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语言中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方式,也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本文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探讨隐喻辞格,认为模糊性是隐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隐喻模糊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认知语境。本文在阐释了认知语境的三个基本特征:动态性、人本性和可选择性后,从认知语境的语言知识、百科知识、文化知识和情景语境四个方面分析认知语境对隐喻模糊意义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新荣 《英语辅导》2010,(2):138-140
人类的基本活动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人体词语属于基本范畴词语,具有转喻、隐喻能力。本文从人体词语组合认知、情感认知、场景认知、动作认知等方面,研究其在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互动,阐释人体词语的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  相似文献   

3.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质上是通过限定认知框架来构建我们的思维系统的.在隐喻思维过程中,隐喻表达所从属的隐喻框架和所依托的隐喻概念是隐喻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隐喻框架的作用是激活一个概念域作为隐喻的始源域,它对认知起到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隐喻概念则决定了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隐喻认知过程中,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都具有动态性,对框架和概念的选择直接影响隐喻的理解.通过对语料库中隐喻框架和概念的缩放,比较分析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更清晰地把握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隐喻理解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概念隐喻,并对其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火热"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物域:喻受关注的事物、喻发展迅速、喻色彩、喻程度深、喻精彩的生活、喻深受鼓舞;社会域:喻关系亲密、喻斗争紧张、喻危险、喻战争激烈、喻气氛热闹、喻市场活跃、喻人或物的活跃程度。"火热"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认知话语分析方法去识别和阐释中美元首所做的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剖析两国元首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异同,探索中美元首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中美元首演讲语篇中"冲突"、"旅程"和"家庭"概念隐喻具有共同性,两国在应对发展、灾害、污染和反恐等领域的问题时具有相同的政治仪式性活动程序,因此始源喻对目标喻的映射是建立在经验相似性基础上的;中国独有的"圆形"隐喻是根植于国人思维的"天人合一"的社会认知方法在政治管理领域中的映射,美国演讲语篇中的以"宗教"为主导的概念隐喻体系的普遍使用是由于宗教对美国生活、风俗和语言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手段,在商店命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型店名进行了归类,并从相似性、认知突显和源域选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店名隐喻的构建过程,提出店名中的隐喻多属于创造相似性隐喻,具体喻抽象和抽象喻具体的现象同时存在,源域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中日谚语中与“狗”相关的隐喻表达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系统地分析了中日两国谚语中与“狗”相关的隐喻映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国谚语中与“狗”相关的隐喻表达大致可以分为“狗喻人”和“狗喻事物”两种概念隐喻模式,由此揭示中日谚语中与“狗”相关的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认知观念,隐喻与我们的语言、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本文旨在通过“灯”及“灯”类词的变体研究,来窥探语言的动态性及语言、认知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素以其诗歌富含奇思妙喻,思辨性强,想象奇特而著称。"死亡"是邓恩诗歌中的主题之一,有关死亡意象与死亡隐喻的诗歌占很大比例。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并对其诗歌中大量死亡隐喻的创作原因作进一步分析,以欣赏邓恩诗歌中死亡概念隐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探讨死喻的形成机理有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意义,从隐喻到死喻有神经学基础,此过程是认知可及性程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同时,随着认知可及性程度的提高和隐喻的新奇性逐渐消失,在一定的语境下,隐喻的含义得到强化、固化.这一切都使隐喻理解成为常规操作,隐喻义被赋予常规值,隐喻变成死喻.词汇缺乏是导致活性较低的隐喻词汇化的直接动因,它直接决定着隐喻的“生命历程“,也决定着隐喻的词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博喻属于比喻修辞格的复合用法,是独特的隐喻篇章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对目标域作延伸描述”的为延伸式博喻,和“对目标域作多角度描述”的为平行式博喻。博喻是概念的系统性的最好展现——概念的系统性生成了隐喻的蕴涵,而隐喻的蕴涵使博喻的建构有了认知和辨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冰冷"的概念隐喻,并试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冰冷"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体寒、面无表情、性格冷淡、态度冷漠、灰心丧气、害怕;事物域:喻色彩、语言文字、数字、悲惨生活,事物无生机,事物发展不顺利;社会域:喻关系疏远、市场不活跃、困难或低谷、气氛不活跃、战争残忍、现实残酷、教条规则或思想的刻板。"冰冷"具有[+量度]的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俞燕明 《海外英语》2014,(9):255-257,273
隐喻是新闻漫画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新闻漫画隐喻研究是对多模态隐喻研究和传统语言隐喻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启发。从认知隐喻视角对《半月谈》中的漫画隐喻研究发现,此类图画隐喻具有显著特点,如叙事性动态性,多个语义要素替换,转喻的基础作用,及图-文和标题-图画关系的规律性呈现等。对漫画隐喻特点的研究促进了人类隐喻思维的多角度和纵深研究,也有助于信息时代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概念系统中跨认知域的映射,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以认知主体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操作单位的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认知构建起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这是由隐喻研究的三大表征方法及隐喻的认知本质和认知基础决定的。因此,隐喻认知构建离不开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解读也要充分考虑认知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6.
隐喻贯穿于人类一切自然语言和思维之中,是认知语义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为隐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死喻,却很少有相关阐述。对其产生、使用以及特点等的解释也显得模糊不清。文章着重介绍和探讨死喻研究中的不同观点,从隐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死喻的定义、特点进行讨论,同时指出死喻的重要性和应用,分析“死喻变活”的现象以及死喻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法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认知心理过程,也是认知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主要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语法隐喻现象的语言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而语法隐喻化形成的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的语言认知过程做了解析。文章认为语法隐喻现象的更高层次即是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它们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语言认知运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基础,重新构建概念体系的跨领域学科。身体经验和认知的相互结合,丰富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也催生了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诞生。隐喻主要包括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语法隐喻,分析这些不同的隐喻,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身体和客观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英语隐喻及其抽象思维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隐喻认知基础、认知机制,并试图说明隐喻的理解是通过抽象思维、自身经验和相似性,是一种自动加工,无需更多的认知资源与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20.
宁夏六盘山"花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借鉴Charteris-Black的隐喻批评分析方法,分析了"花儿"中的隐喻体系,并探究了隐喻在"花儿"唱词中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1)"花儿"中隐喻始源域表现形式多样化,且具有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2)"花儿"中隐喻有"单喻"和"双喻"两种形式,反映了"花儿"中爱情的初识、赞慕、初恋、热恋、相思、成婚和离别等阶段;(3)隐喻使得"花儿"唱词具体化、形象化和诗性化,韵味十足、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