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德国同属大陆法系,有关商业秘密的刑事立法可以相互借鉴。首先,两国关于商业秘密的内涵与外延不甚相同。其次,两国关于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立法体制不同。再次,对两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构成进行比较。最后,两国在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责任上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如何从立法上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预防、规制和处罚已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法律任务。本文希望通过对商业秘密的论述,对我国在商业秘密立法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企业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此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法律层次效力为基础来列举我国主要商业秘密的立法.从两个方面分析如何保护商业秘密:一是企业内部如何建立一套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二是当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害时,应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秘密以其特有的属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后来居上,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认识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确立商业秘密的法律地位,强化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成为日趋紧迫的问题.本文拟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入手,谈其专门立法的必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5.
商业秘密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对于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的量化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的领域。基于综合评分法,对1993-2014年中国商业秘密保护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量化结果表明:1993-2007年商业秘密立法水平较低,自2008年开始立法水平发展较好,2013年立法水平已经比较完备;然而,由于执法意识淡薄,执法水平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一环节制约了实际保护水平的提高。在量化测算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秘密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是限制实际保护水平提升的深层原因。因此,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商业秘密保护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商业秘密在人才流动中的各种侵权行为,提出运用立法程序,制定具体的商业秘密保护法解决人才流动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问题,呼吁除尽早出台商业秘密保护法之外,还应在现有各种法律条文体现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浅析商业秘密权的权利特征及其权利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连  张艳霞 《现代情报》2004,24(6):206-207
保护商业秘密是各国立法所关注的问题,对商业秘密这一权利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可以说是见解各异。本文主要基于其应定位于知识产权范畴的观点.从商业秘密权的权利特征及其权利限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相关单位对其商业秘密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人才属于稀缺资源,且流动性较大,如何有效防止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流失,已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竞业禁止制度是市场经济中保护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的竞业禁止制度还存在法律界定不够明确、范围不清、立法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在不断完善竞业禁止制度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技术秘密权与劳动者择业自由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平衡二者的利益.以实现竞业禁止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聚团 《现代情报》2003,23(8):205-206
商业秘密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保护商业秘密是各国立法所日益关注的问题。我国已有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还不足以全面系统。需要制定单独的专门保护法.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定构成要件包括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而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则采用"相同或者实质相同"的标准。由于商业秘密司法实践的复杂性,加之审判程序本身的保密性,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要件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从立法价值取向、创新程度及保护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认定宜采用类似专利法的新颖性标准。而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宜采用与专利等同侵权认定类似、但更为宽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我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在实体法以及程序法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立法和司法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云翔 《科教文汇》2009,(31):242-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以公平竞争、诚实信用为基础的良好经济秩序。从这一角度出发,对盗窃或擅自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必须予以遏制。本文分析了目前技术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莉萍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5X):204-204,237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企业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此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法律层次效力为基础来列举我国主要商业秘密的立法。从两个方面分析如何保护商业秘密:一是企业内部如何建立一套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二是当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害时,应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服务外包中接包企业对商业秘密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业务多会涉及商业秘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不少外包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践中,接包企业对自身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包企业不仅要履行保护发包方商业秘密的义务,也应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免遭泄露,特别是在离岸外包中,面对有着保护商业秘密丰富经验的发包方,接包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智力成果,应获得法律尽可能完备的保护.本文由一现实的商业秘密案件入手,探讨了认定商业秘密须符合的三要件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以期对商业秘密有更好的界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与商标、专利及著作权一样,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司法界、及社会舆论中备受关注.笔者从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工作,接触不少商业秘密的鉴定案例,其中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商业秘密鉴定占很大比例.结合机械制造技术信息的特殊性,对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商业秘密鉴定的若干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英 《学会》2001,(8):40-42
一、商业秘密的由来 商业秘密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早在古代社会,商业秘密就以"家传绝技"、"祖传秘方"、"绝活"、"拿手好戏"等形式存在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商业秘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对专利制度的补充而出现的.商业秘密第一次作为法律用语使用是在1883年7月14日美国的<纽约>杂志上.而英国是对秘密予以法律保护最早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我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在实体法以及程序法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立法和司法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再论商业秘密和非公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4):293-295,287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商业秘密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信息界,而且对非公开信息的获取与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一条非公开状态下的信息只要构成商业秘密,按照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我们在获取与利用时就有可能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权的行为,而侵权是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由此可见,商业秘密保护的出现对非公开信息获取与利用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仅通过对商业秘密定义及构成条件的研究,对知识产权保护状态下非公开信息获取中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的冲突频繁发生.竞业禁止既是保护商业秘密权的法律手段,又是导致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为追求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和劳动者就业权的利益平衡乃至"共赢"的格局,有效的路径选择是实施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从适用主体合理、保护对象合理、限制期限合理、补偿给付合理等方面对竞业禁止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