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外26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与发球抢攻使用情况的调研,探讨了发球技术的发展趋势,找出了我国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邓琳琳2012年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总结,对国家女子体操队训练计划和机能状态监控进行梳理,为后续体操项目的训练做好理论基础[1]。以国家优秀运动员邓琳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期间的大负荷训练期前、中、后的训练计划结合血液指标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奥运会期间训练强度与训练负荷的周期特点[2]。结果显示:赛前每周的训练负荷大、中、小穿插安排,技术动作采用间歇训练法,遵从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加之生化指标的监控便于运动员适应训练,也有助于机体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双打比赛发球段战术进行统计,从中找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双打比赛发球段具体战术的使用率、得分率,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球迷对伦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印象深刻的既不会是有多达57个协会派运动员参赛,也不会是中国队又拿了多少金牌,而是中国女选手丁宁的发球。作为一名世界顶级选手,丁宁在伦敦奥运会上准备了至少4套发球,其中有3套均被判了违规,特别是她的下蹲式发球引起的争议最大。事实上,乒乓球裁判在临场执裁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判罚就是判运动员发球违规,因为球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后上升到最高点的高度是裁判员根据经验估计的。高度明显超过16厘米或者明显达不到16厘米的均没有异议,但高度在16厘米左右的,很难判定。对丁宁被判发球违规的争议点就在于球上抛的高度是否超过16厘米。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前三板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的技战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和前三板的技术风格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趋于一致,并具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但在发球旋转与落点、接发球技术和发球抢攻等具体的技战术运用方面仍存在战术和意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过程中,科研人员对运动员训练过程有效、科学的训练监控,为运动员在赛场争金夺银起到重要作用。笔者从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的含义、内容与意义,我国近几届奥运会备战训练科学监控的变化特点,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的思考3个方面对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的训练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监控的意识,还需要建立多学科相结合的科研服务体系为监控基础,这样才能准确地评价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合理制定各训练时期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真正达到应有的"训练水平"或"超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7.
采用录像统计方法,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球落点进行量化研究,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落点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显示: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落点最多的区域是中间位近网区,占38.93%;发球得分率最高的落点区域是中间位底线区,得分率为63.01%.中间位短球和底线区长球相结合的发球战术是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用最有效的战术套路.  相似文献   

8.
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亚军张继科、王皓的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王皓的比赛技战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近一步对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针对本次比赛的薄弱环节进行加赛提高临场技战术的变化能力;针对自身情况加强心理和身体素质锻炼。用具体数据分析了他们在此次比赛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训练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学生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技术水平,就高校乒乓球运动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所暴露出的发球、接发球技战术问题,在分析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与战术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乒乓运动员训练实际,提出针对大学生训练特点的发球、接发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法。  相似文献   

10.
在对2011年世界杯乒乓球比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张继科对马内特、朱世赫、王皓的三场比赛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观察法等方法,结合各项数据分析说明了发球抢攻这一技战术对比赛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乒乓球训练的环节,强调发球抢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回顾乒乓球运动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采用40mm的大球,11分制和无遮挡发球的限制以后,乒乓球运动的竞赛规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目的(1)新规则对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受新规则的影响,国际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竞赛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录像观察法,三分法对14位顶级乒乓球选手的比赛录像进行了观察与统计.经过文献资料查阅,提出研究假设,分别如下(1)新规则以后,优秀运动员比赛时连续对抗的回合较以前有所增加.(2)由于新规则对发球技术的限制,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抢攻的可能性增加,因而接发球抢攻技术的使用率要比以往高,与此相对应,对于发球运动员而言,发球后抢攻技术使用率应比以往要低.研究结果采用新规则以后,发球后抢攻、双方对攻、接发球抢攻三部分技术的使用率趋于平均.这表明,对于顶级运动员而言,前三个球的胜负对一局的比赛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运动员在接发球抢攻技术方面的使用率显著地高于国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中国运动员对新规则的适应要好于国外运动员.另外,采用新规则以后,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评价所采用的三分法标准应该进行修订,以适应新规则以后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较强的项目,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就乒乓球发球技术在第50届世乒赛中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运用体育统计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特点以及当前发球特点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乒乓球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为备战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国家乒乓球队一行60人于1月3日至2月3日到河北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 2.全国少年“苗子”集训,于1月10日至2月10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共有来自全国60名优秀少年参加了集训。通过集训选拔出男女各6名选手,将参加在桂林举行的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 3.2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评选1995年乒乓球“十佳”运动员颁奖大会。当选“十佳”运动员的是孔令辉(黑龙江)、邓亚萍(河南)、王涛  相似文献   

14.
世界优秀乒乓球女子双打选手李恩实/石恩美(韩国)近年来在世界大赛保持着较好的战绩,是中国乒乓球队女双的头号劲敌。通过对她们的发球、发球抢攻、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乒乓球女双备战国际大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三段指标评估法等方法,通过观察近两年来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主力队员朱雨玲与刘诗雯、陈梦、冯天薇的比赛录像,对朱雨玲在比赛中的技战术使用、得分情况以及竞技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朱雨玲在比赛中的优势和劣势,为朱雨玲和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高技战术水平与优化训练方法提供理论参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队备战第30届奥运会的重点队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国家皮划艇队在备战伦敦奥运会周期的训练过程中如何应用4×1 000m测试对训练计划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和调整。结果表明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明显,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取得成绩。所以,在皮划艇训练中,4×1 000m测试对训练强度的监控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赛前信息服务对决策部门制定宏观战略和科学决策、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育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与交流传递等进行论述,并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运动员李晓霞的信息服务为例,探索体育信息服务在备战大型赛事中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2012年伦敦残疾人奥运会前,与国家残疾乒乓球队的心理教练合作,采用《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对我国即将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残疾乒乓球队员的意志品质进行测查。对数据进行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残疾乒乓球运动员除坚韧性略高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外,其余4项均略低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冠军运动员自觉性、果断性、主动性意志品质平均水平略高于非冠军运动员,而自制性、坚韧性却略低于非冠军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残疾类别、组别、是否冠军等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的相关均无显著性,而性别特征与坚韧性相关显著;长期从事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高于短期从事专业训练运动员的意志水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监控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备战 2 0 0 0年第 2 7届奥运会期间 ,采用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 ,对磷酸原训练、有氧训练、高原训练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第27届奥运会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琼  张雨 《体育学刊》2002,9(1):120-121,124
通过对世界上4名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发球技术统计和分析,寻找他们发球的技术特点与规律,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