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贺龙体育思想内涵丰富,精辟地阐明了新中国体育的内涵、地位、作用及先进理念,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现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贺龙体育思想的形成、基本内容、内涵进行分析,全面了解贺龙体育思想在湘西地区的传播状况,必须继续弘扬与发展贺龙体育思想,才使湘西地区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贺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贺龙体育思想形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总结并得以发展和提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品格。幼时生活的环境熏陶、多年从军的革命生涯和主管体育后的基本国情,共同影响着贺龙体育思想及实践。贺龙认为体育工作应以人民性和政治性为根本宗旨;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调研;应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体育科学化水平。主政国家体委后,贺龙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新中国体育事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思想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引导民众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以及建立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体育工作联席制度等方面,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贺龙体育思想及实践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高校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肩负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质,针对东北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厘清东北地区高校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责任,并深入探讨其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有益于相关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对贺龙体育人才观加以深入地发掘与整理,结果证明,贺龙体育人才观是以贺龙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体育事业建设者为谋求民族独立、振兴中华体育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总结贺龙体育人才观的历史经验,对当今我国体育人才事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文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体育事业相结合,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校要主动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特色,增强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高校体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创新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  相似文献   

6.
贺龙体育思想是贺龙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刻认识和科学总结的结晶,主要包括体育人才思想、全民体育思想、贺龙的体育伦理思想、贺龙的体育交际思想、民族体育思想和军事体育思想6个方面。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贺龙体育思想的精髓,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指导意义,对当代体育教育体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琳  闫当岩 《当代体育科技》2020,(7):216-216,2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带动了人们对于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更好的要求,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得到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国民素质提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此我国体育事业实现了转型发展,而体育行业中所蕴含着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也同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实现碰撞交流。这也就需要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与文化交流情况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构建,使得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能够遵循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更好地带动社会整体的不断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孟楠 《当代体育科技》2024,(6):135-137+143
贺龙作为新中国体育的奠基人,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应发挥贺龙体育思想的应用价值,传承和弘扬红色体育文化。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贺龙体育思想进行梳理,并总结出贺龙体育思想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时代意蕴:明确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丰富课程思政的资源载体;保障课程思政的常态机制。总结出贺龙体育思想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融入教学,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觉践行,塑造学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内涵的形成及影响的研究,提出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文化思想的必然性。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构建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贠虹 《体育世界》2007,(11):68-70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视觉出发,研究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得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内在规律、思想约定、思想动力和调节杠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北京奥运会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讨论北京奥运会主题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探究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论述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面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与后奥运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试析在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方法,在民族审美心理基本特征和哲学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上,探讨了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渗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加强民族民间赛事的文化传播研究,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建立和谐的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文化学研究等方法,对2014年青奥会的文化内涵和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在全民健身中没有形成活动制度化、文化内涵关注度不高、缺少有效的体育财政制度、行政体制还需要加强改革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发展传播的因素。同时,提出了青奥契机下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文化传播的四个路径。  相似文献   

14.
西方强势体育文化以奥林匹克运动为竞技最高点和核心理念,国际体育文化发展问题逐渐突出,这种强势文化侵蚀弱势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的一定阻碍。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增强民族认同感,发展和壮大民族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共同体中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文章首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简要分析,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理论概念的阐述,进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得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利弊影响。力图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下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面对人类文化日益趋向世界性与民族性的21世纪,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应采取立足于本民族体育文化,向世界体育文化开放的战略.随着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中国体育文化也必将成为在当代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界体育文化组成部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应致力于挖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性,建设当代体育文化,并以此立于世界体育文化之中,为世界体育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对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体系进行归纳分析。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分布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民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保留其基本的价值内涵,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回归为民造福的本源。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优先性,注重适应性、层次性。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马晟 《体育科研》2012,33(1):27-31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民族体育(龙舟运动)在加拿大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多元文化社会构建中的价值;运用参与性后现代主义理论来诠释中国民族体育文化成为世界现代多元化体育文化中的可能性,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形态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传统节日体育中的民族文化内涵,阐述了节日体育产生的民族文化根源,分析了节日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了节日体育与农村体育、休闲体育和体育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