“病须心解”的道理,我要以“心平理论”为武器,把过  相似文献   

5.
循着"百病由心生、百病由心解"的研究思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什么心情能够引起什么病症,怎样调整心理解除疾病,在上述问题上,有了些突破,找到了一些治疗看似心脏病而用药又无效的"假心脏病"的心理调治方法,即找到了一些调治心包疾病的心理病因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是我们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有很多同志为发扬祖国的中医事业而勤奋地钻研,这里我和大家一样也正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我们所研究的心平健康学,提倡的是心理健康。即病从心起,心理影响生理,因而人的每一种不良情绪、每一个执著的观点和各种不自然的想法,都将导致人体内气血的不良运转,以至于给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带来病变。由此看来,人体内气血的运行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关于这一点,心平健康学理论和中医理论提出的百病皆由心生的观点,颇有相同之处。但在…  相似文献   

7.
心平健身球     
“揉球健身法”,是运用生物场、意识场和自然调节场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身心调节的一种健身方法。 心平健身球是心平健康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心平健康学调治方法之一。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调治方法(如:写病法、对镜法、规律法等)结合使用。在学习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同时,配合使用心平健身球进行调整,对疾病的调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以悟治病     
学习心平健康学对社会能起到平衡、稳定的效应,它与一般的治病方法不一样,需要自己能进入治病的状态。有的人说我想了那么多事,为什么病没好?因而对心平健康学产生失望情绪,又去找新的方法。心平健康学是一个新的学科,也有逐步深入的过程,需坦然地面对。不足的地方要继续研究、不断完善。我们最初治病时以参事为主,大家把引起自己着急、生气、害怕的各种事写出来,有的人想到后病好了,也有的人想到了,但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事虽然想  相似文献   

9.
人到中老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是自己的享受,而且是子女和亲友的福气,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就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生活的中心.对心平健康学多年的研究让我感受到,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直接相连,一个平静的心情,一种平衡的心态,不仅可以预防少得病,而且可以治疗已患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在我多年的研究讲学过程中,运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解除人们身心的痛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对于心理与身体之间的规律作了较多的讲解,这也是心平健康学不同于其他心理疗法的特点之一,其实对于某些心理病、精神症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一天,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来找我咨询,据孩子的母亲讲:“这个孩子从小就非常听话,大人怎么说,她就照着怎么做,学习也很自觉用功,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很少让家长操心,我们夫妻两人当年都是知青,在东北插队10多年,回城后30多岁才结婚,有了这个孩子。由于‘…  相似文献   

11.
王中平 《健身科学》2005,(11):16-17
阴阳是中医辨证的总纲,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失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调整的方法有内治和外治,而阴阳平衡是调治的目标。我经过多年对中医内因理论的研究,延伸、发展出一套消除内因,达到内治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称它为“心平健康学”。“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  相似文献   

12.
自心平健康学讲座刊登以来,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他们对“病由心生,病由心解”的理论很感兴趣,有的读者又购买了讲课磁带与《心灵的潜能》一书,进行系统学习。常有人来信或来电,咨询怎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大家要多看理论篇中自然力平衡论的理念,多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以往的经历相联系,今后遇事要用平衡的心态去把握,把自己当年遇到的挫折、不顺,用自然平衡的理念再重新处理一遍,疾病就能得到缓解。以后我会多给大家讲一些实际病例,以便大家能从中得到启示,希望大家多学习,能运用心理规律进行自我调整,当好自己的保建医生。  相似文献   

13.
心平百问     
咨询热线:010-84482076一问:学习心平健康学有什么益处?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疾病多种多样。有病就要上医院,但医生能治好你身体上的病,却无法告诉你致病的深层心理问题,打不开心中的结,执“迷”不悟,你就无法彻底摆脱病魔的威胁。反复出现、纠缠不断的疾病令患者苦不堪言,学习心平健康学后,你就能掌握“心平气和”地想开疾病的方法,从而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通往健康之所的捷径。第一,您自己就是大夫,就可以开“药方”。身体什么部位出现不舒服症状,用定向规律来查找病因并进行自…  相似文献   

14.
学习心平健康学使我们知道了,人患病是所存信息作用的结果,若想祛除疾病、心身健康,就要对自己原有不合于自然的观点、逻辑进行一次变革。使自己那颗心趋向坦然、合于自然、回归平常。心平健康学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心平健康学的实践者。下面我们对如何学习心平健康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探讨,愿它成为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心平健康学的发展与其它的科学一样,经历了种种坎坷,正是这种种坎坷,使心平健康学这棵幼苗茁壮成长起来。从最早的“恨别人自己疼”的简单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较完善的调治理论及方法。运用心平健康学调治各种疾病,需要把自己以前和现在不自然、不平衡的所说、所想、所做,进行分析反思并重新认识,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分析的深度,对于治病效果,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的心平健康学,是以反思具体相关事件来调病的,即以把事想开为主,有些学员的病确实好了,也有的学员病没有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将病因解开,所以效果自然不理想。在…  相似文献   

16.
腿痛怎么办?     
读者常打热线电话说:心平健康学的理论很好,很想学会这种方法,但自己能学会吗?为便于读者用这种方法给自己治病,我以后要多写一些给患者咨询时的病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再参照《心灵的潜能》一书中的治病规律,运用心平健康学给自己治病。  相似文献   

17.
【心平健康学讲座】心平健康学系列讲座刊登后,有很多读者来电反映,在运用这种理论给自己调病时,在反思当中把引发不平心理的事物及不自然的观点找到了,却不知如何想开,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将在下面的讲座中以自然平衡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重点谈一谈如何想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健身科学》第十期上刊登了“心平健康学与人体耐寒”一文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广泛兴趣,人们纷纷来电咨询与耐寒有关的方法和具体问题。我们非常高兴读者能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调整身体,并对大家关注较多的一些问题给予回答,以便共同学习。一、寒冷对健康有害还是有益?到了冬天人们为保护自己,采用了多种外在的御寒措施,如穿棉衣、使用各种取暖设施,如暖气等。但感受风寒后,还是常引起感冒发烧。同时寒冷天气也会加重各种病症。心平健康学认为:残酷环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冷可以把人冻病,但同时这个冷环境也能锻炼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学习心平健康学教材和听王中平老师的录音带讲座之后,我在思想认识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认识到了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全息宇宙的缩影,人的一切都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自己以前由于不知道自然力和平衡论的规律,在喜、怒、哀、乐等情感方面的不自然观点和不平静的心情,给自己的身心都造成了灾难,“百病皆由心生”是言之有理的。找到了得病的根源之后,再用心平健康学理论的第4条,在平静的心态下,用合于自然的观点反作用人体内的存留信息,可将存留信息(病)祛除掉。这就是要重新认识自己,改变旧的观念,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多理解他人,反参自己…  相似文献   

20.
心平健康学是通过思维观点的转变和存留信息的排除,对体内的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这里将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观点大致分为六个阶段来进行剖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缓解与治疗疾病。当然,人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属于若干类型的混合体,所以人的身体病症也是各不相同的,生活中你认为什么都正常,你的生理功有就正常,你认为什么太好了或太不好都会影响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的病症反应,你的最终心理定位就是你的身体感觉。这里简单介绍六种心的层次、特点和想开的方法,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还需要将面展宽来进行反参,以达到祛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