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分别对大鼠游泳至力竭后即刻、运动后12h、24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鼠大力竭游泳后即刻,SOD活性水平与安静组化较虽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力竭游泳后12h,24h的恢复期,SOD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但P>0.05)。提示:长时间的力竭运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运动后氧自由基产生进一步增加,从而降低了自由基防御体系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使SOD不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导致运动后自由基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牛蒡子的提取物牛蒡甙对训练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运动服药组进行对照比较,测试3个组在力竭运动时运动能力、血睾酮含量和血液皮质醇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牛蒡甙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大强度训练可以引起血睾酮含量下降和血液皮质醇含量升高,牛蒡甙可以使训练大鼠血睾酮含量显著性增加和血液皮质醇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认为,牛蒡甙可以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抗疲劳作用可能与其升高血睾酮和降低血液皮质醇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有氧力竭运动及恢复过程中心血管调节因子综合效应和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以期探索运动性疲劳发生的生理学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1 h组、运动3h组、力竭组、力竭恢复2h组、力竭恢复12h组。每组大鼠进行8周跑台训练后,分别于各组对应时刻处死,取血浆测定各组大鼠NO、ET、ANP、TXB2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冠状动脉内皮。结果:运动1h组NO/ET比值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3h组和力竭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3h组和力竭恢复2h组大鼠血浆中AN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力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3h组、力竭组和力竭恢复2h组血浆TXB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3h组、力竭组和力竭恢复2 h组大鼠冠状动脉内皮均出现Ⅲ级损伤。结论:1)运动初期心肌供血、供氧能力与运动强度相适应。2)心血管调节因子综合效应变化导致冠状循环供血/供氧不足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对大鼠锌铜代谢及血清ALP,LDH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鼠1次力竭性游泳和4周耐力性游泳训练后锌、铜代谢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发现:1)1次力竭性游泳运动导致大鼠锌、铜在体内重新分配,即通过血液运输,从骨骼肌向肝脏、心脏转移。2)4周耐力性游泳训练使大鼠机体增加对锌的储存,大鼠不表现锌缺乏,但大鼠体内铜储量下降,有导致缺乏可能。3)1次力竭性游泳运动后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但这些酶活性的升高与血清锌浓度上升没有明显相关关系。4)4周耐力性游泳训练使大鼠安静时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说明长期耐力运动有选择性导致某些血清酶活性升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Pi)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及相关受体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活动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胞外Glu和GABA水平动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安静、力竭时和恢复90min时谷氨酸离子型2B受体(NR2B)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a1亚基(GABAAa -1)表达水平。结果:自主运动期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胞外Glu/GABA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力竭即刻其胞外Glu/GABA比值则显著升高(P<0.01)。与安静状态相比,苍白球内侧部在恢复90min时NR2B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力竭即刻和恢复90min时GABAAa-1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lu、GABA浓度及NR2B、GABAAa-1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是导致该核团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雪芙蓉胶囊对雄性大鼠力竭跑台时间、血清雄激素及乳酸水平、血浆pH值及大脑伏隔核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对照组、训练组、中药训练组。中药训练组每天灌服雪芙蓉胶囊(5 mg/kg),8周后测试大鼠力竭跑台时间,检测血清睾酮、乳酸含量及血浆pH值,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对c-fos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及灰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与训练组比较,中药训练组大鼠力竭跑台时间延长、血清睾酮及血浆pH增高(P<0.01,P<0.05,P<0.05)、血清乳酸下降(P<0.05);伏隔核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和阳性产物面积表达均降低(P<0.05),灰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雪芙蓉胶囊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延缓中枢疲劳,机理可能与此中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及血浆pH值,同时降低大鼠血清乳酸水平及大脑伏隔核c-fos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力竭运动后恢复过程中胃肠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5-HTIR细胞)的变化.方法:以力竭游泳大鼠为模型,取恢复过程中的胃窦和十二指肠,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HT,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胃肠5-HTIR细胞数及平均灰度.结果:1)胃窦5-HTIR细胞的数量分别在力竭游泳后1h和24h时出现了两个峰值(P<0.05),阳性细胞平均灰度也相应下降,但只有恢复24h时的平均灰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48h时,实验组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已接近正常水平.2)十二指肠5-HTIR细胞的数量分别在力竭游泳后1h和24h时也出现了两个峰值,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明显下降(P<0.05).恢复48h时,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量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平均灰度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力竭运动后恢复过程中胃肠5-HTIR细胞处于活跃的合成和分泌状态,可能通过5-HT的合成和释放来参与应激反应,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急性力竭运动恢复24 h大鼠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急性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白细胞数量影响的差别。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低强度力竭组、高强度力竭组,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后24 h采血,应用symexF-820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结果:急性力竭运动组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mph)、中性粒细胞数(Gran)和中间细胞数(Mid)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高强度急性力竭运动组又比低强度急性力竭运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1)急性力竭运动导致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中间细胞数减少,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力竭运动后24 h机体免疫功能不能恢复到安静水平。2)力竭运动强度对机体的白细胞数影响有差异,强度越高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游泳运动对大鼠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对γ-干扰素、白介素4等指标的影响,为防治CFS提供分子学方面的依据。方法:将50只8周龄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束24 h后处死。取2-3 mL的血液低温离心分离血清于-20℃冰箱中储存备用待测皮质醇和血睾酮;取3-4 mL的血液低温离心分离血清,置于4℃冰箱中保存待测INF-γ和IL-4。结果:1)采用慢性束缚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血清睾酮值、胸腺重量非常显著性降低,皮质酮值非常显著性升高。2)不同时间的游泳对慢性束缚大鼠产生的效果不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1)30 min游泳组和60 min游泳组的体重、力竭时间依次为非常显著性升高和显著性升高,血清睾酮及胸腺重量显著性升高,皮质酮值显著降低;(2)慢性束缚+力竭游泳组体重、力竭时间、血清睾酮和胸腺重量有降低趋势,皮质酮有升高趋势。3)慢性束缚可使大鼠的IFN-γ的含量非常显著性降低;4)慢性束缚可使大鼠的IL-4的含量降低,但效果不显著;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慢性束缚可以成功复制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2)30min、60 min游泳特别是30 m游泳的干预作用可有效预防CFS的发生。3)30 m、60 m游泳都可以调节大鼠FIN-γ的分泌,使IFN-γ/IL-4、比率正向变化,有效预防大鼠CF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一次性运动对肥胖大鼠摄食量、血清学指标、血浆和下丘脑NPY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影响摄食量和体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肥胖建模成功大鼠分为对照组、即刻组、1 h组、3 h组、12 h组和24 h组,分别在一次性跑台运动后不同时间段观察大鼠进食量并测试相关指标.结果:一次性运动后肥胖大鼠摄食量明显下降,血糖和血脂等在运动后即刻没有明显变化,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开始明显下降,恢复后期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NFY水平显著下降,下丘脑NPY水平明显上升,而下丘脑NPY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肥胖大鼠运动后摄食量下降;下丘脑NFY分泌增加而合成没有明显增加;下丘脑NPY蛋白增加可以促进机体运动后摄食,防止能量的进一步消耗,有利于运动后的能量恢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低氧力竭运动及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肌原纤维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取健康SD雌性大鼠152只,随机分成4组:常氧对照组(C)、常氧力竭组(OE)、低氧对照组(HC)、低氧力竭组(HE).其中HC、HE两低氧组在模拟4000米高原的低氧舱(氧浓度12.7%)进行低氧暴露及力竭后的低氧恢复;3天后OE、HE两个运动组均在常氧下进行一次力竭性跑台下坡运动.各组均于力竭后迅速选取股四头肌样本测定肌原纤维ATPase活性.结果:与C组相比,HC组在低氧数天后,股四头肌肌原纤维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1),OE组力竭后24h才出现升高;而HE组则变化不显著,说明单纯低氧或常氧运动可引起肌原纤维ATPase活性升高,但两种因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力竭后低氧恢复对肌纤维收缩活性不利.  相似文献   

12.
动态观察电针对长时间进行运动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青少年)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机能恢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学校18-22岁中长跑运动员6名,采用生化检测及放射免疫法,测试其在不训练、两次半程马拉松赛后4h、28h,外周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的变化,两次比赛间隔正好1个月,其中一次赛后给予针灸.结果:两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后4h血清BUN、CK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值下降,提示机体的运动能力有所下降,产生了运动性疲劳,电针可帮助其指标恢复,以T/C比值反应更加敏感.结论:电针可对其赛后机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力竭运动对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把3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对照组、力竭组及力竭后恢复24h组,以游泳为运动方式,观察各组心肌线粒体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钙、丙二醛(MDA)和ATP合成能力的变化。通过与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组MDA含量很显著地升高(P〈0.05),SOD活性、GSH含量、总钙浓度和ATP合成能力均很显著地降低(P〈0.05),力竭运动后24h基本恢复。力竭运动可造成线粒体损伤和心肌损伤,力竭运动后24h各项指标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4.
力竭运动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力竭游泳后及恢复期小鼠RBC-C3b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的动态变化,发现,运动后即刻,RBC—C3bR花环率与安静时相比呈显著性升高,而RBC—IC花环率呈显著性下降;运动后恢复期二指标均呈逐渐恢复趋势,但至运动后12 h RBC-C3bR花环率仍显著低于安静时水平,运动后3 h RBC—IC花环率显著高于安静水平;至运动后24 h二指标均接近于安静状态。运动后及24h恢复期中,二指标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期桑拿浴对人体力竭运动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影响,探讨桑拿浴能否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影响。实验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在一个月的桑拿浴(环境温度46℃,相对湿度90%)前后采用Bruce方法进行力竭运动,并采集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h、运动后24h肘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及分类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计数。结果:长期桑拿浴没有使白细胞产生堆积效应。力竭运动后即刻,淋巴细胞数量增幅比桑拿浴前低,嗜碱性粒细胞上升的峰值的出现时间后移。结论:长期桑拿浴可能使机体适应了类似急性运动所引起的代谢热应激,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联合抗氧化剂对负荷游泳力竭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力竭游泳组(B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C组).A、B组常规喂养,C组灌喂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制剂,六周后,B、C组完成一次性力竭游泳训练,测定其安静时、运动后即刻、6小时和24小时心肌组织及血清SOD、GSH-Px、MDA、CK、Ca2 等指标.结果:B、C组与A组比较,出现运动后SOD、GSH-Px活性下降、MDA增高、心肌钙超载等变化,尤以运动后6h为明显;运动后C组心肌GSH-Px活性较B组高,MDA和Ca2 水平和血清CK活性显著低于B组. 结论: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联合抗氧化剂能有效减轻运动后恢复期大鼠心肌组织SOD、GSH-Px活性下降、MDA、CK的增加及心肌细胞Ca2 超载,提示对心肌运动后损伤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浆TXB2、6-keto-PGF1a变化与心肌ACP、MDA和β-GLU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机制,为预防运动性心肌损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即刻,血浆TXB2显著升高(P〈0.01),心肌MDA、ACP、β-GLU变化与血浆TXB2、T/P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TXA2、PGI2平衡失衡可能是导致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K+、H+与肌肉疲劳和肌电变化的关系,检测了同一批受试者200W和120W蹬功率车至疲劳前和运动后即刻、5min,10min、20min时,血K+、血PH值以及活动肌和非活动肌定量负荷等长收缩10s的EMG。结果表明,两次运动后血K+和AM-MPF、明显改变(P<0.001),二者高度负相关,并在20min时基本恢复。200W运动后20min内血PH值一直明显低于安静值(P<0.001),但在120W运动后无变化,并与肌电无相关关系。120W运动后20min内的IM-IEMG明显低于安静值(P<0.05)。结果表明,细胞外高K+是肌肉疲劳和AM-MPF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也是IM-IEMG下降的原因之一。H+不是疲劳形成的主在原因,并对肌电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力竭运动对大鼠子宫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以长期力竭运动所致动情周期抑制大鼠为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了大鼠子宫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和MMP-9)的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和动情周期抑制大鼠子宫中均检测到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子宫腺上皮和基质细胞.与正常组比较,力竭运动致大鼠动情周期抑制后子宫MMP-2和MMP-9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长期力竭运动导致大鼠子宫内膜MMP-2和MMP-9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大鼠动情周期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与限食干预对青年雄性肥胖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析因实验设计,肥胖模型建立后将肥胖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限食组、运动组、运动限食组、肥胖安静对照组。各组继续喂食高脂饲料,限食组喂食量为对照组喂食量的80%。游泳运动,5周,6 d/周,90 min/d。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60 min宰杀大鼠,分离血清测定睾酮。结果:1)对体重的影响:运动、限食主效应显著(P<0.001或0.01),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2)对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运动与限食交互作用显著(P<0.01)。结论:青年雄性肥胖大鼠采用游泳运动方法减肥时,限食与否将对其血清睾酮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