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文章就嫉妒心理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嫉妒产生的根源及对人际沟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嫉妒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嫉妒的存在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地渡过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进行了剖析,着重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及产生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一系列调节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分析了这种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嫉妒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原因及自我调节方法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21世纪全球经济的繁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挑战,而且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挑战。文中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概述了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性,分析了这种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一种有碍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危险情感,部分学生时常会产生这种心理。本文通过分析嫉妒心理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学校、学生工作者及学生应各自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嫉妒现象,本文分析了嫉妒。理对大学生成长造成的危害,运用思想教育和心理学的知识提出了正确处理自身和别人嫉妒心理的方法,以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嫉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嫉妒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动力性.大学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消除嫉妒消极影响,进而把大学生嫉妒心理升华为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突出,由于嫉妒而引起的心理扭曲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嫉妒心理已日渐成为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怕杀手。嫉妒心理与焦虑、人际信任、个人评价、教育方式及社会支持存在着显著性相关,且受个人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通过个人的认知对嫉妒起作用,而人格则起直接的影响作用。高职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理性的思维问题的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减少嫉妒心理而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心理教育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在调查分析中发现中学生中存在许多不正确的心理,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等,下面笔者就以学生中存在较普遍的逆反、自卑、嫉妒三种错误心理为例谈谈这几种错误心理的成因及矫正的对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嫉妒心理、多疑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常见障碍。充分认识这些障碍,并正确地加以自我调适,对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既影响个体感受,也涉及社会文化,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影响,如人际关系等造成极大的障碍,因此,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疏导淡化嫉妒这种消极情绪,以保证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职业化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职业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具备自我意识成熟、职业情结鲜明、性格特征良好、创新动力持久、情绪状态稳定的人格特征。因此,塑造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应从注重角色定位、加强心理教育和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与人际心理氛围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无形环境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形式特征和文化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4.
瑜伽健身渊源古老。瑜伽健身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各种身体姿势练习和语言冥想,调解、完善学生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它对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独特的功效,能使学生的心理、生理、人生哲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它是理想的大学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心理素质,它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直接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心理素质的好坏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已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在现有条件下,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旧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受革命理想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心理结构相对简单;而新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受全球化文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心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特征是失衡和多元。针对这种现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调适,积极利用教育资源,营造健康政治空气,大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进  曾强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108-110,114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意识教育,营造感恩意识教育环境,强化感恩心理引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客观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兴  吉喆 《高教论坛》2005,(3):133-135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显现,具体分析导致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为做好学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师专生是大学生家庭成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既有一般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特殊表现,突出表现为心理素质水平较低、教师职业意识淡薄、就业心理障碍较为普遍等。我们分析认为,师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强化教师角色意识为主题,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创造“本土化”心理咨询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促进师专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心理压力的成因,为改善和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称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